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作者:紅星新聞

“《人民的名義2》來了。”10月21日,由《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創作的《突圍》在東方衛視播出,這部集結了黃志忠、靳東、闫妮等演員的作品在東方衛視一經播出,收視就破2,沖到黃金檔前三的位置。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劇照

《突圍》講述了國企幹部齊本安(靳東飾)臨危受命,空降京州中福擔任一把手。“千年老二”齊本安的空降,打破了企業原有的平衡,也讓曾經親如兄妹的石紅杏(闫妮飾)、林滿江(黃志忠飾)的關系出現微妙的變化。

該劇是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之後創作的一部反映國企改革的電視劇,最初名為《人民的财産》。據媒體報道該劇投資高達4億,早在2019年1月就已殺青。周梅森透露,自己早年曾在國企工作多年,這部劇中主要人物的經曆就是他曾經的故事,這也是他這一輩子最想寫的故事。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周梅森

作為《人民的名義》之後周梅森的接力之作,不少觀衆在看這部劇時難免以《人民的名義》為對标,例如,部分觀衆認為其緩緩鋪陳的劇情,遠不如《人民的名義》開篇一面牆的人民币來得震撼人心。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周梅森強調,《突圍》并不是《人民的名義》的第二部。周梅森說,自己一直崇尚創新,不喜歡套路和重複,更不想重複自己。“作家呢,總是在尋找,總是在創造,作家不願意也不能接受電視劇的工業化生産和套路的重複。”

(以下自述根據周梅森采訪整理)

王立科當初拼命打壓《人民的名義》,但他不是我的原型人物

這部作品是在《人民的名義》拍攝期間開始的小說創作。這部小說應該是我創作生涯中很順利的一部,為什麼呢?因為積累時間較長,有幾十年的生活積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國企工作,我自己也在國企工作過,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像林滿江、石紅杏、齊本安這些人物在我腦海裡已經浮現很久了,很順利就寫出來了,隻花了半年。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合照

作為一個作家,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把我經曆的這一段曆史寫出來,國企的改革一直是我非常惦記的題材。為什麼呢?這個時代,應該有作家關注我們的改革開放,關注這個社會的各種沖突。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面對變局,其中肯定會産生很多沖突,必須有一部分作家關注現實生活,關注老百姓所面臨的那些問題,不能裝作看不見。

當然,我的很多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後都面臨了很多磨難,比如《人民的名義》,當時制作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能要面臨一千處以上的修改,但還好,最後大概就修改了十幾處。不久前,總制片人李學政還披露了一些曲折的故事,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當初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紀王立科,拼命打壓《人民的名義》,他可能覺得在影射他。實際上,我的作品都沒有原型,我寫《人民的名義》的時候,王立科高高在上,滿嘴人民利益,給我們上課啊,我怎麼可能想到他呢?《人民的名義》播出以後,他按捺不住,他這個就是對号入座啊。他确實有嚴重的問題,他涉及的贓款比高育良和祁同偉加起來的總額還要多,但他不是我的原型人物。

《突圍》寫的是國企改革。有讀者就問,是不是也有原型?我沒有寫任何一家企業,我實際上是綜合了各家企業的故事,現在國企大案要案一樁接一樁,早些年的華潤、華融,等等,造成國有資産大量流失,這些社會事件我都看到了,也進行了研究。就像有作家講的:鼻子在浙江,耳朵在山東,眼睛在上海。小說、劇本畢竟不是紀實文學,是虛構的文學形式。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演員們的表演超出了我的預期,闫妮扮演石紅杏是我親自定的

這幾天我很痛心,我看到很多水軍潑髒水式的批評闫妮扮演的石紅杏。可能我們有一些觀衆不太了解石紅杏,覺得她為什麼要這樣表演?其實當時選擇哪個來演石紅杏時,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對演員提出了一些要求。我想象的這個女主角,不是那種刻闆的千人一面,冷冰冰、霸氣的、模式化的,我需要一個感情豐富的,有人間煙火氣,而且能夠适應劇情的這麼一個女主角。我選擇闫妮,現在事實證明選擇是正确的,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具有鮮明特色的女高管形象。特别是石紅杏結局那幾場戲,我覺得她的表演是震撼人心的,當時在現場看了回放,我就很振奮,覺得闫妮做到了。我當時就很感謝闫妮,說如果不是你演,這個人物的結局我可能會修改。要是功力差的演員,絕對不可能把這種決絕、非常複雜的一面表現出來。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中的闫妮

我這部小說改成電視劇的時候,應該講出品方耀客傳媒拼勁了全力,集合了很多當時國内有檔期的優秀演員,他們的表演都超出了我的預期,我不是無原則地吹捧演員。

比如說句号,過去我們隻知道他是獨幕喜劇演員,但劇中你看他的一舉一動,全是戲。

耿樂,我知道是個搖滾青年,但你看現在演的牛俊傑,這麼一個特定的人,演活了。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中的耿樂

又比如陳曉,完全不是過去我印象中的那個英俊小生了,這部戲裡他把滄桑感全演出來了。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中的陳曉

黃志忠是我非常尊重的演員,他的很多戲我都看過。這部戲他把一個國企上司的詭計、手腕都演出來了。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中的黃志忠

靳東也是,走出了自己過去形成的霸道總裁套路,把人物的複雜感演出來了,這個人物面臨很多選擇,他不是沒有猶豫,不是沒想過退卻,但是最終的爆發,讓我很震撼。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突圍》中的的靳東

要寫好現實主義題材,就不能在各種沖突面前閉上眼睛

說到《人民的名義》成功帶來的壓力,我覺得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是一個作家。作家呢,總是在尋找,總是在創造,作家不願意也不能接受電視劇的工業化生産和套路的重複。是以,我寫《人民的财産》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案件推動型的作品。我寫一部劇,首先一定要把台詞寫好,寫好台詞是一個編劇最起碼的功夫,你不能指望演員到現場開會,也不能指望導演改寫劇本。我的劇本台詞,每一個人物的打磨,時間都非常漫長。我在家裡,會把寫好的台詞讀給我老婆聽,讀給家裡人聽。朗讀過程和書寫是不一樣的,書面語言寫起來你覺得寫得很好,但是呢,當你實際說出來,讓演員說出來之後,會發現很多别扭。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這些年現實主義題材很受關注,很多人問我如何創作這類題材。其實,我覺得是要把握住這個時代的本質。這個時代的本質是什麼?一方面我們創造了中華民族最輝煌的一頁曆史,同時也面臨着百年未有的變局。在這麼一個崛起的年代,各種社會沖突都會暴露出來,這很正常。我們要有勇氣正視這些沖突,不能在這些沖突面前閉上眼睛,我想這就是真實,真實是作品的生命。如果說現實題材都變成了好人好事的記錄,那麼我相信這個不會被市場和老百姓喜歡的。比如說《山海情》,它就是關注了扶貧工作中的各種沖突,甚至很尖銳的沖突,這幫編劇、導演處理得非常好。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李學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紅星專訪|周梅森:《突圍》不是《人民的名義2》王立科也不是原型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