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國家博物館中,有一件精美的器物:錯金銀雲紋銅犀尊,該尊就是以犀牛的形狀制作而成。

在西漢時期,在野外遇到犀牛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長江流域,這裡生活着大量的犀牛。但在當時,犀牛也遭遇了大規模獵殺,這主要是因為犀牛皮又硬又粗糙,幾乎刀槍不入,可以充當人類的铠甲,是以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獵殺犀牛,制作铠甲。屈原曾在《九歌·國殇》中寫道“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這裡的犀甲,就是用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盡管古人一直有獵殺犀牛的習慣,但犀牛真正面臨滅絕危險,還是因為人們認為它的角具有壯陽要用。
很難想象,犀牛已經在地球上生存超過了5億年,是最為原始的動物之一。而且,在上個世紀時,犀牛在我國也有分布,栖息在我國地區的犀牛被稱為“中國犀牛”,不過它并不是犀牛的一個亞種,而是印度犀牛、爪哇犀牛以及蘇門答臘犀牛三種犀牛的統稱。
中國犀牛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地區,它們喜歡水源,喜歡睡覺,喜歡獨居。它們身上的皮膚非常堅硬,即使是連老虎都無法傷害它們,是以犀牛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
但是人類盯上了它們,先是瞄上了它們的皮,用它們的皮制作铠甲;後來又發現犀牛角的皮和血可以入藥,而犀牛角更是可以作為壯陽藥,是以在過去,人們經常會獵殺犀牛,擷取犀牛角。
曾經在一個古玩市場,有攤主在攤位上擺着一個犀牛筆筒,售價9萬元;另一個小一些的犀牛筆筒售價也達到了7.9萬元。
犀牛角被禁止售賣之後,由于人們相信犀牛角可以壯陽,是以在黑市裡依然有犀牛角流傳。曾經有人在越南黑市中見到,犀牛角粉一克售價133美元,比黃金的售價更為高昂。
如此高昂的經濟利益,驅使着盜獵者們铤而走險,導緻大量犀牛死于獵人的槍管之下。
犀牛之是以從我國消失,是因為我國曆史上長久以來的獵殺,再加上在1922年時,我國正處于兵荒馬亂的年代,更不用說要保護中國犀牛。就這樣,當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後,再也沒人見到過中國犀牛。
提到壯陽,可能每個男人都會相視一笑,然後分享一些自己知道的壯陽秘籍。普通一些的會告訴你,吃韭菜壯陽,吃羊肉壯陽,吃牡蛎壯陽等。姑且不論這些食物究竟有沒有壯陽作用,由于它們本就是我們的食物,而且已經被人類大規模種植或飼養,是以即使我們認為它們具有壯陽作用而多吃一些也無傷大雅,畢竟這些食物我們多得是。
但是,還有一些人為了追求高端的壯陽食物,會選擇:虎骨,犀牛角等,而正是人們的偏見,導緻了這些生物物種不斷下降,其中中國犀牛自1922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
但其實,科學家們研究過犀牛角的成分,發現這些成分主要是角蛋白、膽固醇、磷酸鈣、碳酸鈣等,和人類的指甲成分差不多。也就是說,如果認為犀牛角具有壯陽作用,不如啃吃自己的指甲,畢竟自己的指甲還會生長。
另外,雖然人類一直在食物中尋求“壯陽”功效,但實際的效果嘛,每個男人都知道沒多大用途。如果真的有壯陽需求,應該尋找醫學的幫助,而不是相信民間傳說。
除此之外,犀牛角也不具備藥用功能,但由于各國的傳統醫學中,将犀牛角列為藥用動物,以至于現如今依舊有很多人深信犀牛角具有藥用價值,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犀牛角具有抗癌作用。
但現如今,主流醫學所使用的藥物并不像過去一樣粗制濫造,而是會從動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加以利用,而目前科學家們并沒有從犀牛角中提取到具有藥用的成分,是以犀牛角并沒有藥用價值。
雖然中國犀牛消失了,但是犀牛并沒有滅絕,然而它們生活的并不好。雖然全球都禁止狩獵犀牛,并嚴厲打擊犀牛制品的流通。但由于巨大的經濟利益,以至于在黑市中,犀牛的價格又連番上漲,導緻衆多偷獵者铤而走險。
再加上非洲一些國家非常腐敗,助長了偷獵者的氣焰,甚至有偷獵組織直接開直升飛機獵殺犀牛,隻為擷取它們的角。
而一些環保組織,為了保護犀牛,隻能忍痛割下它們的角,幫助它們盡量躲避偷獵者。然而這都隻是治标不治本。
真正能徹底解決犀牛被偷獵的危險,恐怕還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那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