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深秋的東疆大地,絢爛多彩。這是收獲的季節,同時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今年以來,啟東市主要經濟名額同比增幅位居南通前列,在手在談項目數量和品質比往年有較大幅度提升,各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态勢良好。
2021年隻剩下57天。奮鬥在經濟戰線的人們清楚,現在正是一鼓作氣向終點沖刺的關鍵時刻。啟東市融媒體中心今起推出“四季度,這樣拼”融媒體新聞行動,全媒體、全平台展現各地雷厲風行抓推進、分秒必争抓落實、隻争朝夕謀發展的精神狀态、工作思路、新鮮經驗和高品質發展質效。敬請關注。
金秋的啟東經濟開發區,活躍繁忙。這是收獲的季節,也到了沖刺“滿堂紅”的關鍵時刻。“高品質發展是一場長跑。”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宋海華說,在這場長跑中不僅需要速度,更需要耐力和定力,啟東經濟開發區在保持穩增長的前提下,正堅定不移朝着産業上層次、總量上台階、名額上水準目标邁進。
資料顯示,1至9月,園區實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億元,同比增長13.3%;完成規模工業應稅銷售127.21億元,同比增長28.44%;完成規模工業産值123.24億元,同比增長26.7%;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53.74億元,同比增長60.03%。
鉚勁招商
彙聚産業轉型“動力源”
10月30日,啟東經濟開發區在上海舉辦半導體産業專題推介會,吸引滬上50多家半導體企業代表參會。上海億鼎電子、江蘇賽夫特半導體等企業代表對園區産業配套、人才政策、稅收優惠等方面表現出濃厚興趣,并當場表示要在啟東鋪展創業紅地毯。
今年以來,啟東經濟開發區深入推進市場化招商機制改革和實踐,成立啟東經開招商管理有限公司,有效打通與頭部投資機構資訊通道,增強對“高精特新”項目資訊擷取能力,提高項目盡調、研判、對接效率。截至目前,已有效對接科技創新類項目25個。在此基礎上,整合多方資源優勢,強化與中介機構合作,拓展項目來源。目前,園區在手在談産業項目75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8個、10億元以上項目21 個。
針對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及半導體裝備、新能源等重點産業,開發區深入研究主導産業發展現狀、行業投資趨勢、龍頭企業概況以及本地産業基礎等情況,鎖定重點目标企業,招引行業龍頭項目。截至目前,園區已成功簽約百億級項目1個;新上會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11個。園區成立1億元的半導體産業基金及1.5億元的生物醫藥産業基金,助力後續産業項目導入。營運半導體裝置和材料研發、生産及相關企業共9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新落地半導體産業項目16個,新增企業12家。
日前,啟東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正在為易事特5g 科創基地項目辦理公司注冊等相關手續,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邢春輝告訴記者,易事特預計年底外資到賬3000萬美元,力争明年初開工建設。據介紹,項目立項後,園區第一時間成立“服務專班”,由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轉為“同頻共振”。同時明确“日統計、周彙報、旬督查、月總結”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確定重特大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達産。
強鍊補鍊
育出産業叢集“高産田”
近日,海四達锂離子電池及電源系統項目已投産的2條生産線正全力運轉。
海四達锂離子電池是開發區新能源産業之一。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園區新能源産業已形成百億級産業叢集,聚集一批高端化、規模化、産業化新能源産業,形成以光伏、高性能儲能、風能和電力配套為主的4個産業闆塊。今年3月,總投資102億元的晶澳20gw光伏電池、元件及配套光伏裝備項目簽約落戶,為開發區新能源産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再添巨擘。
碳達峰、碳中和是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開發區不斷壯大新能源産業,持續助力建構長三角綠色經濟。目前,以韓華、林洋等企業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産業,已建成5mw光伏發電以及國家首批平價100mw光伏項目;以億緯锂能、海四達等為代表的儲能電池企業,通過運用大資料,實作儲能電池“可視化、數字化、精益化”管理;以藍島、華滋等為代表的風電配套裝置企業,“十四五”期間引領項目連片開發,總規模40萬千瓦,打造啟東遠海海上風電示範基地。
相較于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産業更展現出“專精特新”的特點。作為啟東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産業之一,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産業也是拉動啟東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極。
