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1974年的一個清晨,山西晉中榆次市在朦胧睡意中,女孩聽到一陣“叮叮咚咚”清脆的聲響,猛地一下睜開眼睛,從床上蹦起來。隻見父親正對着一架四排梯形木琴,手持“琴槌”,自如地敲擊音條,手落之處,時而發出如泉水般的“叮咚”聲,清脆悅耳;時而又如疾風撲面,聲聲急促。

“爸!你太棒了!”

這一段時間, 女孩看到父親為了做這架琴,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從加工長短不等的音條到後期的調音,再到琴架、琴槌的制作,愣是憑借着一雙手,用木鋸拉,斧頭劈,木锉锉,木刨削,一點一點完成。

“瑛子,喜歡嗎?以前文工團那個琴太小,音域窄,隻有兩個半八度,以後用這個練。”

女孩的名字叫劉瑛,在這個小城市出生、成長。父親是晉中文工團的笛子、唢呐演奏家,母親是團裡的舞蹈家。或許正是這個原因,父母身上的藝術基因,多多少少在劉瑛的身上得到了展現。

劉瑛知道,父親一直想要個男孩,這樣,就可以教他吹管樂。可沒想到,是個女孩兒。在那個年代,幾乎看不到女孩學吹管樂。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将團裡的一架小木琴拿回家練習,那是個很簡單的小琴,雖然音域不寬,聲音卻特别好聽,很清脆,有點兒像兒童的玩具,劉瑛便上前擺弄起來。

“試試看,敲兩下。”

父親鼓勵着女兒。不想, 劉瑛還真有點靈氣兒,簡單熟悉過琴鍵和敲擊方法之後,便上手演奏起來。從那之後,父親便開始逐一教授劉瑛演奏不同的曲子, 并告訴她,這個樂器的名字,叫木琴。

得到父親制作的這架木琴,小劉瑛如魚得水,就這樣開啟了她的“敲擊人生”。在她八九歲的時候,已經成了榆次市的一位“名角”,大大小小的演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一次偶然的機會,父親帶着劉瑛觀看了駐地部隊文工團宣傳隊的一場演出。一位小夥子的木琴演奏吸引了父親的注意力。他動作流暢,節奏感強,演奏的音樂充滿靈性。演出完畢,劉瑛和父親都意猶未盡,印象深刻。很快,父親便與這位演員取得了聯系。他的名字叫劉雪林,也就是劉瑛後來的木琴老師。

那時的劉瑛已經上了中學,父親也終于攢夠了購買木琴的錢。1982年,親自赴上海民族樂器廠購買了一台高檔木琴,這路上的艱辛一言難盡。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小時候的劉瑛在台上演出,父親在後面吹笛子伴奏

父親帶着劉瑛, 坐上火車,向劉雪林求教。初與劉雪林老師學琴,部分曲子有樂譜,部分沒有,有時,劉雪林老師演奏一句,劉瑛敲一句,就這樣,往往一遍下來,劉瑛便能從頭到尾背奏下來。這讓劉雪林老師感到十分驚奇,不禁發出贊歎:

“ 這丫頭, 記憶力簡直是驚人呐,真是塊學音樂的好料!”

其實, 劉瑛心裡清楚, 在背詩、背書等方面, 她的記憶力表現很一般, 唯獨在背樂譜時, 表現靈敏, 音樂記憶力超群,或許,血液裡,果真跳躍着來自父母的音樂細胞。

那段時間, 劉瑛一個星期便坐火車到太原找劉雪林老師上一次課。小劉老師每次上課都特别認真,也從不收學費。在小劉老師那裡,劉瑛學到《卡門序曲》、《流浪者之歌》諸多專業曲目。他們是師生,也是親人。

1983年暑假,母親去北京參加教育訓練,劉瑛随行。在北京,通過父親多年的朋友任貴和的介紹,劉瑛父女見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打擊樂老師劉光泗。

從那以後, 劉瑛便又踏上了每月一次的學琴之旅。跟劉光泗老師上課以後,劉瑛開始接觸到小軍鼓。幾次課程之後,劉光泗對劉瑛的學習狀态十分滿意,無論是握槌方法還是音樂處理,隻要講過,她都能很快領悟。此外,眼前這個小姑娘,無論做什麼,都非常認真、仔細,劉光泗老師對這一點也非常欣賞。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考試期限臨近,劉光泗老師又主動提出,将課程周期縮短至20天一次。就這樣,劉瑛便開始20天往返一次。星期六中午坐上火車,晚上到京。父親的朋友任貴和在火車站等候,接到他家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去音樂學院上課。上完課,她直接從學院坐車回山西,晚上8點到家,這樣,不耽誤星期一上學。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舞台上的劉瑛

剛開始學習,父親堅持陪她去上課,每次兩人的往返火車票要小40塊錢,這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次交通費用幾乎抵上父親一個月的工資。劉光泗老師堅決不收學費,令劉瑛父女十分感動。每次到京,還得到了任貴和老師熱心的幫助。他家住在北京胡同的一個大雜院,居住的平房面積有限。即便這樣,他也想辦法給劉瑛父女倆騰出一塊地方,讓他們能擠着休息一晚。直到如今,劉瑛父親提起這位已經過世、一直無私提供幫助的老朋友,依舊充滿感激。

