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版權歸微信公衆
"把科學帶回家" 所有
編寫|沈夢熙
多年來,我們看到或聽說過入侵物種數量不斷增加造成的生态災難,由于入侵物種的快速增長、繁殖能力和适應性廣,有意或無意地引入入侵物種時,可以迅速蔓延,以擠壓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甚至導緻本地物種的大規模滅絕。
這種物種入侵不僅僅發生在一個地方,它幾乎發生在全世界。例如,在中國,隻需梳一下我們的桌子,就可以看到很多影響深遠的入侵物種:非洲蝸牛、牛蛙、氪蝦、羅非魚等等。

圖檔/Flickr
圖/像素
從上到下都是牛蛙、小龍蝦(K's生蝦)、羅非魚,它們現在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也屬于非常美味的常客,但由于養殖管理不善,它們紛紛逃往全國各地的野外環境,對當地原有的生态系統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與中國相比,澳洲是一個入侵物種湧入内心世界之初的國家。由于澳洲本身被海洋包圍,與世隔絕了數百萬年,對生物的進化壓力相對較小,而且由于澳洲自身的幹旱和貧瘠的土壤,使得生态系統單調脆弱,與外來物種的入侵關系不大。
被大海隔開的澳洲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孤立的大陸,面積相對較大,可以進入其他大陸,還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是以它比澳洲的動植物人物/pixabay更"滾動"。
自1788年以來,它一直面臨着嚴重的生态災難,當時英國流亡者首次抵達。首先是牛羊,然後是精心種植的各種植物用于養牛羊,其次是著名的兔子,據說最初隻是為了狩獵目的而引入的,但由于澳洲獨特的環境,很快就傳播到100億,然後是備受喜愛的貓主人,在澳洲已經發展到600萬隻, 每年殺死8億隻本土動物,科學家認為這隻貓已經使澳洲的74種哺乳動物,40種鳥類,21種爬行動物和4種兩栖動物滅絕。
說到澳洲的入侵物種,野兔是陳詞濫調,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澳洲人使用火災、洪水、電網、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等方法,但效果仍然有限。如果你看一下入侵物種的定義,其實澳洲目前經濟中的所有物種——畜牧業中的所有物種都是危害極大的入侵物種 Figure/Flickr
心愛的貓主人也是澳洲強大的入侵物種人物/ pxfuel
這些隻是澳洲最著名的入侵物種之一,在這些入侵物種的名義下還有許多不太突出的生物,但它們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創傷,其中一種甚至進化出像甘蔗一樣吃的嚴重傾向,因為它太盤繞了。
甘蔗,考慮到接受程度,我曾試圖找到一個好看的人物/維基百科人物
1935年,患有甘蔗甲蟲的澳洲農民将100隻甘蔗蛞蝓(也稱為海猞猁,稱為Bufo marinus)引入澳洲的甘蔗種植園。這種原産于南美洲的大型蟾蜍被廣泛食用,除了甘蔗甲蟲外,還吃小型齧齒動物,爬行動物,其他兩栖動物,鳥類,植物,狗糧甚至垃圾。它們在抑制甘蔗甲蟲方面做得很好,因為南美洲的各種捕食者和相同生态位生物的競争。
澳洲昆士蘭州的一個大型甘蔗田,更确切地說,在澳洲也被認為是入侵物種地圖/維基百科
當甘蔗蛞蝓到達澳洲時,它們迅速成為澳洲一種新的強大的入侵物種,這要歸功于它們自己的巨大體型(身體的平均體長為10-15厘米,最大體型可達2.65公斤,38厘米),并且體外對其他動物具有劇毒腺體,導緻它們在澳洲沒有天敵, 但也沒有其他有競争力的同行。
2007年,一個網站報道說,在澳洲發現的一個巨大的海上私刑被發現,在圖/news.mongabay中.com
據估計,自引進以來的86年中,它們的數量迅速呈指數級增長,達到2億,在可行的沿海環境中,它們的人口密度可能超過1000/100米,大約是南美洲血統的50-100倍。正是由于這種巨大的人口密度,它們可以迅速陷入未受限制的狀态 - 它們的幼崽已經處于相同的飲食行為中。
在他們的觀察中,科學家們發現,甘蔗蛞蝓每次可以産下8000-25000個卵,卵帶的長度可以達到20米,一旦這些蛋中的一些孵化出來,這些蜻蜓就會很快開始遊到它們尚未孵化的兄弟姐妹那裡,隻要一小群蜻蜓孵化出來, 可以吃99%的雞蛋。在随後的蜻蜓遊蕩中,一旦你感覺到周圍又有其他甘蔗蛋,你就會蜂擁而至,把它們全部吃掉——不僅如此,大蜻蜓在看到它們時,很有可能吃掉它們。
甘蔗蛞蝓的卵,每次都由數千個數字/維基百科産下
為了測試這種行為是否是甘蔗的常見習慣,還是澳洲甘蔗特有的習慣,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首先是從澳洲和南美洲收集甘蔗蛞蝓,并繁殖它們,繁殖新孵化和成熟的大蛞蝓,然後将大蜻蜓與小蜻蜓放在一起,發現澳洲甘蔗蛞蝓吃小蜻蜓的可能性是其南美親戚的2.6倍。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科學家們使用了兩個相同的容器,一個裝有雞蛋,另一個是空的。澳洲蛞蝓主動遊向雞蛋的可能性是空容器的30倍,而南美甘蔗蛞蝓同樣可能遊向兩者。最終的研究發現,澳洲甘蔗蛞蝓的卵發育時間比南美親戚的卵要少得多 - 早期孵化成為獵人而不是獵物。
這些發現表明,澳洲甘蔗蛞蝓已經進化出一種獨特的同一種類的飲食習慣。這種不尋常的習性已經存在了86年,甘蔗蛞蝓在整個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進化速度非常快,也許我們可以在不久的将來看到這些蜻蜓中成蟲之間的激烈競争。
不要幸運,不要孤單,因為他們離我們很近。這種入侵蜻蜓在我國台灣省被發現。
甘蔗蛞蝓的分布,紅色是被入侵的區域 圖/維基百科
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永遠不可能橫渡大洋,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大、最危險的入侵物種應該是我們人類嗎?
但是上瘾呢?關注微信公衆号"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又意想不到的科學網放進去!
封面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https://docs.qq.com/doc/DQlRFR0d0dUVlbkVk
本公衆号轉載或引用的文章、圖檔、音頻、視訊檔案等的版權屬于著作權人,因而相關後果由著作權人、原釋出者和内容提供者自行承擔的,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