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納濱對蝦生物學和生态學特性及養殖技術要點
1 生物學和生态學特性
凡納濱對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俗稱南美白對蝦,屬于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濱對蝦亞屬,原産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秘魯南部至墨西哥桑諾拉沿海海域分布較多,以厄瓜多最集中。凡納濱對蝦具有較薄的甲殼,體色透明,為青白色或淺青灰色,全身無斑紋,但布滿細微的小斑點。身體呈梭形,體長而側高;頭胸甲較短,為腹部長度的 1/3;而且頭胸甲長有肝刺和鰓角剌,肝剌較明顯。額角較短,稍下彎,其尖端長度亦短于第 1 觸角柄;額角側溝和額角側脊短,止于胃上刺下方。第 1觸角具有 2 根大約等長的鞭毛,其長度約為第 1 觸角柄長度的 1/3,外鞭較内鞭粗壯,第 2 觸角鞭粉紅色。第 1~3 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 4~5 對步足無上肢。腹部第 4~6 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不具緣側刺,尾扇最外緣為帶狀紅色。雌性交接器為開放型,無納精囊 。凡納濱對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适應能力強、飼料蛋白需求低、抗病能力強、離水存活時間長和适合長途運輸銷售等優點;其肉質肥嫩味美,營養豐富,出肉率高達 65%,是世界三大優良對蝦養殖品種之一。
凡納濱對蝦适應能力強,自然栖息區為泥質海底,水深 0~72 m。凡納濱對蝦初孵幼體和仔蝦在浮遊生物餌料豐富的臨近入海的河口區域或鹽度波動較大的近海岸邊較軟的瀉湖底泥中攝食、生長和發育。當凡納濱對蝦體長長到 12 cm左右時開始進行近海洄遊,凡納濱對蝦大量叢集洄遊的時間主要發生在每個月的最低潮期,這個時期往往與滿月和新月的時段相重疊。在人工苗種培育和池塘養殖的條件下,凡納濱對蝦通常白天潛入池底,夜間活動頻繁。能在鹽度 0.5~35 的水域中生長,可生活在海水、鹹淡水和淡水中;2~7 cm 幼蝦的适宜鹽度範圍為2~78。能在水溫為 6~40 ℃的水域中生存,生長水溫為 15~38 ℃,最适生長水溫為 22~35 ℃。高溫耐受極限為 43.5 ℃,對低溫耐受性較差;低于 18 ℃,凡納濱對蝦攝食顯著減少,9 ℃以下側卧水底。溶氧量在 5 mg/l以上,能忍受的最低溶氧量為 1.2 mg/l。适應的 ph 為 7.0~8.5,氨氮含量要求較低,是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的優良對蝦品種。
2 養殖初期水處理要求
[吉山花瑤頭條号]凡納濱對蝦養殖初期應使用自然海水、海水晶勾兌海水或人工調制的海水,有的地方若采用地下鹹淡水等水資源時,必須提前半個月抽取,并通過生石灰、曝氣等措施處理。凡納濱對蝦養殖初期用水可以用菌毒清 150~200 ml/666.67 m 2 全池潑灑清毒,潑灑後 1 周内可以停止充氧,并調節養殖池的鹽度 。潑灑後 1 周可以選用綠威寶或池塘養水寶中和菌毒清的毒性,然後把肥水王 3 kg+ 綠藻源 0.5 kg/666.67m 2 浸泡 12 h 後全池潑灑肥水或肥水膏 1 kg+ 單胞藻營養素 1.2 kg/666.67 m 2 全池潑灑肥水。由于凡納濱對蝦養殖初期水體生态平衡體系比較脆弱,可以在前期 1 個月内适當追肥以期穩定水質。不要使用雞糞、花生餅粕和豆粕等有機肥料,在溫度上升的過程中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富營養化導緻“翻塘”或過量浮遊生物的繁殖而破壞水體平衡。不要單純施用一種化肥,以免藍藻等大量有害藻類的繁殖導緻赤潮的發生。為了維持池塘生态平衡和水色穩定,經常潑灑活菌王,誘導池塘産生平衡穩定的菌相、藻相等。經常打開大棚,有助于養殖水體換氣和充氧,同時為養殖水體的藻類提供充足的碳源,有助于池内有機物為藻類提供營養,促進藻類吸收養殖水體内的氨氮、亞硝氮和硫化氫等有毒物質。蝦池浮遊植物逐漸生長繁殖,水色達到白濁為最佳。經常測定各項水質名額,ph 值維持在 7.5~8.5,透明度維持在30~40 cm,如透明度過低,可适當肥水追肥,如透明度過高,可适當注入一些新水;同時,溶解氧維持在 5mg/l以上,氨氮低于 0.1 mg/l,亞硝酸鹽低于 0.05mg/l 。
