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蜜蜂的幾種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技術:郭興啟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養蜂大國,也是最大的蜂産品生産和出口國。蜂産品作為外貿出口的主要農産品之一,為我國出口創彙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由于養蜂具有投資少、見效快、不占耕地、易學易懂、經濟效益高等諸多優勢,因而養蜂生産一緻被看做是農民增收緻富的好幫手。在養蜂生産中,會經常遇到各種蜜蜂病敵害的發生,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防治,很容易使蜂農養蜂效益受損。是以,本文就蜜蜂養殖實踐中常見的幾種主要病敵害的種類、診斷、預防和治療方法做簡要概述,以期為廣大蜂農朋友提供一些簡單實用的蜜蜂病敵害辨識及防控技術,以供大家交流學習。

1 蜜蜂幼蟲腐臭病

1.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該病主要分為歐洲幼蟲腐臭病和美洲幼蟲腐臭病,病原體分别為蜂房球菌和幼蟲芽孢杆菌。因兩種病征均感染和危害蜜蜂幼蟲,且病症相似,因而有時易發生誤診。歐洲幼蟲腐臭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蜂群易在早春、秋季發病;美洲幼蟲腐臭病常年均可發生。一般兩種病在西方蜜蜂中均可發生,而中蜂對美洲幼蟲腐臭病有較強的抵抗力。兩種病原侵染蜜蜂幼蟲後均可導緻患病幼蟲死亡,感染蜂房球菌的幼蟲一般在未封蓋時死亡,幼蟲屍體在巢房底部幹枯、腐爛,蟲屍無黏性、有難聞的酸臭味;感染幼蟲芽孢杆菌死亡的幼蟲一般在封蓋後死亡,死亡後的幼蟲所在巢房蓋色澤發黑、下陷、常見有穿孔,屍體腐敗後呈黏膠狀、有魚腥臭味,用解剖針挑去可拉出2~3cm長的細絲。蟲屍幹枯後難以從巢房清除。

1.2 防治措施 (1)加強蜂群飼養管理:強群飼養,保證蜂群飼料優質、充足,提高蜂群抗病能力。(2)加強預防措施,切斷傳染源。注意蜂場和蜂機具衛生,定期消毒;發現的蜂群病脾、蜂箱箱底部的蠟屑等雜物及時焚毀,對蜂箱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後方可再用。(3)發現蜂群患病後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用藥安全的前提下,選用土黴素或四環素按0.1~1g/每10足框蜂配于糖漿或花粉餅中飼喂蜂群,或用紅黴素0.05g-0.5g/10足框蜂劑量噴霧或飼喂蜂群,每3~4d用藥1次,直至治愈。

2 蜜蜂螺原體病

2.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該病病原為蜜蜂螺原體,是一種菌體呈螺旋狀、能運動、無細胞壁的元和生物。該病主要危害成年蜜蜂,且常與蜜蜂孢子蟲病和蜜蜂麻痹病混合感染蜜蜂,造成患病蜂腹部膨大、爬出巢門、行動遲緩,常幾隻蜜蜂聚集于蜂箱周圍或草叢中;解剖病蜂可見其中腸呈白色,環紋消失,後腸常見有水樣糞便或黃色花粉。

2.2 防治措施 (1)加強蜂群飼養管理:做到強群飼養,飼料供給優質、充足,選用抗病力強的蜂群培育蜂王。(2)防治結合:在春繁時,結合獎勵飼喂進行藥物防治工作,可選用醋酸100ml、病毒靈10g、四環素200萬iu,混溶于10kg糖漿中飼喂蜂群,每3~5d用藥1次,直至痊愈。

3 囊狀幼蟲病

3.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該病病原為囊狀幼蟲病毒。西方蜜蜂對該病的抵抗力較強,感染後的蜂群不用治療即可自愈;東方蜜蜂對該病毒抵抗力較弱,感染該病的中蜂場後極易造成毀滅性的損失。該病毒主要感染2~3日齡小幼蟲,幼蟲患病後一般于封蓋後死亡,蟲屍呈白色、無臭味,用鑷子很容易從巢房中拉出,病蟲末端常有一充滿顆粒狀、水樣液體的小囊。死亡後的幼蟲所在巢房蓋變黑色、下凹、有穿孔。由于中蜂蜂群均易感染歐洲幼

蟲腐臭病和囊狀幼蟲病,在診斷該病時應留意該病病死幼蟲屍體呈白色、無臭味、蟲體末端有一充滿顆粒狀、水樣液體的小囊、易從巢房中拖出的典型症狀。

3.2 防治措施 (1)加強蜂群飼養管理:由于該病易發于蜜蜂幼蟲,在蜂群繁殖階段應做到強群飼養、蜂脾相稱、供應蜂群優質充足的飼料,并加強蜂群的保溫工作,同時注意抗病蜂群的選育工作。(2)藥物治療:選用鹽酸金剛烷胺片按0.5~1g/10框蜂噴霧或溶于糖漿中飼喂蜂群,每1~2日用藥1次,直至痊愈。

