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點選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跨過鴨綠江》劇照

2021年1月,抗美援朝史詩級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成千上萬觀衆一邊追劇一邊飙淚。

著名演員何政軍,在戲裡扮演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赓”。雖然戲份不是特别多,但他每一次出場,都讓觀衆過目難忘,彰顯出演技派的功底。

何政軍的父親是一名老紅軍,德高望重,何政軍一直以軍人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衆多影視劇裡塑造出軍人的風骨。父親離世時,何政軍沒能見最後一面,含淚以最後一個軍禮送别父親……

何政軍196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莊,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何政軍的父親何紹寬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途中爬過雪山過過草地。抗日戰争時期,何紹寬在著名的129師當過連長,參加過百團大戰。解放戰争時期,老人又經曆了延安保衛戰等著名戰役。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青年何政軍

何紹寬是四川蒼溪人,解放後在石家莊工作,後因支援“三線”建設,舉家遷回四川,在成都定居。何紹寬與老伴兒都是機關的普通幹部,生活簡樸。

何政軍的大哥是榮民,二哥何彥軍是四川電視台的播音員,有“播音怪才”之稱,為李保田等著名演員配過音。何政軍的四姐何玲,是成都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

何政軍出生時,父親已經45歲了,母親也年逾40。何紹寬正直、樸實、堅強,以軍人标準要求5個子女。他自己從不流淚,也不允許孩子們流淚。他從小就向孩子們提要求:自立自強,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何政軍骨子裡有韌性,果敢、堅強。很小的時候,他就會做飯,會釘紐扣、縫補衣服,還會織漁網。他疊的被子四四方方,父親經常表揚他疊得好。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與恩師張筠英

何紹寬戎馬生涯幾十年,對軍隊和軍人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經常向何政軍講革命戰争故事,講艱苦而樂觀的軍旅生活。這一切,為何政軍後來塑造軍人打下了基礎。

1979年,何政軍高中畢業後,進入成都輕工業局做了一名繪圖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工程師的圖紙描下來,然後複制。

工作一年多後,一位發小說要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拉着何政軍一起去考。由于沒有任何表演基礎,兩人都被淘汰了。

見何政軍喜歡表演,何彥軍輔導弟弟台詞,還請了一位老師教弟弟形體、聲樂、獨幕喜劇。1982年,何政軍再次報考中戲表演系,何彥軍親自陪弟弟去北京考試。

這次主考老師是著名演員、朗誦藝術家張筠英(著名演播家瞿弦和的夫人)。她見何政軍形象、氣質甚佳,将他招了進來。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與中戲同學

何政軍離家去北京上學時,父親叮囑他:“你雖不是軍人,但要以軍人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上要刻苦,生活方面要節儉,不能有一絲嬌氣。”

班上很多同學拍過戲,還有的是從文工團招進來的,有一定的表演基礎。可何政軍在表演方面卻是一張白紙,大一時,他常常完不成表演課作業,一度感到非常艱難,脆弱時他想過退學。但父親的叮咛時刻在耳邊響起,最終他以百分百的努力,闖過了最迷茫的階段。

從大二開始,何政軍的表演課成績都是5分。1986大學畢業,他被配置設定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成為一名專業演員。

何政軍的媽媽身體一直不好,他大學畢業這年,母親心髒病惡化,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因病情嚴重,院方下達了病危通知。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何政軍趕回成都陪伴母親。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雖然家人盡全力搶救,但何母還是帶着不舍和眷戀離世了。這一年何紹寬69歲。老年喪妻,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一夜之間,何政軍發現父親兩鬓添了很多白發,胡須也全白了。

在與媽媽做最後的告别時,何政軍發現父親流淚了。在他的印象裡,父親從來就是剛強如鐵,這是父親第一次流淚。何政軍與哥哥姐姐,眼裡也是心碎的淚水。

何政軍與哥哥姐姐都很孝順,輪流陪伴父親,終于引領他走出了喪偶悲痛。自己遠在上海,哥哥姐姐都有自己的家庭,父親過着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寂生活。對一個老人來說,這是最大的心靈折磨。何政軍誠懇對父親說:“爸爸,如果你想找個老伴過日子,我和哥哥姐姐都不會有意見。”

父親說:“戰争年代那麼苦都過來了,現在一個人生活沒什麼,所有困難我都能克服。”何政軍看着父親堅毅的臉龐,眼睛濕潤了。

大學畢業那幾年,何政軍的事業不順,很少有戲拍。當時他住在機關分給他的9平米宿舍裡,有時去食堂晚了,他吃不上飯,就吃冷饅頭或幾塊餅幹充饑。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與妻子和女兒

