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可不知道的自由泳手臂交叉技術

作者:遊泳愛好者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也許很多遊自由泳的朋友,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自由泳兩臂是否協調配合,是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兩臂配合通常有三種方法。

你不可不知道的自由泳手臂交叉技術

以上面這幅圖檔為例,我們将運動員的右手(也就是露在水面外的那隻手)為參照手,并且設定這隻手臂此時正處于入水狀态(就是結束空中移臂,即将入水的那一刹那)。

此時如果運動員的左手(水下準備開始劃水的手)在與水準面30°的夾角以内,我們稱之為前交叉;

在30°-60°以内,稱之為中交叉;

60°以後就稱之為後交叉;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大家明白了嗎?

下面談談三種技術各自的特點:

前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處在下劃階段,這是一種帶滑行階段的技術。

一、前交叉(樸某人的技術):

1、劃水效果最好(解說經常提到的時效),就是每一次劃水提供的前進動力非常充足

2,身體處于非常伸展的狀态,便于身體發力

3、動作節奏慢,不至于使運動員心肺超負荷。。

4、身體平穩、阻力小, 是以長距離運動員普遍采用這種技術。

大家可以看看樸泰桓廣州亞運會400自和上海世錦賽400自的視訊看看樸泰桓的前交叉是多麼潇灑(身體的平穩是他的殺手锏,注意他在沖刺的時候用的混合交叉)

這是仁川亞運會視訊

中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已經進入劃水階段的中間部分。

二、中交叉(菲爾普斯、羅切特):

這種技術一般都會和前交叉配合一起使用,合起來的産物就叫做混合交叉,就是一邊用前交叉、一邊用中交叉,這種技術的特點就是遊進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明顯上下起伏,但就是這麼一起伏,運動員就能很好的借勢發力,适合于歐美運動員 菲爾普斯就是混合交叉跳躍式遊法

後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時,另一臂已經進入劃水階段的後半部分。

三、後交叉(波波夫):

由于這種動作兩臂劃水的頻率非常高,需要很強的爆發力,是以短距離運動員多采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能瞬間将運動員的體能爆發出來,屬于最暴力的遊法,大家可以去看看50m自由泳。。。這種遊法也是最耗體力的,因為兩手臂其中一個手臂始終在劃水。

前交叉是比較容易學、掌握的,一般的初學者都是采用前交叉配合遊,比較适合初學者采用。但是前交叉因一臂空中移臂和入水時,劃水臂尚未進入最有效的劃水階段,在這個兩臂都不産生推進力的空隙,遊進速度将會下降,影響速度的均勻性。

中交叉可以不斷地産生推進力,可以保持身體均勻速度前進。

後交叉也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減速,對遊進速度有一定的影響,故,推進力效果不如“前交叉”。

中前交叉配合技術的最大優點是能夠使身體保持伸長的流線姿勢,有效地減少阻力。

兩臂動作的這一特點适用于中長距離比賽,然而對短距離比賽來說應另當别論。短距離比賽時,伸臂時間不宜過長,一臂上劃時,另一臂應開始下劃。

如此配合的意義在于當一臂終止劃水後,另一臂幾乎可以立即完成抓水動作并開始獲得推力。這會使上劃時身體的流線型姿勢變壞,然而通過縮短兩臂動作間的遊速減緩期,同樣可以加快遊進速度。但是如此配合會加大能耗。

這就是有些運動員在較長距離的比賽中為什麼甯肯犧牲遊速,也要延長伸臂動作,盡量減少能耗的原因所在。

初學者既适合前交叉也不适合前交叉

前交叉的好處是2臂分離,容易學,基本上就是交替的單手自由泳,一隻手伸在前面吸氣也容易。

但這樣學會自由泳的人通常動作不連貫,軀幹發力不飽滿,手臂用力成分過大,兩臂不能關聯,好的前交叉技術其實是轉動中心前移的後交叉,但這一步進化很難練。吸氣也是一樣,前交叉的吸氣偏早,多數人劃水過程中就轉頭了,這是很不好的習慣,身體還沒轉過來,頭就先轉了,轉頭幅度通常過大,時間過長,對動作的連續性影響很大。動作定型後要改成和後交叉一樣的提臂吸氣也是超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