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諾獎花絮 【行走的百科全書:“誇克之父”默裡·蓋爾曼】 (因“對基本粒子的分類及其互相作用的研究發現和貢獻”而榮膺1969年諾貝爾實體學獎) 童年的蓋爾曼興趣十分廣泛,很早就是人盡皆知的神童——他的同學認為他是“會走路的大百科全書”。3歲時,他能心算幾位數的乘法;7歲時在拼寫比賽中赢了比他大5歲的孩子。有一次,鋼琴教師把蓋爾曼引薦給她的一位藝術家朋友,結果蓋爾曼給這位藝術家上了一堂藝術史課。此外,蓋爾曼對法國烹饪和中國烹饪也有興趣,他曾帶人到中國餐館就餐,并用漢語點菜。在諾貝爾晚宴上,他用瑞典語發表演講,讓主辦方為之傾倒。 1944年,15歲的蓋爾曼考慮申請耶魯大學,當時,他的父親建議他攻讀“工程”,但諷刺的是,經過能力測試後蓋爾曼被認為适合學習“除了工程”以外的一切學科。于是父親建議:“我們幹嘛不折中一下,學實體呢?”沒有人想到,這句簡單的話語造就了後來誇克理論提出者、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統治基本粒子領域20年的皇帝”——盡管如此,他并非因為發現誇克而摘得諾貝爾獎的桂冠,這也算是一場陰差陽錯吧! 不過,蓋爾曼對寫作有恐懼,這是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在諾貝爾紀念專刊中,有一頁空白,這是為蓋爾曼留下的——因為他沒有上交需要在年度特慶專刊中發表的正式演講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