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保定直隸總督署坐落在保定市中心,是儲存最為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曆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曆史的縮影。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圖為總督署門前的兩個大旗杆之一,高30多米,是總督署的标志。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直隸總督署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锟的大學營。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曾是日僞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圖為直隸總督署大門。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保定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總督是省最高行政首腦。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直隸是河北省的前身,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非朝廷重臣莫屬。圖為大門口及上方門匾“直隸總督部院”。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總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面積30000餘平方米,分為東、中、西三路,主體建築在中路,東西兩路是輔助建築。進入大門後,穿過一個院落,第二個門是儀門。舊時官衙第二重門稱儀門,是主人迎送賓客的地方。與總督品位相當的文武官員來訪,主人出儀門迎入大堂。下屬官員隻能走東西兩側的便門。文東武西。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這是儀門正門,莊嚴氣派。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這是儀門正門上的牌匾:威撫畿疆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李鴻章曾三次出任直隸總督,任期25年。儀門右楹柱上是李鴻章題寫的楹聯上聯:昔為畿輔,今控嚴疆,觀政得餘閑,一壑一丘親布置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儀門左楹柱上是李鴻章題寫的楹聯下聯:近接太行,遠臨渤海,豪情留勝概,亦趨亦步許追随。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儀門再往後走,是一座三門四柱的石質牌坊“戒石坊”,意思是說:隻有處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戒石坊再往後走,是大堂,又稱“正堂”。有五間大房。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大堂是總督拜碑迎旨,舉行隆重賀典和重大政務活動的地方。該堂是按李鴻章任總督時為背景複原的。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大堂内裝備肅穆,儀衛森嚴。是封建社會官衙權威的象征。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大堂後有一個匾,是第14位直隸總督孫嘉淦寫的“居官八約”。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大堂再往北後就是二堂了。二堂是總督接見外地官員,與官員議事的地方,也是總督複審案件的地方。二堂東側廂房是議事廳,是總督上堂前和幕僚議事,更衣和休息的地方;西側廂房是啟事廳,是幕僚和書吏辦公的地方。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二堂内情景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二堂内情景。光緒二年臘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二堂會見日本駐大清國公使森有禮,二人為北韓問題交換意見,并就中、日兩國的近代化改革展開了一場辯論。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出二堂再往後走就屬于内宅了。進入内宅首先要經過一個小門,被稱為“内宅門”。平時有内侍把守。想進内宅見總督,需要給守門的發“紅包”(銀兩),經允許後才可入内。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進入内宅院先是三堂。三堂又稱“官邸”。也是五間,中間是過廳。東側屋兩間,是總督平時批閱來文及處理公務的地方。西側屋兩間,是總督溫經習字,讀書作畫的地方。曾國藩曾在此給蓮池書院的學子寫過勸學篇。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西廂房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東廂房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内情景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内情景。架子上擺滿瓷器。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内情景。有煙槍,還有個吸煙時休息的床。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三堂過後是四堂,又稱“上房”。是總督和家眷生活的地方。平時外人不能随便入内。除了正房五間,還有左右耳房各兩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并以廊庑相連。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四堂内情景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四堂内情景。炕頭櫃。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四堂内瓷瓶。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四堂内器皿。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在總督署内,有直隸總督方觀承《禦題棉花圖》的石刻。非常精美。左下角有乾隆印章。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這是《禦題棉花圖》石刻背景和說明。二百三十年前,直隸總督方觀承重視農業生産将種棉過程繪制成十六幅圖譜,文圖并茂。呈乾隆皇帝禦覽。乾隆皇帝題詩稱頌。為永久儲存,方觀承将文圖及題詩一并刻于端石之上。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禦題棉花圖》局部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在總督署内還可看到當年曹锟所鑄的半截進口水泥旗杆。70年代初因為有呼聲妨礙交通被推倒,後被移入總督府内。現在門前豎立的旗杆是後來按先前的規格建造的。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在總督署内還有好幾個石碑。其中有的和乾隆皇帝有關,有的和幾任總督有關。此碑為乾隆帝賜直隸總督梁肯堂詩碑。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此碑為乾隆帝賜直隸總督劉峨詩碑。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李鴻章功德碑。轄内士紳所送。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直隸總督那彥成《督彪五營操兵生息章程碑記》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複建保定大旗杆碑記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在總督署東西兩路,還有幕僚居住辦公的地方,稱為幕府。幕府分錢谷幕、刑名幕、折奏幕等。此處為錢谷幕府南門。門外有個吃水井。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吃水井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幕府院落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總督府兩側,還有許多房屋是總督邀其幕友叙舊論政,吟詩作畫,或舉行大型宴請活動的地方。稱為花廳。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東西兩路許多房間現在已經變成了展覽館。房間裡有各種展品和知識科普。這裡是學習曆史知識尤其是清史的好去處。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

命婦服飾習俗展覽科普。

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機關——保定直隸總督署,名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