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很多珍貴文物,其中有一幅畫引得我的注目,這就是《交趾果然圖》。這幅畫完成于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由意大利畫師郎世甯所著,畫上還有乾隆皇帝所提禦詩:
“寓屬生交趾,自呼名果然。歡同難還共,小後大居前。柳異王孫惡,郭齊君子賢。不因皮适褥,林處命甯捐。”
郎世甯的《交趾果然圖》。圖檔:wikimedia
“果然”又名“猓(犭然)”,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動物,宋代的《太平禦覽》對其也有描述:
“果然獸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蒼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後。得果食辄與老者,似有義焉。交趾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為裘蓐,甚溫暖。”
根據這個描述,果然在古人眼中是一種生活在中南半島的靈長類動物,群居,有年長的首領,是素食動物。
不過物種月曆的讀者們大概一眼就能認出來,郎大爺畫的這不就是環尾狐猴嘛!
環尾狐猴 lemur catta。圖檔:pixabay
狐猴分布在馬拉加西島。這馬拉加西可是個好地方,可以說是我們博物學愛好者的天堂。它是位于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隔着莫三鼻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非洲第一大島,也是世界第四大島。這裡不僅生活着108種狐猴,還生活着諸如馬島獴、馬島猬以及馬島日行守宮等許多馬島獨有的奇異生物。
黑色的就是馬拉加西島。圖檔:shosholoza / wikimedia
從上到下依次是馬島獴、馬島猬和某種馬島日行守宮。圖檔:needpix、thierry caro / wikimedia、pixabay
在大約幾千萬年前,由于地質活動,馬拉加西和非洲大陸分開了,生活在島上的生物也就和非洲大陸上的小夥伴們分開了,從此走上了獨立的演化道路,這其中就包括狐猴的祖先。
狐猴屬于比較原始的靈長類動物,在與一些更進步的哺乳動物的競争過程中處于下風,漸漸的非洲大陸上就再也見不到狐猴了。對狐猴來說,馬拉加西就是它們的世外桃源。
獨占非洲第一大島的狐猴們。圖檔:pixabay
經過上千萬年的演化,狐猴們呈現出非常豐富的多樣性——有體重能達到160千克的古大狐猴 archaeoindris(已滅絕),長得跟樹懶似的古原狐猴 palaeopropithecus(已滅絕),cosplay考拉的巨狐猴 megaladapis(已滅絕),長相驚悚被認為是惡魔化身的指猴 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一臉衰相、專吃竹子的大竹狐猴 prolemur simus等等,而我們最容易見到的則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環尾狐猴 lemur catta。
圖檔:veszprémi Állatker、frank vassen、c. michael hogan、smokeybjb、arjan haverkamp、maky / wikimed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環尾狐猴、冕狐猴、指猴、古大狐猴、倭狐猴、棕尾鼬狐猴、紅額狐猴以及領狐猴。
環尾狐猴在很多動物園中都有飼養,而且數量還不算少,這主要是因為環尾狐猴适應能力比較強,用俗話說就是——“皮實”。
但在馬拉加西,環尾狐猴和其他狐猴一樣,面臨着盜獵、栖息地破壞等問題的威脅,數量持續減少,甚至野生環尾狐猴的數量,還沒有生活在動物園裡的同類數量多,真可以說是莫大的悲劇。
“看什麼看!”圖檔:wallpaperflare
和很多群居靈長類動物由雄性做領袖不同,環尾狐猴群中居于上司地位的是雌性,每一個族群中都有年長的雌性作為“女王”。女王和自己的後代在群體中有各種特權,比如可以優先享用最好的食物;而群體裡的其他雌性,隻要有機會就會向女王發起挑戰,争奪群體的上司權。
反倒是雄性們,隻有在繁殖期才會為了交配權而争鬥,平時都能和平相處。
帶着幼崽的雌性環尾狐猴。圖檔:pikist
說回一開始的《交趾果然圖》。如果仔細看這幅畫,就會發現郎大爺畫的這隻狐猴怪怪的。仔細回想發現,動物園裡的環尾狐猴,好像尾巴上的環比較多?翻出來在動物園拍的照片一數,發現原來尾巴上通常有13~14個環。
數數尾巴上的環,放松一下。圖檔:pxhere
郎大爺的畫向來以嚴謹寫實而著稱,那為什麼《交趾果然圖》中的果然,尾巴隻有6個環兒?後來,我請教了幾位大神,才了解到真相:原來,環尾狐猴尾巴上的環是地位的象征,在與同類争鬥的時候,它們都會想盡辦法去揪對方的尾巴尖,隻要一方的尾巴尖被揪掉了,就意味着它輸了。
是以真相是,郎大爺畫的這隻果然,很可能是一隻尾巴斷掉的環尾狐猴。
也許,當年這隻環尾狐猴十分不幸的被獵人捉住,和很多同樣生活在馬拉加西的珍禽異獸一起裝上了貨船,被運到了交趾國,又被當做貢品送到了天朝。當時朝廷中的大官兒們沒學過分類學,自然也不知道狐猴是什麼猴兒,這隻環尾狐猴就被當成了山海經中的“果然”,這才留下了郎大爺的這幅《交趾果然圖》。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