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于香港電影公号 文:餘博
有這樣一個年代,他不推崇「亞文化」,不提倡犬儒主義,他将「英雄大俠」推向曆史高度,用一個個男兒氣概來征服觀衆。
在這個時代下誕生的男兒,各個都肌肉霸屏,螳臂當車,眉宇間充滿着俠客的氣魄和義者的忠貞。
這就是「邵氏」時代下的大男人。
而在「邵氏男兒」中就不得不提這位充滿英雄氣的「大哥大」
——狄龍。

知道“狄龍”這個名字,因為電視劇《中原镖局》,這部台灣武俠劇邀請了多位香港演員參演,有狄龍、午馬、元彪,狄龍扮演男一号趙天豪,不過戲份沒有女一号楊麗菁多。
當時還以為狄龍是台灣人,後來看電影才知道這是一位道地的香港人,而且曾經的火爆程度是通過看《還珠格格3》才知道狄龍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的,這位接棒張鐵林扮演老年乾隆皇帝的“皇阿瑪”,比年輕時的乾隆皇帝還要潇灑倜傥,據說帥到連武俠小說大師古龍都贊歎維護,為此還将剛剛出道的成龍罵哭過。
遇張徹。成演員
狄龍本名譚富榮,1946年8月19日生于廣東新會。
二十歲出頭進入電影圈,據狄龍向魏君子回憶,高中結業在半島酒店做遊客生意,當時很喜歡大導演張徹的電影,就跑去學功夫、練健美,為當演員做準備。
不過當時的邵氏公司有規矩,就是當演員必須會說國語,原因很簡單,邵氏的老闆是大陸人,隻會說廣東話,不容易過關。
但導演張徹沒有在國語上糾結,隻要是他看好的人才,還是會錄取。狄龍考試時遇到了張徹,各項表現都讓張導演滿意,進入了演員訓練班。然後就是各種學習,包括開車、跳舞、國術等,功課做好了,才能成為拍戲的演員。
這是個門檻,是張徹的不拘一格成全了狄龍,是以狄龍一直引張徹為自己的伯樂。
當時做遊客生意,每個月有兩千港币,但進電影公司才有五百塊,收入是減少的,好在家人都很支援,尤其是狄龍的母親說“這幾年辛苦一點”,支援狄龍和邵氏簽了八年的合約。
進入邵氏之後,狄龍的命運一開始是和張徹聯系在一起的,從1969年到1975年,狄龍的電影作品幾乎都是張徹導演的。
拍《獨臂刀王》的時候,狄龍演個小角色,隻有一句台詞,但要用國語講出來,狄龍就反複練習,據說在家裡練了上萬次,但到了片場說台詞時還是惹得滿場大笑,最後不得不用配音。張徹作風雖然強悍,但對新人很有耐心,對于狄龍這樣台詞不怎麼好的,開始就少給點台詞,慢慢增長演員的信心。
當主角。演壞人
跑龍套的時間不算長,狄龍就當上了主角,從《保镖》開始,也開啟了狄龍、姜大衛的“雙俠”模式。
江湖上有“張徹十三太保”的說法,其實跟過張徹拍電影的人數不勝數,很多人都将張徹當成師父、契爺,第一代的弟子以王羽、午馬為代表,第二代的弟子就是狄龍、姜大衛為代表了,第三代的弟子代表是李修賢、傅聲,另外還有第四代、第五代,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前三代。除了演員,導演吳宇森受張徹影響很大,美國大導昆汀·塔倫蒂諾也是張徹的粉絲。
在拍張徹的電影期間,狄龍和姜大衛的關系比較融洽,用狄龍自己的話說是“競争是良性的”。從電影内容來看,張徹還是很注重平衡的,最寵愛的是狄龍和姜大衛,但戲份方面還是力求平均,而且也會安排其他弟子在戲中起到平衡作用,至于誰能出彩就靠個人造化了。
1973年拍《刺馬》,張徹公開征集反面角色,不過在大俠、英雄占據銀幕的時代,願意演壞人的不多,都很排斥演壞人,怕破壞自己的銀幕人設,影響發展。
狄龍覺得這在演技方面是個突破,是以決定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電影中,狄龍演壞人,姜大衛演俠客,陳觀泰演莽夫,結果還是“壞人”出彩,狄龍是以還得了第1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秀演員特别獎”、弟19屆亞太影展優異演技獎。
《刺馬》将狄龍推到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他的戲路漸漸不局限于張徹的電影了。
