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作者:演員張世玉

在中國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大部分人對留守兒童隻有刻闆的印象,貧窮、自卑、缺愛,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走近他們的生活。今天我們來講一部沒有巨星加持,但依然給人帶來感動和思考的電影。

這是一部由鄭州小星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泉州新三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一部閩南公益電影。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本片講述了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留守兒童的成長故事。陳欣是典型的"農村留守兒童",從小刻苦讀書,在村裡人的資助下,考上大學。而男主周洋則是"城市留守兒童",雖然家境殷實,但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周洋。兩個從小留守的人在大學相遇,相知,但沒有相愛。

因為陳欣從上大學的那天起,就決定畢業後要回鄉支教。盡管陳欣的朋友家人都不了解她的做法,但是有過留守兒童經驗的她深知,要改變農村留守兒童的命運,需要她們這樣有知識,又願意待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像陳欣這樣甘願堅守在農村教育崗位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大的幸運,陳欣懷着感恩的心和飽滿的熱情來努力改寫孩子們的命運,她身上有一種使命感,讓人為之動容。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畢業後周洋為了追求陳欣,義無反顧來到了淳湖村。這個村裡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去城裡打工了,隻留下了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這些孩子早早就擔起了家裡的重擔,懂事的讓人心疼,因為村裡落後的條件,許多支教的老師吃不了苦,沒有堅持多久就走了,而老師的流動性也讓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沒有重視學習。孩子們長大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進城打工,這樣就能和父母一直在一起,這些孩子無奈在于他們沒有能帶他們離開農村的父母,又缺乏最基本的親情關懷及基本的學習條件。

濤子常常帶着小夥伴們去鎮上賣農産品賺錢。一日濤子偷隔壁攤主的雞蛋被周洋撞見而聊了起來,由此濤子帶着周洋回了村裡。周洋雖然是為了追求陳欣才來到村裡,但見孩子們對吉他感興趣,也留下來支教。漸漸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平靜的支教生活因為小雅爺爺的病而被打破,年邁的爺爺被查出癌症晚期,他害怕自己時日不多,将心裡埋藏多年的秘密告訴了周洋陳欣,原來小雅的爸爸早年在工地上摔死了,母親不久後也改嫁了。爺爺希望能将小雅托付給陳欣她們。其實小雅是中國千千萬萬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外出打工的父親需要面對着生命危險,因為無法安于貧困而改嫁的母親,年邁體弱勉強支援家庭的爺爺,隻是小雅比大多數的留守兒童更為不幸。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雖然大家都努力保守秘密,不讓小雅受傷害,但是意外中小雅還是知道了真相,從小渴望着與父母團聚的她,一夕之間突然得知失去了父親,而母親也不再回來,相依為命的爺爺也重病的時候,小雅的人生似乎陷入了絕境,但好在她還有關心她的老師和朋友。

此時,周洋的父親也因為違規經營,挪用公款而被舉報入獄,周洋急忙回去弄清事情真相,在得知父親挪用公款是為了資助農村教育事業後,周洋心裡對父親建起的牆也漸漸倒塌,父子倆在看守所将多年來的心結打開。

影片的結局,淳湖村的孩子們都已長大,周父出院,周洋與陳欣也結婚了,大家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留守的成長》:感人的公益電影,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經曆無數次痛苦和曆練,那樣我們才能對社會,對家庭,擁有一份責任。對于城市的兒童來和農村兒童,我們僅僅是物質生活上的不同嗎?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要活精彩,無論是否被真正關注過。"這是電影結局的一段話,也是影片想傳達給大家的。多年前的留守兒童早已長大成人,步入了社會,他們中的大部分就和我們一樣,成家立業,甚至很多人,因為早早就嘗過了生活的苦,而對生活更有感悟,更懂得責任和擔當。

本片還有個特殊之處在于通常留守兒童的問題一般都将焦點聚集在農村留守兒童上,往往忽略了城市留守兒童。其實留守兒童在缺乏關愛上不分農村城市,他們都一樣,因為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不能常常見面,缺乏有效關愛。這種童年缺失,成年後可能需要幾十倍乃至一生的時間去彌補。就像一句話說的"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最後我想說,留守村的孩子們,命運是沒法選擇的,我們隻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家長們,陪着你的孩子,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