後來,為了節省開支,父親隻得讓劉瑛獨自去北京上課。

1984年,離考學還有兩個月時間,為準備得更加充分,劉光泗老師建議劉瑛提前到京,集中時間學習。過完春節,劉瑛和父親搬到了北京居住,依舊是任貴和幫忙找的房子。劉瑛和父親倆人開始在借住的房屋中生活、備考。兩個月的時間,她和父親兩個人一邊去中央音樂學院上課,一邊自己練琴。回憶起那段時光,劉瑛感到平靜而充實。

劉光泗老師為人謙和, 循循善誘,有耐心,對劉瑛關愛有加,在他的指導下,劉瑛的進步很快。考試時,她的臨場表現十分出色。現場的考官們不僅對她的演奏很認可,還會主動幫她搬樂器。考官們一緻表示:這小姑娘非常有才華。但由于學校從來沒有招過打擊樂的女生,劉瑛雖然演奏得很好,但這小姑娘這麼瘦小, 不知将來有沒有發展前途?面對考官們的一緻詢問,劉光泗老師态度堅決,負責任地表示:這孩子,一定沒問題。

就這樣, 劉瑛成為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高一年級的插班生,這在當時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情。相比較接收插班生,學校更願意招收初一的新生,從頭教。而劉瑛的情況,在學校的招生史上也開創了先例,從此,打擊樂不再是男生的專利。

1991 年, 大學畢業後, 劉瑛被配置設定到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工作,正式開啟了她的職業演奏生涯。樂團對劉瑛非常重視,在樂隊中擔任重要的聲部演奏及獨奏任務。除此之外,劉瑛還經常參加一些電影電視劇的音樂錄制及社會公益演出活動, 活躍于1 9 9 0 年代的舞台上。她的演奏,得到很多業内外人士的認可,也引起了一些新聞媒體的關注。劉瑛也作為音樂學院培養的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在樂團工作一段時間後,劉瑛意識到,她所從事的西洋打擊樂,起源和發展都來自西方,想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掌握其精髓,需要到西方進一步深造。1997年,劉瑛選擇到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院留學。回國之後,回學校任教還是繼續在樂團演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她所熱愛的舞台上。當時, 樂團正在進行改制,更名為中國愛樂樂團,并進行世界範圍招聘。經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劉瑛以全團最高分被聘為首席定音鼓,一直到現在。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教學中的劉瑛

從事職業演出,走上打擊樂的職業道路,這其中的艱辛、經曆的磨煉,恐怕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知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很多東西,都要仔細地推敲,細節和技巧需要磨煉和積累,這都不是短時間内能達到的。

從事職業演出必須要時刻保證手上的機能,即便名氣再大的演奏家,每天也要抽時間練習音階、爬音等基本功。從學生時代,一直到老,一刻也不能停。

進入樂團後,演出和排練閑暇之餘,劉瑛曾經在音樂學院附中和大學兼課,帶學生。那時,樂團剛經過改制重建,邀請了國外的頂級指揮來訓練樂隊,排練十分緊張。劉瑛奔波于學校和樂團兩邊,每天從早晨10點一直排到下午4點,之後急匆匆趕去音樂學院給學生上課,十分辛苦。

一次排練完, 劉瑛趕着去給學生上課。由于走得急促,剛走到學校門口兒,上台階的時候,腳下一崴,便摔倒了。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劉瑛怕耽誤演出,提出保守治療。在就醫途中,劉瑛首先想到的是正在等着她上課的學生,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告訴他們今天無法上課。還有樂團的演出,一百來人的樂團,已經排練了好幾天,過兩天就要演出了,自己卻在這個時候受傷,劉瑛心裡懊惱不已,焦急萬分。

好在經過和團裡溝通,一位同僚頂了上去,圓滿完成那次演出任務。劉瑛在家休養了一個多月,便拄着拐去上班,和大家一起排練。她知道,樂團剛改制成立不久,需要磨合。那段時間,她練就一項技藝:一隻腳踩定音鼓的腳踏闆,來完成四個鼓的變音。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談到那次難忘的“事故”,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她打着石膏還堅持訓練?劉瑛笑談,一方面,自己真的是很熱愛這份職業;另一方面,是出于作為一名樂隊成員,對樂團應該有的責任心。

劉瑛一邊在樂團演奏,一邊在學校兼課。由于一直奔波于演出各地,一直沒有将要孩子這件事提上日程。将近不惑之年,她和大學時就相知相戀的夫妻意識到應該讓家庭更加完整。于是,一個可愛的男孩降臨到家中。

劉瑛說:必須時刻清醒地意識到,你是一位職業女性、樂團成員, 你還是一位母親, 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童年隻有那麼有限的幾年,陪伴孩子成長,更加重要。

孩子出生那年,家裡老人幫襯不上,劉瑛隻能靠自己。為了陪伴孩子成長,認真負責的她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其餘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孩子。随着孩子漸漸長大,一直沒有停止的教學活動才開始多了起來。

多年演藝生涯的錘煉,習得一身爐火純青技藝的劉瑛,希望将多年的經驗和技藝進行傳承。針對少兒,劉瑛原創研發出“敲擊魔法”經典系列打擊樂課程,也是打擊樂普及教育的傳承,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文/王詠華

她,中國首位女性打擊樂演奏家蛻變璀璨傳承

【北京紀事公号:beijingjishi 歡迎分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