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UML,活動圖與狀态圖

一.活動圖概述

1.概念

用來描述一個過程或者操作的工作步驟。工作過程中的每一步或每一個活動步驟稱為一個活動。

2.目的

● 描述一個操作的執行過程中所完成的工作或者動作

● 描述對象内部的工作

● 描述用例的執行

● 處理多線程

● 顯示如何執行一組相關的動作,以及這些動作如何影響周圍的對象。

3.基本要素

● 起點:用于表示活動圖中所有活動的起點,有且隻有一個。

● 終點:用于表示活動圖中活動的終點,可以有多個。

● 活動名稱:活動圖中要描述的一個動作。

● 判斷條件:活動流程出現的分支與決策。

● 同步條:活動之間的同步。由一個或多個資訊流引入或引出。

● 接收信号:從外部過程接收一個信号,并執行相應的活動。

● 發送信号:向外部過程發送一個信号。

● 泳道:用于對活動按照對象進行分組,用于描述對象之間的合作關系。

● 轉移:用于表示活動之間的轉移,連接配接活動、起點、終點、同步條、判斷等。

4.不使用活動圖情況

● 顯示對象之間的合作

● 顯示對象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運轉情況。

以上情況是通過序列圖和合作圖完成的。

二.狀态圖概述

用來描述一個特定對象的所有可能狀态以及由于各種事件的發生而引起的狀态之間的轉移。

2.基本要素

● 起點:表示狀态圖的起點

● 狀态:表示狀态圖中對象的一個簡單狀态

● 複合狀态:表示狀态圖中對象的一個複合狀态,包含多個子狀态

● 終點:表示狀态圖的終點

● 轉移:說明兩個狀态之間的聯系,當某個事件發生後,對象由一個狀态變遷到另一個狀态

三.活動圖與狀态圖的關系

兩者都是用來描述對象的動态行為。

狀态圖側重從行為的結果描述,也就是一個個狀态;活動圖側重從行為的動作描述,也就是一個個活動。

四.機房收費系統執行個體

● 檢視餘額

UML,活動圖與狀态圖
UML,活動圖與狀态圖

● 添加使用者

UML,活動圖與狀态圖
UML,活動圖與狀态圖

五.學習心得

在總結這兩個圖時,苦惱的是不知道該畫多少個圖。後來,和同學交流後得到的答案是,你可以在各個用例下直接畫圖。這樣,覺得有必要畫的就畫畫,有些過于簡單的也就可以不畫。

對于前面的理論知識,感覺還是不如去實踐的好。在畫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對各種圖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對于活動圖的泳道概念還是感覺模糊,不知道該怎麼去運用,不知道什麼時候去運用。

上一篇: UML,類圖
下一篇: UML,用例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