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拿大搬家系列 之三 從裡賈納到卡爾加裡

加拿大搬家系列 之三 從裡賈納到卡爾加裡

本次搬家聘用的搬家公司,jay's transportation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但人的一生,免不了遇上幾次搬家的時候。

年輕時搬家,拎包即走,比如北京剛畢業工作那幾年,從四人一間的蒲黃榆招待所,到兩人一間的方莊三居,再到單人間的台基廠三條集體宿舍;有家有老婆有孩子了,搬家就成了需要斟酌和籌劃的大事兒,比如從展覽館路到首體南路,從北京到加拿大。而這次,是來加拿大後第一次搬家,從薩省的裡賈納到阿省的卡爾加裡。

想當初,單身時搬家,拎包坐公共汽車或放在一輛自行車上即可完成;從展覽館路搬家到首體南路,是用一輛三輪車,我在前面蹬、老婆在後邊推,一趟趟螞蟻搬家完成的;來加拿大,找的是一家叫海龍國際搬家公司,走的是海運散貨集裝箱;這次搬家到卡爾加裡,本想租輛卡車自己幹,無奈歲月不饒人,為了省心省事省力氣,請了一家搬家公司。

為了找到一家可意的公司,花了差不多三周的時間搜尋、調研、挑選,有中國人的、當地人的,也有規模較大、在加拿大甚至北美連鎖營運的搬家公司。

中國人的搬家公司價格最有競争力,從裡賈納到卡爾加裡760公裡,專車專用,當天裝車當天送達,負責裝、運、卸,收費$2000,搬運鋼琴另加$500。

當地私人的小型搬家公司也很多,找了網上google review最好的一家。電話打過去,接線人熱情得像鄰家大姐,說需要到家實際測量所有物品,按運距加重量或體積收費,以高者為準。電話聊天中還獲知,其客戶的搬家費大多在$3000至$5000之間。但不巧的是,其空檔可用的搬家日期和我們的計劃不符,也就沒有讓人家白跑一趟測量報價。

最後圈定了三家規模較大、營運規範的搬家公司,jay's transportation,alero moving, great canadian van lines。它們的業務程式相同,都是派人上門登記、測量需要搬運的物品,預估重量,結合運輸距離先行報出一個預估運費,但最後的收費以實際重量為準。他們測重的方法也相同,都是卡車來家裝貨前先測一個重量,完成裝車後再去測量一下,由此得出實際重量,然後結合運距算出實際價格。它們都是卡車集裝箱運輸,可以預定裝車日期,但不能确定送達的日期,都是大約一周左右送達,會提前24小時通知具體到達時間。很重要的一點,它們三家都免費提供紙箱,其中包括懸挂衣服、打包電視、打包瓷器的專用紙箱。

三家公司都如約派人估價。第一家來的是個西裝革履、身材瘦削的老頭,活潑健談,全程一直帶着笑聲和笑意說話,把服務細節介紹得無微不至,包括最省心省力的房間到房間、衣櫥到衣櫥的全程搬家服務,即房主隻需要告訴他們舊家的哪些物品搬、哪些物品留,以及物品在新家的位置就行了,他們負責打包裝箱,還負責拆箱并放置到新家指定位置。他們還有一個貼心的服務細節,提前一天物品打包時,會留下卧室的床和被褥暫時不打包,在裝車的當天包裝,這樣房主就可以留在自己的家裡睡最後一晚。

第二家來的是個胖老頭,穩重不多言,穿着、說話也都符合老頭的形象。第三家來了一個大叔,像是剛從工地忙活完路過,不過他告訴我一個消息,前兩家的兩位老頭是兄弟倆。我有點兒吃驚,這哥倆太不相像了吧?不光性格,長相也迥異。不過,我心裡隐隐有了一點兒被人圍标的擔憂。

三家的預估報價先後到了我的郵箱,先不說價格,預估重量差别也太大了點兒,分别是3700、4500、5100磅(加拿大重量機關習慣用磅,1磅≈0.45公斤)。為了比價,隻好請他們按同一重量、同一服務項目再報價:裝箱、裝車、運輸、卸車、拆箱,4500磅。