狄龍紅。成龍哭
1974年,姜大衛和狄龍分别自己當導演,并且給對方當主演,才有了《吸毒者》《電單車》,不過影響力一般,二人都覺得當導演才力不足,還是當演員更合适。
1974年,狄龍參演《奪命刺客》,導演是蒙特·赫爾曼。1975年,參演《傾國傾城》,導演是李翰祥。如此,狄龍開拓了更多的戲路,接觸了更多的導演,和李翰祥還合作了《瀛台泣血》,都是扮演光緒皇帝。
據說,也就是此時,狄龍和姜大衛開始鬧不愉快,源于“風頭之争”,一方的風頭蓋過另外一方,難免會有心裡有些疙瘩,即便自己不想攀比,人在影視圈,也難免上了别人的“兵器譜”,可謂身不由己也心不由己。
1976年,狄龍參演《天涯明月刀》,開啟了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狄龍主演的“鐵三角”時代,先後拍了《白玉老虎》《多情劍客無情劍》《明月刀雪夜殲仇》《三少爺的劍》《楚留香》《蕭十一郎》《蝙蝠傳奇》《幽靈山莊》等,奠定了他在銀幕上的大俠形象,不僅得到觀衆的喜愛,也深得古龍本人的認可。
當時,成龍入行不久,導演羅維帶成龍去見古龍,沒想到古龍說:我的劇本那是寫給狄龍拍的,不是給你拍的。
惹得成龍相當受打擊,還跑到洗手間裡哭了一通。這個段子被多次提及,細節不易考,但可以證明狄龍當時的紅。這是狄龍事業的第二個高峰。
從1978年到1986年,狄龍合作過的導演有楚原、張徹、程剛、鮑學禮、孫仲、丁善玺、李翰祥、唐佳等。他也進而立之間走向了不惑之年,再在銀幕上當上蹿下跳、拳打腳踢的大俠,不怎麼合适了,新的突破等着他。
演大哥。稱影帝
1986年,吳宇森、周潤發“證明自己”的翻身之作《英雄本色》上映,火爆和影響程度不需贅言。
周潤發圓了金像影帝、甩掉了票房毒藥的稱号,吳宇森終于從一幹套路性喜劇中掙脫出來,開始了暴力美學大師的封神之路。
而狄龍的風頭雖然沒有周潤發、張國榮強大,但以其隐忍收斂的演技獲得了金馬影帝,在銀幕上從一代大俠變成了大哥,一句“我不當大哥好久了”已經成為經典口頭語。
同年,狄龍又出演了黃百鳴導演的《英雄正傳》,之後又出演了《人民英雄》《英雄本色2》等。
進入1990年代,狄龍的作品開始減産。1993在陳勳奇導演的《邊城浪子》中第四次扮演傅紅雪(《天涯明月刀》《明月刀雪夜殲仇》《三少爺的劍》),算是重溫了一次大俠夢。
1994年在《醉拳2》中,扮演黃麒英,是成龍扮演的黃飛鴻的爸爸,當年成龍就是因為狄龍而被古龍羞哭,這次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1999年參演《流星語》,獲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戲漸少。回憶美
與此同時,狄龍開始了小熒屏之旅,1995參演電視劇《包青天》,之後先後參演了《中原镖局1、2》《廉政行動》《保镖》《還珠格格3》《楊門虎将》等。進入新世紀,他在影視方面的作品更加少了,一代大俠、大哥成為了美好的回憶主角。
也就是在拍《還珠格格3》期間,張徹病重而辭世,狄龍讓兒子譚俊彥出席葬禮。其實,張徹晚年和狄龍出現了誤會,對于狄龍的好意和饋贈都不領情,還給狄龍寫了一封抱怨的信。
不過狄龍在任何時候都說張徹是“恩人”“伯樂”,他知難而退的性格和張徹的死磕性格會有分歧,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狄龍的太太陶敏明也是邵氏演員,二人1975年就結了婚,恩愛至今,有獨生子譚俊彥,後來也當了演員,2015年參演了電視劇《陸小鳳與花滿樓》。
想來,狄龍參演了那麼多古龍電影,演了很多有名角色,唯獨沒有演過《陸小鳳傳奇》(《幽靈山莊》出自陸小鳳系列,但電影改編成楚留香的故事;而邵氏的陸小鳳是由劉永主演的),也算是讓兒子幫“圓滿”了,雖然譚俊彥演的是西門吹雪。
今天是狄龍先生71歲的生日,謹以此文祝狄龍生日快樂!
有 一 種 電 影 叫 香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