11月1日,江蘇捷捷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精密的生産裝置、“全副武裝”的勞工正有條不紊地生産可控矽等器件。
近年來,開發區主動對接張江集電港、紫竹矽谷等産業聚集地;與上海交大、複旦、同濟等高校以及北大上海微電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出台《關于加快推進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産業發展的若幹政策》,成立半導體産業子基金,加大标準化半導體裝備及材料廠房儲備,全面支援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産業快速發展。今年1至9月,園區半導體産業應稅銷售43.5億元,同比增長106%。
記者走進蓋天力藥業即将投産的新原料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企業生産負責人黃思思告訴記者,該工廠中的房間主要生産槐耳菌質,投産後單日産量将提高至原來的兩倍。作為開發區生物醫藥企業的老企業,公司生産的槐耳顆粒和槐杞黃顆粒,卻是省高新技術産品,槐耳顆粒更是國家一類新藥。
生物醫藥産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産業”。開發區堅持創新驅動、聚集發展、特色引領,不斷完善産業配套、基礎設施以及生态環境、政務環境、政策環境等軟硬體條件,通過對外引進和對内培育,以“鍊”布局,外引内聯,集聚産業資源和創新要素,經過10多年探索與發展,開發區生物醫藥“鍊”上企業已超20家,集聚了藥明康德、北大生科華東産業研究院、蓋天力藥業、艾力斯醫藥、華舟醫用材料、領星醫學檢驗等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生物醫藥産業鍊。
創新驅動
開辟産業躍升“新空間”
今年5月北大生科華東産研院成功申報并被認定為省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9月順利通過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驗收。作為生物醫藥産業的專業化孵化空間,圍繞打造“一項主導産業、一支産業基金、一個服務平台”,為在孵企業提供管理、市場、資金、技術等服務。經過三年多營運發展,目前已有25家企業入駐孵化,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家,擁有知識産權60多件。
近年來,為集聚全區創新資源,統籌推進園區産業創新發展,策應南通啟東市沿江科創帶建設,建構“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态,開發區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創新引領園區主導産業,抓牢經濟方向盤,初步形成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創新人才加速集聚、創新活力全面迸發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進平台載體建設。捷捷微電、藥明康德等龍頭企業緻力于建設省級檢驗檢測平台,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韓華新能源、捷捷微電檢測機構實驗室擁有cnas認證,将公司标準化品質管控和認證提升到新台階。同時,依托高校資源,特别是北大華東産業研究院、清華力合科創中心,夯實開發區科技創新源動力。
全力培育企業創新精神,支援企業在“雙控”中實作轉型發展。今年,韓華新能源被成功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睿半導體、托倫斯半導體等成為創新科技行業領跑企業;海四達集團加大技改投入,通過持續創新賦予産值翻倍增加,今年1至10月産值達20.8億元,同比增長204%。
在抓牢創新“核”的同時,開發區緻力于破解“用地難”這個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一邊是求地若渴的項目主體,一邊是無法短時間内調整規劃的現實。鑒于可利用的土地空間十分有限,我們隻能向存量挖潛,淘汰低效用地,推進土地集約利用,讓好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産。”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高峰介紹,今年年初,開發區研究制定相關方案,深入調研園區所有企業,精準了解企業環保安全、土地使用、銷售稅收等情況。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規劃調整區域實施成片拆遷,對用地規模較大的低效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整塊開發,對産出低效工業片區實行成片改造,對零星低效企業實行倒逼退出,力争騰出土地空間3000畝。
“2021年還剩50多天,開發區将重點抓牢工業應稅銷售、固定資産投入、規上入庫企業數、外貿進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經濟名額,錨定全年目标,堅定信心和決心,保持‘拼搶實幹’的狀态和作風,奮力沖刺四季度,確定實作‘滿堂紅’”。宋海華表示。
(陳小菊 陳麗娣 潘楊 丁路 健黃挺)
(來源:啟東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