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作者:顧道驚城

王敦之亂後,王氏家族依然擁有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實力,這一點從周劄的蓋棺定論之争中就可以看出來。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表面上是在争論周劄的蓋棺定論,實際上是“王與馬”在思想領域的又一次碰撞。

從皇權的角度來看,周劄私放王敦程序,絕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晉元帝司馬睿親自指揮軍隊阻擊王敦,周劄卻主動放王敦進入帝國都城。如果周劄這種行為都能稱得上忠臣,那司馬睿又算什麼呢?換句話說:如果承認周劄是忠臣,那就等于說司馬睿是昏君。這種說法把司馬睿和周劄對立起來,使得其他人難以為周劄說話。

劄石頭之役開門延寇遂使賊敦恣亂,劄之責也。追贈意所未安。懋、莚兄弟宜複本位。——《晉書》·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但從王導的角度來看,周劄必須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典範,否則王導自己也無法擺脫亂臣賊子的嫌疑,因為王導一直是站在王敦一邊的。在以王導為首的衆貴族看來:晉元帝司馬睿可不就是昏君嗎?要不是他任用劉隗和刁協那兩個奸臣,原本的大忠臣王敦又怎麼會起兵清君側呢?如果他不起兵清君側,後來又怎麼會走錯路,以至于死不得善終呢?都特麼怪司馬睿,吃飽飯沒事幹非要玩集權!

劄在石頭,忠存社稷,義在亡身。至于往年之事,自臣等有識以上,與劄情豈有異。此言實貫于聖鑒,論者見奸逆既彰,便欲征往年已有不臣之漸。即複使爾,要當時衆所未悟。既悟其奸萌,劄與臣等便以身許國,死而後已,劄亦尋取枭夷。朝廷檄命既下,大事既定,便正以為逆黨。邪正失所,進退無據,誠國體所宜深惜。臣謂宜與周顗、戴若思等同例。——《晉書》·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王敦雖然死不得善終,但王敦的第一次叛亂依然獲得了衆貴族的廣泛認可與肯定。

作為王敦第一次叛亂的大功臣,周劄的蓋棺定論還是一個大忠臣。從這個角度來看:“王與馬”在思想領域的又一次碰撞,以王氏獲勝而告終。

王氏之是以會獲勝,是因為在貴族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王導的思想更容易獲得支援,軍國大事絕不應該以皇帝的意志和利益為标準。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王敦之亂後,王氏家族依然擁有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實力,這一點還可以從晉明帝司馬紹與王導相見時的禮節中看出。

司馬紹見到王導,總是要先行禮。如果要給王導寫一份诏書,肯定會說“我惶恐地對您說。”

初,帝幼沖,見導,每拜。又嘗與導書手诏,則雲“惶恐言”,中書作诏,則曰“敬問”,于是以為定制。——《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這叫什麼君臣禮節?當初晉元帝司馬睿登基之時,曾邀請王導共坐禦床,這父子倆的做法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竟然還有人提議說:王導是陛下的老師,是以大臣們見到王導時也應該行叩拜之禮。這種說法雖然被否定了,但這種大逆不道的觀點竟然能堂而皇之地被讨論,本身就意味着王氏家族的權勢依然足以與皇權分庭抗禮。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但不論怎樣說,通過平定王敦的叛亂,皇權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平定王敦叛亂之後,南頓王司馬宗、西陽王司馬羕 、虞胤(司馬紹的舅舅)和瘐亮(司馬紹的妻弟)都開始暫露頭角,繼而進入了帝國的權力中樞。

皇權處于攻勢,王氏自然要避免在此時與皇權正面交鋒。王敦雖然死了,但王導依然是帝國的首席重臣,王舒坐鎮荊州,王彬坐鎮江州。為了避免與皇權正面交鋒,王氏決定把荊州和江州的控制權交出來。

皇權雖然處于攻勢,但晉明帝司馬紹也不敢做得太過分。最終他任命陶侃接管荊州,應詹接管江州。這兩人屬于中立派,與皇權和王氏都沒有太親密的關系。

很多人根據這一點,認為皇權已經把王氏逼到了死角,隻要再略微用點力,就能推翻王氏,重建立立中央集權。

但大家忽略了一個重點:所謂皇權,通常是依靠皇族或外戚來實作擴張的,是以皇權的擴張結果通常是不穩定的。

皇族和外戚之間絕不是鐵闆一塊,他們經常會為了權力大打出手。一旦雙方力量處于均勢,自然就會想方設法地從朝堂中尋找支援者。而衆貴族最喜歡這種政治生态了,大家分成兩派,誰也吃不掉誰,有了外敵就聯手應付。這樣一來,皇權憑借皇族和外戚加強集權的做法随時都有破裂的可能。

在貴族政治中,當皇權與權臣的博弈呈現焦灼狀态時,誰也不會占據絕對優勢。因為他們都可以讓自己的親戚和親信占據重要職位,也可以聯合其他實力派削弱對方的勢力。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就目前這個情況,隻能說晉明帝司馬紹在前兩個回合中占據上風,卻并不意味着他能在後面的幾個回合中繼續占據上風。

如果王氏擴張太快,衆貴族會聯合皇權抑制王氏;如果皇權擴張太快,衆貴族會聯合王氏抑制皇權。從這層意義上講,東晉帝國的皇權雖然在晉明帝司馬紹時期得到了擴張,但這種擴張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因為晉明帝司馬紹在平定王敦叛亂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是以很多人都認為:隻要司馬紹多活幾年,就一定會讓東晉皇族的勢力更上一層樓。

對于這種未知的預測,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說的就一定對。但在我看來:在一個貴族勢力巨大的社會中,皇帝的個人能力也絕對無法改變皇權受制約的現狀。如果皇帝想改變這種權力格局,晉元帝司馬睿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晉元帝司馬睿隻是任用了兩個出身普通的官員,希望可以進行集權,卻觸發了“王敦之亂”這種隐藏關卡,衆貴族冷眼旁觀。

如果晉明帝司馬紹能多活幾年,以他那種咄咄逼人的強勢性格,恐怕隻會步他父親的後塵。

南北朝最大謎團:如果晉明帝不死,東晉帝國能否實作中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