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魏時期在大淩河邊開鑿了萬佛堂石窟後,宜州這座古城就開啟了它的佛教之路,尤其是自稱為釋迦牟尼轉世的遼朝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後故鄉修建了皇家寺院鹹熙寺,更是将宜州的佛教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剛才提到的宜州也就是如今的遼甯義縣,而鹹熙寺就是如今的奉國寺,由于有着皇家寺院的血統,奉國寺的規模可謂一度繁華。
在旅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奉國寺的過往,它始建于1020年(遼開泰九年),此後經過了遼金元三代不停擴建,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皇家氣度。
遺憾的是在曆朝曆代中奉國寺都經曆着滄桑的歲月,尤其是金滅遼戰争、元滅金戰争、元代大地震等5次大劫難更是讓這座古寺千瘡百孔,僅一座遼代的大雄殿儲存至今,其餘的均為明清以及近代重修後的建築。
即便如此,奉國寺的主殿作為中國少有的遼代木建築早在1961年就被評選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和同一批入選的長城、莫高窟 、秦始皇陵相比,奉國寺仿佛就像是一處旅遊寶藏之地,不為遊客所知。
奉國寺一看其壁畫,清代重建的内山門中可以看到清代儲存至今的壁畫,層次感豐富的瀝粉貼金做法為你展示了龍王布雨等精美的場景。
始建于金代重修于清代的天王殿中可以看到近代重繪色彩豐富的壁畫,為你展示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個階段的故事。
奉國寺中最為珍貴的壁畫則是藏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的壁畫,按照畫面中的喇嘛教佛像推測為元代的遺存,當然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它曾在一代宗師電影中陪伴着章子怡出現過。雖然看起來有些殘損,但依然看出這組壁畫描繪了10尊佛像,東西各畫5佛,線條同樣很是精美。
奉國寺二看其遼代建築,奉國寺從南往北沿着中軸線的建築分别是外山門、内山門、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旅行者重點關注最後一進遼代儲存至今的大雄殿。
奉國寺大雄殿為一座面闊九間,長 48.2 米,進深五間,寬 25.13 米,高 21 米五脊單檐庑殿式的建築,憑借着這種規模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大的單層木結建構築,堪稱是中國第一大雄殿。
奉國寺大雄殿鬥拱是七鋪作,用材也是中國古代木建構築中最大的,層層到柱子上,仿佛盛開的一朵花。
由于建在3米的台基上,是以看起來更為壯闊。
奉國寺三看其遼代彩塑,和大雄殿木構同一時期的遺存就是殿堂内的彩塑,7尊大佛以及14尊菩薩像。
通常我們見到大雄寶殿中大都供奉着3尊或者5尊主佛,而奉國寺這裡卻供奉着7尊,這種七佛并列的制式,國内僅此一例,也是我第一次所見。這七尊主佛按照成佛順序排列,釋迦牟尼佛排在最末端,因遼王朝及其信仰佛教,标榜皇帝就是佛,7尊佛也就分别代表着前五位遼皇帝和其母親,末端的是釋迦牟尼佛就是建造奉國寺的耶律隆緒。
不過我個人更喜歡的則是主佛前面的脅侍菩薩,他們身高約兩米,比起唐代的造像這些菩薩面容多了幾分世俗氣息,身材婀娜多姿,看起來仿佛就像是遼代民間的一名少女。
借此我們也來了解一下遼聖宗耶律隆緒,他是遼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由于其母親為他打下了鞏固的地位,讓契丹達到了鼎盛時期,并且和大宋還簽訂了“澶淵之盟”,維持和平歲月長達119年之久,正因如此才有實力修建大工程的建築,比如著名的奉國寺、應縣木塔、華嚴寺均為結盟後的産物,展示了遼代崇尚佛教的狀态,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遼王朝曾經的強大。
尤其是奉國寺诠釋了11世紀中國建築的最高水準,就連梁思成曾都稱贊它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也。”
遼甯義縣奉國寺旅遊貼士:
怎麼去:從沈陽北站汽車站乘坐汽車可以抵達義縣,到達後步行15分鐘可以抵達奉國寺。也可以從沈陽站乘坐班車前往阜新站,轉公交到阜新南站乘坐火車前往義縣火車站,接着乘坐公共汽車2路、5路至奉國寺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