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作者:書法密碼

黃賓虹的五種筆法即“平、留、圓、重、變”。黃賓虹是“五筆”法運用的高手和大家,尤其是晚年,他以大篆筆法作畫,沉厚凝重,剛健勁遒,生辣稚拙,沉着剛健,不劍拔弩張,不狂怪奇詭,呈現出一種内美。

一曰:平

古稱執筆必貴懸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與腕平,腕與肘平,肘與臂平,全身之力,運之于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書法所謂如錐畫沙是也。起訖分明,筆筆送到,無柔弱處,才可為平。平非闆實,如木削成,有波有折。其腕本平,筆之不平,因于得勢,乃見生動。細谷洪濤,漩渦懸瀑,千變萬化,及澄靜 時,複平如鏡,水之常也。

(“平”:指運筆平緩,力度均勻, 持重而行,氣韻貫通,無跳躍,不漂浮。黃賓虹認為,用筆要如錐畫沙,起訖分明,筆筆送到,不許有柔弱處。)

二曰:圓

畫筆勾勒,如字橫直,自左至右,勒與橫同;自右至左,鈎與直同。起筆用鋒,收筆回轉,篆法起訖,首位銜接,隸體更變,章草右轉,二王右收,勢取 全圓,即同勾勒。書法無往不複,無垂不縮,所謂如折钗股,圓之法也。日月星雲,山川草木,圓之為形,本于自然。否則僵直枯燥,妄生圭角,率意縱橫,全無彎 曲,乃是大病。

( “圓”:指線條圓渾沉厚,富有彈性,樹無寸直,石也多圓筆畫法。賓翁認為,要指将書法用筆方法的圓轉應用于繪畫。畫筆勾勒,如字橫直,起筆用鋒,收筆回轉,篆法起迄,首尾銜接。要如“折钗股”、“莼菜條”,連綿盤旋,純任自然,筆法線條婀娜中保持剛勁,圓渾潤麗而不能流于柔媚。并進一步指出,董、巨披麻皴用筆圓筆中鋒,圓融無礙而絕去圭角。)

三曰:留

筆有回顧,上下映帶,凝神靜慮,不疾不徐。善射者,盤馬彎弓,引而不發;善書者,筆欲向右,勢先逆左,筆欲向左,勢必逆右。算術中之積點成線, 即書法如屋漏痕也。用筆側鋒,成鋸齒形。用筆中鋒,成劍脊形。李後主作金錯刀書,善用顫筆;顔魯公書透紙背,停筆遲澀,是其留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 生;太流則便成浮滑。筆貴遒勁,書畫皆然。

(“留”:就是用筆要控制得力,收得住,如“屋漏痕”,積點而成線,不疾不徐,筆有回顧,上下映帶,起止無痕,線條沉着而質厚,力能扛鼎。并指出,南唐李後主“金錯刀法”與元鮮于樞悟筆法于車行泥淖,皆為“留”法解。)

四曰:重

重非重濁,亦非重滞。米虎兒筆力能扛鼎,王麓台筆下金剛杵,點必如高山墜石,努必如弩發萬鈞。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鐵,至重也,而取其秀。要 必舉重若輕,雖細亦重,而後能天馬行空,神龍變化,不至有笨伯癡肥之诮。善渾脫者,含剛勁于婀娜,化闆滞為輕靈,倪雲林、恽南田畫筆如不着紙,成水上飄, 其實粗而不惡,肥而能潤,元氣淋漓,大力包舉,斯之謂也。

(“重”:用筆要有力透紙背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如“高山墜石”。并具體說到,筆在紙上運作要沙沙有聲,入木三分。)

五曰;變

李陽冰論篆書雲: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氵”為水,“灬”為火,必有左右回顧、上下呼應之勢,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環抱,樹石之交 互,人物之傾向,形狀萬變,互相回顧,莫不有情。于融洽求分明,有繁簡無淆雜,知白守黑,推陳出新,如歲序之有四時,泉流之出衆壑,運作無已,而不易其 常。道形而上,藝成而下。藝雖萬變,而道不變,其以此也。

( “變”:是在平、圓、留、重基礎之上的綜合變化和互相混用,得古法而超古法,如輕重、提按、頓挫、方圓、緩急等等,在變化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黃賓虹書法作品欣賞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黃賓虹的“五筆”,平、留、圓、重、變,學書法練練如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