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作者:菩提惡之花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露絲.韋爾大概屬于當下歐美文壇炙手可熱的懸疑小說家了,而《撒謊遊戲》是擺脫疫情初期的恐懼之後,沒有間歇閱讀的唯一一本懸疑小說。貓屎咖啡香味冰涼的時候,我從唏噓不已的神情轉向思索晚飯,那些中午的殘羹冷炙,微波爐轉一下即可對付過去。

說實話,除了書籍腰封的溢美之詞,差點令人膩歪,小說的開始倒是攝人心魄,書中四個青梅竹馬的女孩,因為“撒謊遊戲”緊密聯系在一起,“隻要你需要我,我便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但“撒謊遊戲”根本的一條規則是——不可以對自己人撒謊。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艾莎、西娅、凱特、法蒂瑪四人同為薩爾騰中學的寄宿生,因為各種各樣的緣故離經叛道,臭味相投,成為形影不離的好友。當然這一切以“我”,也即是艾莎的口吻叙述推進回溯,摻雜了艾莎自己的愛情婚姻與謊言的困惑,同時離不開那個所謂的“撒謊遊戲”。書的章節即以“撒謊遊戲”的五大規則命名,“遊戲規則一,學會撒謊;遊戲規則二,守口如瓶;遊戲規則三,謹防洩密;遊戲規則四,坦誠相待;遊戲規則五,懸崖勒馬”。四個女孩不寄宿的日子,因為撒謊聯盟而有趣,她們用“撒謊遊戲”戲弄那些與她們格格不入的同學老師,快樂因為愈來愈多無傷大雅的謊言,而習以為常。直到此時,“我需要你”之類的暗号,四人之間的約定,還像一抹女孩臉頰狡黠的笑靥。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女孩子小團體的閨蜜情是否風平浪靜,無限旖旎,顯然不太可能,其中的玄機和複雜程度,可能超過任何一場男人發起的大戲,若是其中摻雜有男主的戲份,以及女性人數旁枝末節增多,那一般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窺破,純屬題外話。

三個缺少親情的女孩子聚集在潮水磨坊的凱特家裡,好在凱特,有個用生命愛着她的父親安布羅斯,以及父親收養毫無血緣關系的弟弟盧克,她們很快就融入到了渴望的家庭氣氛中。即便閱讀結束,對于文字中糅合了混亂無序的友情親情和愛情,憂心如焚的父親急匆匆處理與女兒的愛,以及女兒如何面對未來愛情這樣繁瑣的糾纏,我仍然憂慮不已。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我需要你”,幾乎同時艾莎、法蒂瑪、西娅都收到了凱特發的短信,當然這幾個字的短信,帶有四個人彼此的承諾,十七年間,重複了兩次。閱讀者此時隻能順着艾莎忐忑不安的情緒,先回到十七年前亂糟糟的時刻,凱特第一次發出“我需要你”。

凱特的爸爸安布羅斯在家中自殺了,并留下了遺書……如約而來的其他三個人答應了凱特請求,決定幫助她隐瞞父親死亡的消息,并且連夜把凱特父親的屍體掩掩埋在沙灘上,承諾永遠保守這個秘密。不過小說結束後,任何閱讀者都會洞悉其中的隐情,這時候完全沒有必要陳述凱特漏洞百出的前因後果,畢竟“撒謊遊戲”屬于一個開始以後就難以輕易收斂的羁旅。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那之後,除了凱特,艾莎、西娅、法蒂瑪都離開了薩爾騰小鎮,開始了新的生活,西娅是賭場夜場的巡視員,法蒂瑪成為了醫生,艾莎則是一名律師,她自己的婚姻生活也因為曾經的謊言憂心忡忡而焦灼不已,這時候十七年後,凱特的第二次“我需要你”,終于在她們時而浮現的夢魇裡到來了。

原則之外的謊言,我認真的斟酌回憶,恐怕不能避免,小說基本比生活精彩,寫作者鬼鬼祟祟的陰謀,不一定是個完整的故事,若考量心理素質,或許我羸弱得一塌糊塗,唯有哆哆嗦嗦與真相擦肩而過。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十七年後,四個人彼時埋葬的凱特父親安布羅斯屍骸被人發現,當年凱特聲稱父親失蹤的事情再次引起人們的猜測懷疑,接到凱特“我需要你”短信後,其他心緒不甯的三個人隻能用薩爾騰中學校慶的理由,再次回到了十七年前的撒謊之地。于是,仿佛十七年前的場景重制,凱特父親安布羅斯為她們繪畫裸體肖像,她們在遊泳池放肆裸泳,旁邊是凱特沒有血緣關系弟弟盧克熾熱燃燒的荷爾蒙,以及她們共同處理掉凱特父親屍體後回到寄宿學校,同期抵達的還有不知是誰寄來的她們的裸體畫像……撲朔迷離的所有,包括十七年後與她們一起歸來的盧克對凱特複雜充滿恨意的眼神,使她們惶恐不安地懷疑十七年前凱特對她們隐匿了什麼主要的東西……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其實,我從來不是那種喜歡刨根問底的人,凱特為什麼違反四個人撒謊聯盟基本的一條,“不可以對自己人撒謊”,這可能屬于其他閱讀者的好奇心。況且關于人性的答案從來都是多項選擇,抑或沒有選擇,前路漫漫從來都是懸疑遊弋,誰也未必知曉身邊的人,到底隐藏了多少與你有關的細節,謊言并非屬于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小說陡然的收場出人預料,凱特以自殺閉幕了她亂哄哄的人生,也順勢結束了四個人約定的“撒謊遊戲”,似乎驗證了莎士比亞那句話,這真是一場無名之輩演出的人生名劇,至于那些與她與愛相關的謎底,被我偏執地留在了小說家的文字裡。

《撒謊遊戲》:人生不期而至的意外

繪畫:carmen pinar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