綜合比較,結合熟人朋友使用過的服務口碑,最後標明了jay's全程搬家服務套餐,報價$5600。

裝箱的日子如約而至,一早就來了五個小姑娘,人手一杯tim hortons咖啡,一水兒的超短熱褲,叽叽喳喳聊着吃喝玩樂的閑天兒,其中最胖、像個小組長的姑娘首先全屋巡視一遍,請我們一一明确該走、該留的物品,随即配置設定好任務後,屋裡響起了開紙箱、疊紙張、扯膠帶的忙碌聲;姑娘們中午出去休息一小時,下午繼續,下班時間正好完成全部打包任務。一整天的時間,除了兩三個姑娘偶爾過來禮貌請示一下可否使用客用衛生間外,我們不受打擾,照例出門辦事或呆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這是我們搬家第一次這麼省心省力。

裝箱用了一個整天的時間,原先散布、儲放在各個空間角落裡的物件,變成了一個個高矮胖瘦不一的紙箱,家突然變得陌生,這時的感覺隻有一個:該離開了。

第二天就是裝車的日子,五六個健壯的勞工一早就開始幹活,要争取在11:30之前完成所有物品的裝車,因為和新房主約好的正式交房時間是中午十二點。

清空了房子,仿佛也清空了心。我們最後一次給房子吸塵保潔,仿佛從未這麼認真,每一個角落都清理幹淨,不讓地毯、地闆上有一粒眼睛能看到的灰塵。11:45,再看一眼房前房後,鎖好門,鑰匙放信箱中,到了正式離開的時候了,車庫門關閉的聲音,仿佛在說最後的再見,七年的生活場景曆曆在目,不禁心頭熱流一動。

加拿大搬家系列 之三 從裡賈納到卡爾加裡

從裡賈納到卡爾加裡

次日,驅車八小時來到了卡爾加裡的新家,一眼望去,仿佛見到了一個陌生人,相比初見時的印象,似乎院子變小了,草地變黃了,屋内光線變暗了,空間變窄了,内心不免感到有些失落。

随身攜帶了兩雙筷子兩個碗一口鍋,打地鋪睡覺,樓梯當座椅,過起了至簡的等待的生活。

五天後,集裝箱車到達,龐大的車廂占用了半個街道,房前像立起了一座小山。走下車來的是一個胖胖的老頭兒司機,後面跟着一個瘦瘦的,也是老頭兒,看年齡兩個人都得六十往上數了。

忙前去問:卸車和拆包的人呢?

這不是嗎?都在這兒啦。司機老頭回答。

一頭霧水:這,行嗎?就你倆老爺爺?

我倆都幹幾十年了,啥樣的車沒卸過,一百個放心!還有一個小夥子,可惜今天來不了,就我們倆幹了,錢也是我們倆分。司機老頭兒信誓旦旦,信心滿滿,不容置疑。

說話間,瘦老頭兒已經打開了箱門,搭好了滑梯,鋪好了護毯,準備開幹了。

正是七月底的悶熱天氣,搬了兩三趟,兩位老人開始氣喘籲籲,t恤也濕了。不忍旁觀,我也加入了搬運的小團隊。

我最擔心一個大件,鋼琴,那樣的分量兩位老同志能行嗎?但兩位還是借助一個滑闆,硬是把鋼琴連拉帶拽進了屋。看着兩位老人努勁兒腦門兒和胳膊上凸出的青筋,心裡禁不住一陣兒難受和心酸。

為了減少兩位老人的勞動量,給他們說好了,隻搬運進家,不要他們拆箱了,我們自個兒慢慢地邊拆箱邊收拾。

這就是我們搬家的全過程,如果要給搬家服務打分,我願意給銷售打十分,給裝箱打十分;對于裝卸,站在同情的角度,我也願意為兩位老同志打十分。

啰嗦到這裡,碼出的文字也沒舍得删減太多,對于舍棄在身後曾經的家,在内心深處的一個角落裡,總亮着一盞盞溫暖的燈。

此緻,這一次的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