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枕大神經性疼痛常見症狀為頭暈、惡心,後腦勺發沉,偏頭痛,目昏,好像總睡不醒,中年、青年和老年人均可發生,如在胸鎖乳突肌後上緣或乳突後部(耳後)也有疼痛和壓痛時,提示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也得病了。#清風計劃#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圖1,檢查枕大神經痛壓痛點的手法

枕大神經性疼痛的發病機制,可歸納為:頸部肌肉勞損發炎腫脹“卡壓”了枕大神經。長時間低頭工作或玩手機、電腦,“膩歪”在床上或沙發上看電視等,使維持頸椎生理平衡的肌肉,特别是枕下小肌群和附着在枕外粗隆與頸椎橫突的頭半棘肌、頭最長肌及肩胛提肌,很容易受到異常向前彎曲應力的牽拉損傷,引起肌肉的無菌性發炎腫脹,在枕外粗隆及其下方(中醫風池穴的内上部),形成壓痛點(圖1),枕大神經為頸2神經後支的内側支,經穿行于這些的肌内段之間,淺出肌肉腱膜,當肌肉勞損發炎時,發炎肌肉痙攣收縮卡壓神經而産生臨床症狀,轉動頸部時“卡壓”加重,故患者不敢轉頭,圖1中箭頭所指的就是枕大神經部位,頸2神經支配後腦勺、半側頭皮和眼眶,是以枕大神經痛發病時常感到有後腦勺發沉,偏頭痛,目昏,總“睡不醒”(圖2);枕大神經在出椎管時,與鄰近椎動脈、交感神經的分支伴行,當枕大神經在受發炎肌肉痙攣收縮卡壓時。可反射性地引起頸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釋放增多,刺激椎動脈基底動脈及頸内動脈,造成血管痙攣,可引起暫時性的腦供血不足,而發生頭暈,在轉動頸部緻使神經卡壓加重時,可引發頭暈、天旋地轉,有時甚至暈倒。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圖2,枕大神經痛放射範圍

診斷:

上述臨床症狀和枕外粗隆骨隆稍下方有壓痛點,頸椎x線片結果無其他明顯異常,并除外了其他頭暈疾病之後,即可确診斷為本病。

治療:

了解了枕大神經痛發病的生物力學原理,就容易了解防與“治标”、“治本”的關系和先後順序,患者來治病當然首先要解除他的症狀,鎮痛、去除枕大神經走行中的卡壓因素,但是要記住針對性的鍛煉是預防治療枕大神經痛的關鍵。

1.消除發炎水腫和放松痙孿的肌肉及減輕症狀

扶他林25mg,每日3次,飯前15分鐘口服;晚上加用卡馬西平0.2g,口服。局部用扶他林乳膠或風油精按摩枕外粗隆的骨隆起部位,按摩後,頭頸部會立刻覺得輕松,眼睛顯得“清亮”。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枕大神經壓痛點

2.疼痛明顯者封閉治療

比如,2%奴佛卡因或利多卡因2ml加複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寶松)1ml,在枕外粗隆骨隆處封閉,症狀可立刻緩解。以上治療都是鎮痛、鎮暈的“治标”措施,仍易複發。

3.運動康複體操

患者應明白,枕大神經性疼痛治療還必須配合有針對性的鍛煉,進行輕柔點頭和後伸頭動作,頭暈嚴重者可頭頸部枕靠在椅子背上,用力做擴胸運動,以帶動頭頸部小肌肉收縮鍛煉,有助于頭痛頭暈緩解減輕。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協和健身椅子操

4.改變不良習慣,常做健身椅子操

去除發病的生物力學紊亂這一根源,如果電腦、手機照樣玩,低頭、弓背姿勢工作依舊,本病很快就會複發,去除緻病因素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改掉不良的工作和體閑姿勢即可。但有許多人因工作性質要求低頭姿勢,這就要求在工餘時間,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增強頭頸背部肌肉的體操鍛煉,增加相應肌群的肌力和彈性回縮力的儲備,增強整個頸背肌肉群抗疲勞能力和持久的工作能力與耐力,這是根本的防治辦法——“治本”。體操鍛煉的設計原則是與損害應力方向相反的運動——反向體操運動鍛煉,可增強頸部肌肉,改善頸椎的穩定性,通過頸部體操運動,放松痙攣肌肉,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水腫,進而減輕症狀;可增強頸部肌肉及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抗天氣變化和濕冷等因素刺激能力,進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複發作。經常做“協和健身椅子操”是簡易可行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骨科最常見的頭暈:枕大神經性頭暈

5.枕大神經痛的肌肉電刺激平衡治療

對頸部伸展肌肉進行有規律的每間隔5秒進行一次收縮5秒的電刺激治療,利于消除肌肉局部的水腫,疏松痙攣的肌肉,進而減輕症狀;可增強頸部肌肉肌力。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斜方肌,肩胛提肌的下方纖維都附着在肩胛骨内上角,兩者常常同時患病,也可同時在此點稍内上方這兩塊肌肉的肌腹上,放置兩個電極闆,中心距離7~8cm(如果是兩側患病,就放兩邊),然後按電刺激操作進行治療。

#頭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