天天看點

襄陵之戰——大魏國争霸事業的頂峰!

公元前354年 桂陵之戰齊國大敗魏軍後,魏武卒雖然被挫傷了銳氣,但還沒有傷到筋骨,畢竟龐涓也是少見的将才,而桂陵之戰可以說是龐涓大意,輕敵所敗,齊軍曆來比較弱,是以那一戰魏武卒死傷也不多,而魏軍兵敗後,秦國開始商鞅變法,國力有所恢複,不斷的來騷擾魏國,原來的盟國宋、衛也背叛了魏國,是以魏惠王還是需要重用龐涓來抵抗秦軍的進攻,在前354年到公元前352年兩年間,龐涓帶領魏武卒向西打敗了秦軍,重新收複了洛水地區,向東,攻克邯鄲,迎回了太子申,跟趙簽定了盟約,保證了東邊鏡的穩定,魏國又漸漸的變回強盛起來,這是齊國和楚國所不願意看到的,而齊軍桂陵之戰後,齊威王雄心勃勃,齊威王也想一舉取代魏惠王成為中原霸主,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齊威王敦促宋國、衛國聯合出兵,并包圍了魏國南部重鎮襄陵,一直被視為弱軍的齊要再一次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龐涓又需要一場勝利來一雪前恥,于是一場大戰就要爆發了...

襄陵之戰——大魏國争霸事業的頂峰!

襄陵之戰

公元前352年,齊聯合了原來魏的小兄弟宋國,衛國殺氣騰騰的攻向魏國,而趙邯鄲已經吃過齊國一次圍魏救趙的虧,元氣大傷,這次隻好做騎牆派,兩邊都不得罪,做起了中間派,這次的決戰地點是襄陵(原來是宋的國土,被魏占住了)。

襄陵原屬于宋國西部邊陲,位于黃淮平原腹地,非常适合大兵團做戰,齊之技擊不能碰魏之武卒這句話又一次在襄陵實作了,這次齊、宋、衛聯軍率先向魏軍發動了進攻,魏惠王親自督戰,魏武卒士氣大振,很快打退了齊、宋、衛聯軍第一波攻擊,正面戰場作戰也不是孫膑所善長的,而且要排程聯軍取勝,曆來都非常困難,很快戰鬥進入了膠着狀态,這時候魏惠王吸取教訓,不再單純的依賴魏軍的武力,對南韓使用外交手段,促使南韓出兵,而南韓一看魏武卒如此勇猛,判斷勝利肯定會是魏國的,是以在背後對齊、宋、衛聯軍發動攻擊,去年僥幸赢了桂陵之戰齊軍馬上現出了原形,徹底崩潰了,齊威王一看苗頭不對,隻得請楚将景舍出來調停,與魏國和解,這次以魏武卒完勝結束。

襄陵之戰——大魏國争霸事業的頂峰!

魏惠文王

最終,魏武卒在龐涓的指揮下,取得了襄陵之戰的重大勝利,徹底奠定了魏武卒在中原強大的地位,從此魏國的東部沒有其它的軍隊敢來挑戰,魏惠王利用這次作戰成果,在襄陵之戰次年,迫趙盟于漳水之上,強迫泗上宋、魯等十二諸侯國來朝。然後與齊、趙媾和結盟後,即全力西向擊秦。公元前350年,魏舉兵攻秦,圍定陽,迫使秦孝公在彤與魏惠王相會和好。

随後,魏惠王與齊、趙、秦修好,聲勢盛極一時,稱夏王。公元前346年,魏會韓攻楚,取上蔡。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宋、衛、魯等國會于逢澤,秦亦派公子少官與會。會後,魏領諸侯朝見周天子,達到了魏國事業的頂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