3 蝦苗的購買和放養
凡納濱對蝦可以采用全池塘放苗,也可以采用在池塘圍角标粗半個月後放苗。圍角标粗的方法是通過圍網在池塘角部圍出 1 個面積 333.34~1 333.34m 2 的小池塘,水深 1 m,通過鹽度和水質調控,使小池塘中的養殖條件更接近于大池塘的條件,降低全池塘放苗時的環境刺激。選擇凡納濱對蝦規格 1 cm左右、體色透明、體表光滑和活力較強的蝦苗,調整育苗場出苗時的鹽度和溫度,使其與養殖池的鹽度和溫度相近。池塘清毒後 10 d 左右試水 24 h,蝦苗成活率要在 90%以上。苗種投放前 2~24 h,為減少應激影響、增強蝦苗适應能力,提高蝦苗成活率,可選用高穩維生素 c、應激甯、速安和葡萄糖等全池潑灑。放苗時關閉大部分增氧機,保持養殖水體有緩緩的水流,有助于降低蝦苗的刺激,促進蝦苗的擴散。可一次性投放凡納濱對蝦苗種 5 萬 ~7 萬尾 /666.67 m 2 ,随後打開增氧裝置,溶解氧維持在 5 mg/l以上 。放苗前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放苗最好在水溫 22 ℃以上的白天進行,避免在寒潮、陰雨、剛回暖等天氣發生變化轉折期放苗,也要避免在對蝦蛻殼高峰期放苗。

4 工廠化養殖飼養管理
由于蝦苗從育苗場運輸到養殖池塘的過程中,水溫、鹽度、溫度、餌料和密度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加上幼蝦的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是以,蝦苗的前期圍網壯苗和投喂優質餌料是保證養殖對蝦成活率和養殖成功的關鍵。可選擇優質蝦片進行壯苗,再添加各種營養免疫物質,如促長劑、免疫多糖和對蝦多元等,每天添加 1 次,連續添加 20~30 d。投喂優質對蝦配合飼料,放苗後以 0.1 kg/ 萬尾的量投喂,每 5 d 調整 1 次投喂量,日投餌量不超過凡納濱對蝦體重的 3.5%, “甯少勿多”、 “少量多次”,經常檢查投餌台,避免過量投餌導緻水質變臭、變肥、變壞。每個池塘分設 2~3 個餌料投喂台,投餌量以凡納濱對蝦 1.5 h 基本吃完、80%蝦飽胃為最适。天氣劇烈變化、水體更換、對蝦蛻皮和天熱時少喂、不喂,反之可适當多投喂,定期集中停喂 1~2 餐。養殖中後期是對蝦的快速生長期,由于營養不能滿足快速生長的需要,加上水質日益惡化,對蝦發病高峰期逐漸到來,是以養殖中後期對蝦的病害防控非常重要。可以補充各種營養物質,如對蝦多元、中草藥,每天 1~2 次,連用 5 d。
5 工廠化養殖常見病害防治
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雖然效率高、環保,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别是在我國,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還處于摸索和初級階段,生物安保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防病治病仍然是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的重中之重。目前而言,由種苗或水體帶入的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綜合症病毒、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等。此類病害以預防為主,防止并發症。是以,前期蝦苗的病害檢測和養蝦用水的前期處理顯得尤其重要。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的病害還有腸炎、白便、偷死等,其感染和傳播途徑多種多樣,目前常用的防病方法包括養殖水體徹底消毒、補充益生菌飼料、投喂發酵飼料、使用免疫增強劑和安全抗菌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