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屬于哪一個(煩請家人認真閱看)!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屬于哪一個(煩請家人認真閱看)!

《中華姓氏譜·李姓卷》開宗明義指出:“李姓為當今中華第一大姓。追溯其淵源,實際上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李姓得姓之始,二是李姓名門望族的世系之源。”這第一個問題,已在之前文章提及。第二個問題,就是郡望與堂号問題。

所謂堂号,就是宗祠的名号。用以差別同姓氏同郡望内的不同宗派。由于天災所迫、人禍所逼,或社會動蕩、兵荒馬亂,或異地做官、舉家遷徙等原因,同姓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為了保持親近的血緣關系,便另起了“堂号”。形成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隻有李姓,與其他姓氏不同:即走遍海内海外,凡李姓者,郡望是隴西,堂号都是“隴西堂”。在衆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實屬罕見。而堂号隻有一個稱謂者,也隻有李姓的“隴西堂”而已。這一獨特現象,除了李姓為全國、全世界第一大姓,又是李唐“國姓”,還是被李世民欽定的“郡望”等原因外,大概與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木本水源、敦親敬祖的優良傳統是分不開的。是以說,隴西作為李氏宗族的共同辨別和世代相襲的郡望,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大隴西”的地域概念,而成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世界姓氏史上的一個奇迹。

堂号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屬于哪一個(煩請家人認真閱看)!

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青蓮堂:唐代大詩人李白,号青蓮居士。李姓後人為紀念這位大詩人,便以“青蓮”作堂号,永示緬懷。

還有趙郡堂、忠武堂、九如堂、存德堂、敦睦堂、平棘堂、四部堂、雍睦堂、衍慶堂、樹萱堂、敦倫堂、甯華堂、厚世堂、飨誠堂、西平堂、世德堂、樂文堂、義興堂、餘慶堂、函道堂、積厚堂、芳慶堂、叙倫堂、太白堂、緻和堂、永思堂、孝思堂、百忍堂、恩本堂、懿得堂、順德堂、敦本堂、忠賢堂、笃慶堂、崇倫堂、清白堂、如在堂、愛敬堂、永公堂、五知堂、奉先堂、必昌堂、家慶堂、敬睦堂。

什麼是郡望?《辭海》的诠釋是:“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世族,稱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此時,隴西郡治在今隴西縣,李姓早是隴西的顯貴世族。李世民繼位後,下诏隴西為天下李氏的郡望。舊本《百家姓》注釋:一個姓氏一個郡望。李姓和其他主要姓氏一樣,郡望隻有一個。古代的姓氏著述,往往在講姓氏的起源時,常常要注明每個姓氏的郡望。當今也有一些學者出于偏頗而争郡望——這或許是把曆史名人的祖籍與發祥地混為一談,或許是把一房一系的居住地當作為郡望,或許是從根本上忽略了“郡望”産生的時間問題。祖籍與發祥地、望族與郡望,都是不同的名詞概念,内涵也有質的差別,尤其在時間界限上不能把郡望延伸至魏晉之前。

由隴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是中國曆史上屈指可數、聲威遠播的一個朝代。政治修明,國力強盛,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李唐王朝被尊為“天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貞觀、開元之治,被曆代統治者奉為典範,堪稱中國封建王朝的極盛時期。而隴西這個李氏的郡望,更有其特有的地位與内涵。唐時呂才等撰寫的《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加之隴西更是皇族的望地,是以當時天下李氏以自己是隴西李氏而自豪,甚至把隴西李氏當作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郡望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屬于哪一個(煩請家人認真閱看)!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相當于今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一帶隴西地區。此支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昙長子李崇,堂号為“隴西堂”,因李氏望族出自隴西郡而得名。

趙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邯鄲(古趙國轄區,都故址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郊)。此支李氏,為秦司徒李昙四子(李崇之弟)、開基始祖秦太傅李玑及次子李牧。

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晉武帝置,治所在頓丘(今河南省清豐西南)。此支李氏系隴西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将李廣之孫李忠。

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李玑三子李齊(相當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

廣漢郡:漢時置郡,治所在乘鄉(今四川省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北)。此支李氏系隴西李氏之分枝,開基始祖為李廣之父李尚。(漢時置郡。漢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當于今天四川省廣漢縣一帶)。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為主體所建,先稱振國(震國)。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烏蘇裡江兩岸。公元926年,為契丹所滅。在今遼甯、河北、山東三省之間,渤海灣沿岸一帶(西漢置。在今天河北省,遼甯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開基始祖李廣第十二世孫李恬。

襄城郡:戰國時魏邑,秦置縣。曆代因之,清屬河南許州。南北朝時北魏于縣境置鐘離、襄城、陳陽、石馬諸縣,分别屬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關鎮為當時的襄城縣治,以後曆為州治、縣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

江夏郡:漢江夏郡治安陸(今湖北省雲夢),轄今豫、鄂各一部。三國魏吳各置江夏郡,吳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雲夢西南)。晉滅吳,還治舊地,改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轄區縮為今武漢及其附近一帶。隋唐江夏郡即鄂州。(漢高帝置,相當于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

梓潼郡:漢末劉備分廣漢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屬四川省)。隋廢。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條所述。舊梓潼縣,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時為綿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古縣名,漢代置,為廣州郡治,蜀漢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縣)。

範陽郡:唐幽州範陽郡,本涿郡,天寶元年(742年)改置。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又為方鎮名,本為幽州節度使,天寶元年亦改為範陽。寶應元年(762年)改幽州節度使,并兼盧龍節度使。又幽州本有範陽縣(原涿縣,唐改)。大曆四年(769年),與固安等縣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範陽縣為治所。(三國魏改涿郡為範陽郡,在今天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帶)。

梁 國:漢建梁國,治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為梁郡,唐為睢陽郡。(漢高帝将原來秦代的砀郡改為梁國,相當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帶),

南陽郡:戰國時秦置南陽郡,以宛為治所。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鄧縣)為治所。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即漢宛縣(相當于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

看看你屬于哪一個?

李家人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