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課堂就在廠區裡

日前,由河北省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理事長機關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廊職”)、北京航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京津冀航空服務業協同發展論壇暨京津冀航空服務業産教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作為廊職重點打造的三大平台之一,京津冀航空服務業産教聯盟将主要服務于即将通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在廊坊職業教育界,廊職可謂大名鼎鼎——立足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技能傳承、學生發展四大職能,培育打造技能文化、校企融通、社會服務“三個品牌”,近3年來,廊職在校生規模分别增長了6%、9%和27%。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該校就業率連續3年保持在98%以上,每年近3000名畢業生走向社會,為京津冀高端産業的崛起提供着人才和智力支撐。

去年9月,廊職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迎來了第一批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學生,這是該系新增設的專業。“面向中國制造和‘網際網路 ’、大智移雲等高端新型産業,我們主動融入廊坊及京津冀資訊産業發展,依托潤澤國際資訊港等超大型企業,緊密對接資訊産業高端人才崗位需求,提升專業内涵、品質和基礎能力。”該系主任張昕介紹,他們還跟教育主管部門申報了“大資料技術與應用”專業,準備2019年進行首批招生。

“我們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是從2003年開始創辦的,現在這一專業的内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張昕說,過去的教學主要側重區域網路、企業網的規劃設計運維,而近年來則順應社會的變化,将雲計算技術、大資料、無線互聯技術都融入課程之中,培養社會急需的新型計算機人才。

将“技能培養”與“文化育人”有機結合,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職業意識、職業素質、職業技能為主線,以課堂教學、專業認證、實習實訓、技能教育訓練、競賽活動等為路徑載體,課上學技能、課下練技能、競賽比技能、實訓促技能,實作學生有技能、就業有優勢、發展有潛力、辦學高水準。

學院積極建構對接職業标準和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根據專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建構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目前校企共同開發教材96本,為人才培養品質的提高建立了保障。全院現有“雙師型”(指既獲得教師系列職稱資格,又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教師259名,占專業教師的62%,培養出郝民忠、齊雪茹等一批知名專家。

高職教育,一頭連着高等教育,一頭連着就業創業。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生命線。”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建強介紹,為深化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學院确立了“三個互動”的校企合作理念,即企業的人力資源與學校的師資隊伍互動、企業的物質資源與學校的辦學條件互動,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互動,深度融入企業,實作了校企雙赢。

近日,在廊坊精雕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實訓工廠中的房間,來自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的大三學生張小權正在一台三軸數控機床前進行軟體程式設計。“一台數控機床,從最初的一張圖紙任務單,到程式設計、造型、測量、檢測等全套工序,公司為我們設計了11個教學子產品,這裡的師傅們手把手帶我們學,很快就全部掌握了。”張小權說。

“我們公司自2015年與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今年與學院合作申報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獲批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廊坊精雕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教育訓練工程師田雲龍介紹,他們還與廊職合作投資在校内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現代技術加工生産實訓工廠中的房間,下學期将投入教學。

将課堂搬到生産現場,積極推進“廠中校”培養模式,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堅持聯手名企,開展“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合作。他們選派骨幹教師駐廠承擔系統的公共課程和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工作,企業選派德才兼備的帶徒師傅承擔實踐實訓教學環節。學院建立了“一系一品,賽學并進”的技能文化活動體系,每個系部圍繞重點專業,打造系部專業技能大賽品牌,堅持賽學并進。

為給學生提供全仿真、實場景的實習實訓環境,學院投入上億資金建設了數控加工技術中心、雲計算大資料中心、會計金融實訓中心、汽車檢測技術與維修中心、航空、高鐵實訓中心等23個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包含127個實驗實訓室,充分滿足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鍛煉的需求,充分提升了畢業生就業競争力。(耿建擴 陳元秋 張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