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作者:上觀新聞

“躺着也中槍!”3月17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影演員劇團見到老藝術家向梅時,84歲的她難掩氣憤。令她氣憤的是幾篇造謠她退休生活不幸福、子女冷漠的自媒體文章。

近日,原上影演員劇團團長、著名演員向梅發現,一些自媒體上有大量有關她晚年生活的不實文章,且轉發量驚人。這些謠言對向梅的名譽造成極大損害,她在實名投訴後均無下文。一篇文章中甚至這樣寫道:“不為人知的是,向梅退休後過得并不幸福,兒子的冷漠以及兒媳的刻薄,讓她的退休生活一地雞毛,令人感慨萬千……”實際上,向梅的兒子、兒媳頗為孝順,家庭成員之間感情深厚。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自媒體文章造謠向梅“退休生活悲涼”

記者發現,不隻是向梅,楊在葆、達式常等老藝術家均中招,這些批量生産的所謂“老藝術家晚景凄涼”謠言有着單篇近百萬的點選量。演員梁波羅日前也發現自己被造謠,但投訴無門。“這些自媒體亂象誰來監管?”向梅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獨家專訪時,呼籲相關賬号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道歉,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向梅: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向梅1937年8月在北京出生。1957年在天津大學建築系三年級學習時,她被上海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謝晉選中參演電影《女藍五号》,從此登上大銀幕,代表作品有《紅色娘子軍》《保密局的槍聲》《藍色檔案》《長恨歌》《永不凋謝的紅花》等。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1959年,向梅和原上海電影制片廠副廠長、上海電影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遲習道結婚。1960年,他們唯一的兒子遲晶出生。年輕時,向梅一心撲在工作上,兒子4個月大時,她就外出演戲,一年有8個月在出外景,幾乎沒有在家正常吃過一頓晚飯。遲習道一直支援和鼓勵她的事業,上世紀90年代後,向梅淡出銀幕,回歸家庭。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向梅與兒子、兒媳合影

1986年,遲晶夫婦赴美留學、工作,但越是少見面,越是母子情深。兒子一直很自立,創業艱難時期,也不忘給向梅寄禮物,疫情以前,每年春節都會回家陪陪老兩口。“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兒子、兒媳都很孝順。”也是以,當看到《83歲向梅退休生活悲涼,背後真相曝光,驚醒千萬退休人!》的自媒體文章時,向梅呆住了。

這個名為“看看新圖文”的小程式,引用大量向梅的照片,并以她的自述口吻表示,後悔把終身俸都給了兒子,卻沒想到兒子、兒媳均不孝,導緻無錢看病,日子痛苦不堪。文章是遲晶的朋友先看到的,轉發給向梅,兒媳用了5個字表達當時的心情,“躺着也中槍”。“真的是躺着也中槍,我招誰惹誰了?”最近,不斷有人把這條謠言資訊轉發給向梅看。盡管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在幫忙辟謠,但面對上百萬的浏覽量,仍然杯水車薪。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向梅與家人

向梅通過兒子實名舉報了這些不實資訊,但并未得到回應。兒子和朋友在文章下留言澄清,很快也被删除。“用我們的真名真姓和照片,必須有事實為依據。平台對自媒體缺乏監管,讓這些謠言四處泛濫,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也讓我們這些辛苦了一輩子的老演員感到寒心。”

謠言“批量”生産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檢索發現,被造謠晚景凄涼的并非向梅一人,“中招”的老藝術家絕非個案。楊在葆、張洪傑、嚴順開、王曉棠、王馥荔等表演藝術家,都被冠上了各式各樣的謠言。有的文章寫王曉棠“退休後被兒媳攆出家門”,有的寫王馥荔“受親家欺負”。今年2月過世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更被這些胡亂編造的文章寫成晚年生活不被親人尊重。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老藝術家、名人被批量造謠

演員牛犇的入黨誓詞居然也被造謠。《86歲牛犇的入黨誓詞,感動現場無數觀衆!引千萬中年人落淚!》一文聲稱整理編輯了牛犇的誓詞,但刊登出的内容卻是杜撰的《告全國所有中老年同胞書》。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記者發現,這一類批量生産的“謠言”,都有統一的格式。先是拿老藝術家的從影經曆、劇照打情懷牌,再引出退休、晚年生活的介紹。許多篇文章中,這些介紹還被冠以老藝術家“自述”的名頭。翻看文章内容,“謠言”的内容大同小異,幾乎都在渲染子女不孝順、無人養老等悲慘的退休生活。

不難發現,這些謠言主要面向老年讀者群,文章字型也偏大,适宜老年人閱讀。而在每篇文章下面,還會送上“終身俸句”等“忠告”,并誘導中老年讀者進行分享。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這類拼湊而成的造謠文,點選量高達幾十萬、上百萬

令人驚詫的是,這類文章的點選量并不低,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在向梅的造謠文章下面,有不少信以為真的讀者幫忙“出主意”,建議文中的她“補辦社保卡,更改密碼,把給兒子的養老金拿回來”,令人哭笑不得。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對于這類謠言,不少讀者信以為真

像這樣的賬号不止一個。名為“趣文生花”的自媒體上,也釋出了一篇《83歲老藝術家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的歸宿在哪!值得警醒》的文章。盡管文章并未指名道姓,但采用了向梅的大量工作照、生活照,讀者很難不聯想到向梅。

一批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在這些謠言文章中成了晚景凄涼的受害者。“如果這些賬号再不删除謠言,我們希望訴諸法律。”向梅說。

網絡維權仍有難度

在小程式“看看新圖文”背景,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到,開發者資訊顯示為“深圳市寶安區航城安和汽車服務經營部”,服務類目顯示為“行業資訊”。顯然,目前批量制造的謠言文章與經營範圍相去甚遠。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何陳勇告訴記者,這一類文章已經涉嫌侵犯向梅的人格權。“民法上的人格權包括了名譽權、隐私權等多項權利,這裡的造謠者就涉嫌侵犯向梅女士的名譽權,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等責任。向梅女士可以要求該發文方或者作者以删帖、道歉等方式來承擔法律責任。”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向梅在上影演員劇團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福建達業律師事務所律師曾明泉建議,有三種維權的途徑。“一是通過平台投訴,微信小程式或者微信文章都會有投訴的管道,這是避免進一步加大損害的途徑;二是民事訴訟,前期進行驗證,固定文章釋出的事實,進而進行賬号主體的披露、調查,然後通過名譽權糾紛進行起訴;三是行政或者刑事途徑,受害者可以選擇報警。”

獨家丨被造謠晚景凄涼,84歲著名演員向梅:莫讓老藝術家成為流量的受害者

向梅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

但實際上,維權遠比想象中困難。“小程式通過此類文章,增加使用者或者點選量,後續推出自己的服務或者投放廣告獲益。”曾明泉說,利用新媒體造謠如今很常見,但确定侵權人身份,乃至及時申訴删除都可能較為困難。“如果賬号沒有進行實名登記或者認證,即使是被侵權了,要确定侵權人的身份都很難。而且,有些新媒體本身并沒有内容審查以及申訴管道,受害者要及時申訴删除也較為困難。”加之新媒體轉發成本低、傳播快,一經釋出,即使源頭删除了,網上的議論和傳播可能仍在。

“應該封禁這批專門造謠的賬号”,向梅呼籲,平台應對自媒體資訊加強監管。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張熠 題圖來源:向梅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

來源:作者:鐘菡 張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