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雪:誰能挽救全球經濟

作者:同花順财經

全球經濟能不能從衰退的邊緣得到挽救,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美、中、德等尚存政策空間的大國政策走勢。這反映出全球經濟過去數十年的地區化融合,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經貿圈和歐元區等的程序,而這些區域中的核心國家,在貿易、經濟、金融等方面的作用越發重要。

摘要

長短期挑戰疊加,加之冠狀病毒的沖擊,使得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驟然增大。而全球經濟能否得到挽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個因素:美國的政治、中國的複工,以及德國的财政。

正文

今年開年以來,全球經濟持續面臨各種下行風險的挑戰。年初美國與伊朗的地緣緊張和英國脫歐的大戲還未落幕,冠狀病毒(covid-19)開始在全球蔓延,加之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使得全球經濟的前景驟然暗淡,全球金融市場也出現劇烈波動。史無前例,美股在一周内兩次下跌熔斷,多國股市上演同日跌停。

放眼望去,全球經濟一地雞毛。一個自然的問題是,在這個時候誰才能夠挽救全球經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回顧全球經濟現在的大緻情形 。

從短期來看,即使在病毒爆發之前,全球主要經濟正處于增長乏力的階段。美國前期的财政刺激效果漸漸消退,歐洲、日本尚未走出低增長,中國經濟還在努力企穩,印度、巴西等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仍在與金融系統和後選舉政治等方面的困難作鬥争。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病毒的爆發帶來了信心和流動性方面的嚴峻挑戰,而石油價格戰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僅如此,各主要經濟體仍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其中不少來自于前次危機政策刺激的後遺症。例如美聯儲在2008年危機後的量化寬松,導緻資産負債表快速擴張,原本計劃的縮表方案難以持續執行。中國的四萬億帶來的高負債率,還沒有太好的無痛解決方案。歐債危機後歐洲銀行系統的慢性病整體上還是一天一天往後拖,并沒有明顯的好轉。而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老齡化帶來的低增長、印度影子銀行崩盤帶來的持續陣痛,一時半會很難改變。

除此之外,發達國家政策空間小、應對差,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信心造成了更大的打擊。即使在新冠爆發之前,日本、歐洲的貨币财政政策已經接近極限。美聯儲在過去幾個月、尤其是過去兩周内過快的打完政策子彈,也過早地陷入了政策空間不足的陷阱。同期其他發達國家央行的政策利率紛紛降至零或負數,傳統貨币政策工具已全部祭出。

上述的宏觀背景,加之新冠病毒的爆發,增大了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以筆者看來,在如今的嚴峻形勢下,全球經濟能否得到挽救,除了抗疫本身的程序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個因素:美國的政治、中國的複工,以及德國的财政。

美國的政治

從長期來看,美國仍是經濟韌性最強的國家之一。鑒于上次危機的教訓,過去十幾年監管當局、金融機構、企業部門對風險均保持了足夠的警惕,是以基本面較為健康。盡管近期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但成因和傳導機制與此前的金融危機差別顯著。從政策空間來看,相對于很多其他發達國家,美國仍有足夠的政策空間。目前美聯儲的傳統貨币政策牌已經打完,但還有前瞻指導、量化寬松等非正常武器。與2008年相比,美聯儲對這些武器的機制、效果、缺陷等都有了實際操作的經驗。财政方面,短期内美國也不缺乏減稅或者增加支出的空間,即使這些會帶來長期财政可持續性方面的壓力。

然而,目前美國的突出問題在于兩黨缺乏互信、僵持不下,限制了及時、有效、規模足以穩定市場預期的财政手段的出台。尤其是大選年兩黨的算盤,包括兩黨各自内部的紛争,使得到目前為止美國還難以形成合力,來應對病毒帶來的對信心和實體經濟各部門的挑戰。未來的看點是大選年兩黨能夠暫時放下政治方面的分歧,攜手抗疫促進經濟。如果能夠出現這種情形,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強勁複蘇可期。

中國的複工

另一方面,中國的複工程序,尤其是相應的政策措施,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影響全球經濟。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速的超過1/3。中國經濟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全球經濟總需求的相當大一部分,例如對能源、農産品等大宗商品市場的沖擊。不僅如此,經過多年的追趕,中國如今也是全球産業鍊上的重要一環。許多行業(例如汽車制造和電子行業)的生産依賴在中國生産的零部件。中國的複工延遲,會導緻這些行業的庫存不足,生産停滞。

政策方面,中國也是主要經濟體中為數不多還有較充足的傳統貨币财政刺激空間的國家。這一方面得益于過去幾年的宏觀政策整體比較謹慎,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刻堅持不采用大水漫灌,保留了較多的政策子彈。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幾年前已經開始着手解讀影子銀行、地方财政等結構性隐患。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取決于政府對短期和中長期經濟增長目标的評估,以及對外部環境的判斷。

是以,在疫情逐漸平息的情況下,在配套政策支援的推動下,中國複工的速度,不僅會影響國内就業、消費恢複的程度,也會對全球經濟下半年的走勢起到關鍵的外溢效果。

德國的财政

即使在病毒開始之前,歐洲經濟一直處于比較脆弱的複蘇。歐債危機之後銀行系統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很多成員國的需求仍然偏弱。在目前疫情的沖擊下,歐洲經濟有很大機率陷入衰退。與此同時,歐央行已經幾乎打完了所有的政策子彈,未來可以實行的刺激空間十分有限。為了應對新冠病毒,很多國家也已經使用了手裡為數不多的資源。

但不能忘記,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仍有充裕的财政儲備,足以推動歐洲經濟走出低谷。然而,如何說服向來謹守财政紀律的德國政府推出重大的财政刺激并不容易。面對疫情和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壓力,德國政府的态度有所改變,本周開始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來使企業渡過危機,但這些隻能減緩病毒帶來的沖擊。可以這麼說,德國能否放松債務限制,決定着歐洲經濟能否盡快從衰退中複蘇,是全球經濟走勢的關鍵變數。

綜合上述的觀點,全球經濟能不能從衰退的邊緣得到挽救,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美、中、德等尚存政策空間的大國政策走勢。這反映出全球經濟過去數十年的地區化融合,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經貿圈和歐元區等的程序,而這些區域中的核心國家,在貿易、經濟、金融等方面的作用越發重要。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從這次的疫情和政策應對來看,各國政策制定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和政策影響。對全球經濟來說,最好的情形仍是各國協調政策,形成合力。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出,全球化仍然是大勢所趨。是以,不少人擔憂的逆全球化可能隻是個僞命題。

(本文作者介紹: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加拿大某大型退休基金全球資産配置投資經理,原中金公司駐紐約經濟學家。)

來源: 新浪财經

關注同花順财經微信公衆号(ths518),擷取更多财經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