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官網轉發了以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為切入點的紀錄電影《演員》導演潘奕霖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我的〈演員〉,我的父母》。“中國電影報道”官網轉發時介紹道:“紀錄電影《演員》将于10月30日(本周六)全國公映。關于導演的個人經曆與《演員》的拍攝緣起,關于采訪謝芳、于藍等表演藝術家的動人細節,導演潘奕霖撰寫了一篇誠摯而深情的文章……”

“2020年秋天的時候,父親又住進了解放軍921醫院……”潘奕霖開宗明義,首先從自己的父親寫起。他的父親戎馬一生,但當年卻是個“文藝青年”,正如他的媽媽所說的:“你爸當年就是愛看電影。”由于小時候總跟着父親看電影,是以他也就喜歡上了電影。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後,潘奕霖留在了北京,先是被配置設定到中央電台國際部,後來,被央視電影頻道錄取,開始主持著名的《流金歲月》欄目。
當年,《流金歲月》經常播放或介紹諸如《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戴手铐的“旅客”》等電影,這樣,潘奕霖便有機會與許多著名老藝術家交流,于是,他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成了忘年交。
在談到1996年第一次到家裡采訪謝芳時,他們談得十分投緣。到了2018年因《演員》而再度采訪時,謝芳竟然記得十厘清楚:“距離咱們第一次見面,你來找我,已經22年了。”潘奕霖寫道:“謝芳就是這樣一個極聰穎而靈動的女子,時光在流逝,而在張目(謝芳丈夫)的保護下,她的‘少女感’一直在,這很神奇。
2020年6月27日,著名表演藝術家于藍逝世,享年99歲。而在2018年7月,因電影需要,潘奕霖對于藍進行了采訪和拍攝。采訪最後,潘奕霖問于藍:“您現在的願望是什麼?”她回答得很幹脆:“我在靜靜地等待死神的到來。”他寫道:“那一刻,我堅信了我這部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人都有在變得越來越老的至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青春,以及你愛過的那個人。”
而對于于洋和他的妻子楊靜,潘奕霖動情地說:“在北京,于洋、楊靜兩位前輩,是我走得相對近的。原因說起來竟也簡單:他們真的很像我的父親母親。”潘奕霖願意來于洋家,一是因為于洋前輩說話太像自己的父親,楊靜阿姨的溫順勁兒,跟母親很像。每次從于洋家告辭離開的時候,“他們一次次問我、叮囑我這個帶了嗎,那個别落下,什麼時候再來,路上小心,跟我每次離家我爸媽的叮咛一樣一樣的。”
于是,潘奕霖談到了拍攝《演員》的初衷之一:“拍他們,就是想讓他們當下的風采常留大銀幕!”
《我的〈演員〉,我的父母》這篇文章接近3000字,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但字裡行間都流露誠摯,流露着深情,流露着敬仰,流露着不舍,讀來讓人眼淚止不住在眼圈兒打轉。
未能等到這部電影上映,于藍老藝術家卻離去了。然而,潘奕霖說:“她不難過,她去與田方(于藍丈夫,《英雄兒女》中的王政委)在天上重聚。”
如今,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還健在8位,按年齡為序,他們分别是秦怡、田華、于洋、王心剛、金迪、王曉棠、謝芳、祝希娟。借這個機會,讓我們祝福健在的22大電影明星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娛文娛視”将與您一起向經典緻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我們曾經的美好時光!歡迎關注!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