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好看的南韓電影是哪一部?
很多人認為是奉俊昊執導的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一幕:宋康昊扮演的警察,一雙帶着紅血絲的眼睛直直地凝視着鏡頭,似乎能穿透銀幕告訴兇手:“我一定會找到你,不死不休”。

而今天,《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落網了!真是有生之年!
南韓sbs電視台9月18日晚間報道,南韓警方通過dna确定了轟動一時的華城連環殺人案犯罪嫌疑人。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現年50歲,目前因1994年對自己妻子的妹妹進行強奸後殺害并且棄屍,被判無期徒刑,現收監在監獄中,作案手法的殘酷性和棄屍手法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相似,當年也備受關注。韓媒同時也公開了嫌犯在獄中的照片。
據悉,警方采用了技術手段把兇手dna完整複原,進行比對後,發現和監獄裡的真兇dna是完全一緻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公訴期結束,犯人不會受到法律懲罰。南韓警方表示雖然已過公訴期無法處罰嫌疑人,但考慮到本案受到國民極大關心,正研究公開嫌疑人的具體身份。
△sbs報道
南韓曆史上罕見的連環殺人案:“華城連環殺人案”與我國的“白銀案”十分相似,都是以女性受害人為目标的連環殺人案。
1986年至1991年的五年間,以南韓京畿道華城郡台安邑半徑2公裡的區域内先後有10名女性受害,僅有1人幸存。受害者的年齡從71歲到14歲,無一例外都遭到殘忍的蹂躏和殺害。
此案件在當時的南韓引起了轟動,警方動員了約205萬警力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鑒定570組的dna、180根毛發、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
△南韓媒體的資料圖檔
33年來,華城連環殺人案成了南韓最有名的“懸案”之一。
△當年南韓警方對兇手的畫像和描述
看過《信号》等韓劇的觀衆或許知道,南韓殺人案的公訴期一般為15年,即超過這個時間即便抓到罪犯,也不能對其進行起訴和刑罰。
但2011年南韓電影《熔爐》上映後,不少群眾情緒憤怒,向青瓦台請願,已經使得政府改變國家法律,取消“15年公訴期”的說法。但是,華城連鎖殺人案發生在公訴期仍存在的時候,仍舊必須按照當年的規定執行。
△《殺人回憶》劇照
今天,警方還表示,目前逮捕的嫌疑人與10起女性被害案中兩起的dna一緻,而十起案件中的第7起為他人的模仿犯罪,剩餘7起是否與該名兇手有關,仍需進一步調查。
熟悉南韓影視劇的觀衆,對“華城連環殺人案”可能并不陌生,這起33年未能破解的懸案多次被南韓影視劇搬上螢幕,除了2003年上映的奉俊昊執導、宋康昊主演的電影《殺人回憶》之外,在《信号》《隧道》和《岬童夷》中,也都有這起案件的影子。
其中,2014年的電視劇《岬童夷》就根據華城案嫌疑犯的綽号“岬童夷”作為劇名。
第一個将華城案搬上舞台的,是在1996年:由金光林導演将案件拍成舞台劇。
第二個就是奉俊昊——2003年,他在金光林舞台劇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采訪記錄等進行改編,拍出了這部被影迷稱為“神級電影”的《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在豆瓣有8.8的高分,由33萬人打出,主演宋康昊、金相慶。
2003年,《殺人回憶》橫掃南韓本土的兩大電影獎項青龍獎和大鐘獎,奉俊昊和宋康昊分别捧回“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以540萬觀影人次拿下第24屆青龍獎“最賣座南韓電影獎”。
《殺人回憶》還為奉俊昊在第51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導演銀貝殼獎”“最佳新導演”“費比西影評人獎”。
《殺人回憶》藝術上的光彩奪目,毋庸置疑,而更令人動容的是奉俊昊更深層的用心——2003年影片上映時,距離追訴有效期還剩下3年,用《殺人回憶》這個名字,正是他對真兇的诘問:
“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我想,如果兇手在世,他一定會看這部電影,是以我安排了宋康昊直視鏡頭這一幕,其實就是在看着兇手。”
宋康昊這個“打破第四面牆”、穿透銀幕直視觀衆的眼神,也成為南韓影史上最經典的凝視之一。
豆瓣網友說:“一想到真兇可能就若無其事地坐在電影院裡,與宋康昊四目相對,我就覺得頭皮發麻。”
《殺人回憶》沒有對“誰是真兇”給出答案,但每年都有許多觀衆重溫這部電影,試圖推演出真兇是誰。
大衛·芬奇的《十二宮》,跟《殺人回憶》同樣沒有對真兇給出答案,但奉俊昊顯然是出于對南韓社會的觀察而為之。
“無奈”,是這部氣氛沉重的電影最有力的關鍵詞:既是人類追求真相而不得時的無奈,更是在大時代下渺小個體無力掙紮的無奈。
奉俊昊說:“1986年到1991年,對南韓社會和我們大家來說,這都是一個仍然沒有完成的作業。已經發生了若幹次案件,南韓社會和警察解決不了,最後導緻14歲的小妹妹也被害死,可以說是80年代的無能,是整個社會的缺陷,這是我這部電影要極力說明的。人們對這件事的憤慨和傷心,全部都凝聚在這部影片裡。”
他說:“壓抑的環境也會孵化暴力,它就在你我身邊。”
在他看來,兇手不僅是持刀者,遞刀給兇手的人,同樣是兇手。
△奉俊昊和宋康昊在《殺人回憶》拍攝現場
讓我們再看看9.2高分的韓劇《信号》,它的第二個案子,講的就是華城連環殺人案。
但編劇給了一個不同于《殺人回憶》的結局:李才翰在樸海英的時空對話協助下,抓住了真兇:卻意外讓自己的初戀成為被害者!
《信号》台詞說:“即便過去改變了,也有不會改變的東西;那就是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我想,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南韓“華城案”真兇被抓、但起訴時效已過的新聞,再合适不過。
△《信号》劇照
最後,當年負責華城連環殺人案的警官,在退休前給兇手發了公開信寫道:“那個電影《殺人回憶》,你也看了嗎?作為一個連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進熙熙攘攘的電影院觀看。”
“始終沒能逮捕你,對于晚輩和被害者遺屬來說,我是一生的罪人。”
“我發誓抓到你一定不讓你站在法庭上,我要親自下手解決你。”
“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定會見面。”
不知道,這位老警察是否還健在人間?希望他能親眼看到今天。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