1992年,何政軍與範雨結婚了。她是雲南人,是圈外人。随後,夫妻倆有了女兒何雨果。一家三口住在9平米的房間裡,生活點點滴滴都是艱辛。

平時他們在機關食堂吃飯,有時為改善生活,何政軍就用酒精爐子在家裡做點菜和湯。

一次,父親來上海看望何政軍。因家裡住不下,何政軍就讓父親住附近的小旅館。父親教育他:“生活苦點沒什麼,但精神上要堅強。與戰争年代相比,現在所有的苦都不值一提。”

然而,何紹寬離開上海回成都時,悄悄塞給兒子2500元:“給雨果買點好吃的,雨果媽媽腳下的皮鞋很舊了,給她買雙新的吧。”父親很少在自己面前流露溫情,何政軍流淚了。他堅決不要父親的錢,結果父親悄悄将錢塞在他的枕頭底下。

也許父親是年紀大了,也許是真情流露,何政軍漸漸發現父親身上多了一些溫情。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的父親

每次他回成都探望父親,發現父親的白發一次比一次多,臉上的皺紋一次比一次深,而父親與他的話也越來越多。他與兒子談離世的老伴兒,談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說到動情處,眼眶還會泛紅。

父親是真的老了。想起自己平時沒能在父親身邊盡孝,何政軍不由傷感和自責。父親窺破了他的心事,說:“你在外面認真工作,一家人好好生活,就是在給我精神上盡孝,我同樣知足。”

沉寂幾年後,何政軍終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春天。随着《大雪無痕》《血玲珑》《冰山上的來客》《大江東去》《方志敏》等影視劇的熱播,何政軍開始在全國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在多部戲裡,他扮演果敢堅強的軍人。因父親和大哥都是軍人,何政軍從他們身上捕捉軍人的影子。加上父親從小以軍人的标準要求他,是以何政軍塑造起軍人來得心應手。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亮劍》劇照

2004年,何政軍接拍電視劇《亮劍》。在戲裡,他扮演獨立團政委“趙剛”。劇組駐紮在山西省太谷縣,進組不久,何政軍接到父親的電話,問他在拍什麼戲。

何政軍說是《亮劍》,反映129師的抗戰歲月。何紹寬在129師打過仗,倍感親切,要求兒子一定要将戲拍好。何政軍回答父親:“爸,那我将這部戲當做你的獻禮片。”

拍攝期間,何政軍幾次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在電話裡給他講述當年129師真實的軍旅生活,他受益匪淺。

2005年,《亮劍》在全國熱播,創下了逆天的收視奇迹,何政軍開始在全國爆紅。何紹寬從頭到尾将《亮劍》看了三四遍,對兒子的評價是:“還可以,塑造的人物基本真實,但對團長的制約不夠。”這是父親對自己的最高褒獎,何政軍頗感欣慰。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劇照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與女兒

因年齡一天天增大,何紹寬的老年病越來越嚴重,經常在醫院進進出出。每次回家,何政軍都要給父親洗澡、剪指甲,陪他拉家常。

2007年春節,何政軍一家在成都陪父親過年。正月初六他回上海時,父親将他送出很遠。他回過頭,看見父親還站在冷風裡望着他,眼裡滿是淚水。這是何政軍第二次見父親流淚。父親一輩子硬朗堅強,輕易不落淚,何政軍一直覺得他冷酷。原來父親剛毅背後也有溫情!人到中年的何政軍,終于讀懂了父愛。

這年9月15日,何政軍剛拍完戲回上海,就接到家人的電話,說父親病危。他匆匆乘飛機趕回成都,當他到達醫院時,父親已經走了。雖然自己沒有當過兵,但多次扮演軍人,父親也最看重自己身上堅強的軍人品質。

于是,何政軍含淚給父親敬了最後一個軍禮,以這種方式送别父親。他看見,兩滴清淚從父親的眼角淌了出來。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與朋友在一起

何政軍:人到中年,我才讀懂父親淚水背後的溫情010203

何政軍父親的手模

在成都有名的建川博物館廣場上,有何紹寬老人的手模。每次回家鄉,何政軍都要去廣場上“看望”父親,在心裡與他對話。他将手放進父親的手模裡,感受父親的愛與溫度。

父子情,一世緣。如果有來生,何政軍還希望與父親再續父子情緣!

-end-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