4 蜜蜂麻痹病

4.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蜜蜂麻痹病分為急性麻痹病和慢性麻痹病,分别由急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和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和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均為腸道病毒屬,且均侵害成年蜜蜂的神經系統。兩種病毒均可通過蜜蜂交哺、蜂螨寄生等途徑傳播。目前還未見有關急性麻痹病發病的報道,養蜂生産中常見慢性麻痹病的發生。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一般有兩種典型症狀:(1)“大肚型”蜜蜂腹部膨大、蜜囊充滿液體、蜂體與翅膀顫抖、喪失飛行能力、行動遲緩,在朝門外或巢脾框梁及蜂箱底部活動;(2)“黑蜂型”蜜蜂個體身體油黑發亮、體表絨毛大量脫落、身體瘦小、身體和翅震顫、喪失飛行能力。

4.2 防治措施 (1)及時隔離、淘汰患病蜂群。發現疑似患病蜂群盡快、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經确診後患病嚴重蜂群應果斷焚毀、深埋,同時加強蜂場和蜂機具的消毒衛生工作。(2)藥物治療:按每框蜂0.01~0.05g劑量的鹽酸金剛烷胺噴霧或飼喂蜂群,或選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金銀花、闆藍根等中草藥煎制後混于糖漿中飼喂蜂群。

5 白垩病

5.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該病病原是蜂球囊菌,是一種頑固性蜜蜂真菌傳染病。白垩病主要通過孢子傳染,蜂花粉是主要傳染源。該病多發于春末夏初,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均可加重本病的發展。感染蜂球囊菌死亡的蜜蜂幼蟲蟲體呈幹枯狀,遍布白色、灰黑色或黑色附着物,在蜂箱底部或蜂箱巢門口常見有白色或黑色的幹枯蟲屍。

5.2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發現病群及時隔離,将患病群巢脾及時抽出消毒。不使用來曆不明的花粉,有條件的蜂場可對購買的花粉進行輻照後再飼喂蜜蜂。(2)加強蜂群飼養管理:選擇幹燥、通風良好處放置蜂群,飼養強群,供給蜂群優質飼料,提高抵抗力,同時用抗白垩病蜂種的選育蜂王。(3)藥物治療:按每足框蜂1萬iu制黴菌素噴霧或飼喂蜂群,連續5~7d為1療程。

6 蜜蜂原生動物病

6.1 發病情況及症狀 蜜蜂原生動物病是由原蟲引起的蜜蜂傳染性病害,養蜂生産中常見的原生動物病主要有蜜蜂孢子蟲病和蜜蜂馬氏管變形蟲病。蜜蜂孢子蟲病屬于成年蜂消化道慢性病,因該病病原為蜜蜂微孢子蟲,受微孢子蟲感染的蜜蜂個體瘦小、行動遲緩、喪失飛行能力、腹部末端呈黑色;病蜂中腸呈灰白色、環紋消失,顯微鏡檢可見大量長橢圓形顆粒狀孢子。馬氏管變形蟲病的病原是馬氏管變形蟲,患此病蜜蜂腹部膨大、喪失飛行能力;病蜂中腸末端呈紅褐色,後腸膨大,積滿糞便,顯微鏡檢可見馬氏管膨大、呈透明狀,有大量珍珠般孢囊。由于蜜蜂囊狀幼蟲病與馬氏管變形蟲病傳播途徑與發病季節相同,兩者常混合感染蜜蜂,是以危害較為嚴重。

6.2 防治方法 (1)加強蜂群飼養管理:飼喂蜂群優質、充足的越冬飼料,注意蜂場用水衛生。(2)藥物防治:按每升糖漿75萬iu劑量的煙曲黴素飼喂蜂群,或每千克糖漿中加1g檸檬酸或3~4 ml食醋飼喂。

7 蜜蜂寄生螨病

7.1 發病情況及症狀 目前西方蜜蜂中已發現的螨類已逾100種以上,我國養蜂生産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當屬雅氏瓦螨(又稱大蜂螨)和亮熱厲螨(又稱小蜂螨)。大蜂螨在幼蟲房産卵,在封蓋幼蟲房内繁殖,寄生于成蜂體外,靠吸食蜂體血淋巴生存。小蜂螨主要寄生于子脾上,在幼蟲房産卵,靠吸食幼蟲或蛹體血淋巴生存。大蜂螨和小蜂螨危害嚴重時常造成蜂群幼蟲和蛹大量死亡,新羽化出房幼蜂翅膀殘缺不全,蜂群群勢迅速減弱。同時,寄生螨還易造成蜜蜂麻痹病毒等其他傳染性病原的傳播,對對蜂群危害嚴重。

7.2 防治措施 (1)加強蜂群飼養管理:蜂群日常管理時,及時割除雄蜂蛹,可以減輕大蜂螨及小蜂螨的寄生率。小蜂螨嚴重的蜂群,可以根據蜂場生産情況采取幽閉蜂王、将蜂房内幼蟲搖出等斷子的方法,待蜂群斷子3-4天後,可有效防治小蜂螨。(2)藥物防治: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寄生螨防治藥物種類較多,養蜂生産中常用的藥劑有升華硫熏蒸劑、硫萘合劑、複方絕螨二号、螨譜、螨撲立克以及一些含中草藥成分的新型殺螨藥劑,均對大小蜂螨防治有很好的療效。(3)在使用藥物防治蜂螨時必須注意一下幾點:①先對少量蜂群試用後再大範圍使用;②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必須嚴格遵守停藥期以防對蜂産品造成殘留和污染;③另外抓住越冬、春繁前斷子的有利時期做好蜂螨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控制來年生産周期中的蜂螨危害。

蜜蜂的幾種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技術:郭興啟
蜜蜂的幾種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技術:郭興啟
蜜蜂的幾種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技術:郭興啟

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正确請糾正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