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疫情儲備“食品清單”:至少儲備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面、洋芋等主食,6.5公斤蔬菜和水果…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 倪浩】近日,中國商務部印發通知,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引發社會極大關注。事實上,西方一些國家也在疫情期間釋出過類似通知。而且對于一些國家而言,儲備物資已是傳統。

去年新冠疫情嚴重時,德國聯邦内政部下屬的聯邦群眾保護與災害救助局(bbk)要求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供10天的食物,并公布了一份“食品清單”。這份“食品清單”包括,至少儲備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面、洋芋等主食,6.5公斤蔬菜和水果(或罐頭),2.6公斤奶制品,1.5公斤魚、肉、蛋或全蛋粉,0.4公斤油脂,不需要加熱或煮熟的食物(糖、蜂蜜、巧克力、速食肉湯等)。據稱,這份清單可以保障每人每天2200卡的熱量攝入。

德國疫情儲備“食品清單”:至少儲備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面、洋芋等主食,6.5公斤蔬菜和水果…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德國就在國家層面進行救濟儲備,目前仍在150個秘密地點儲藏糧食,标準是每個居民可獲得10公斤的儲備糧。從2016年開始,bbk開始建議群眾儲備急救物資。瑞士早在50多年前就呼籲應急物資儲備,要群眾在地下室儲藏必備物資。瑞士國防、民防和體育部會不定期公布宣傳手冊,建議群眾儲藏哪些物資。該部最近幾年提出“無電烹饪”方法,介紹在沒電的情況下冰箱中的食物怎樣才不會變質,如何烹饪意大利面等。同時,該部還特别要求每個家庭準備急救用的繃帶、止痛藥、體溫計、口罩、消毒劑、蠟燭、野營爐、手電筒、備用電池、身份證件等。奧地利、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都有此類建議,有的是國家統一提出清單,有的則是以各州為主進行準備。

bbk一名主管去年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面對各種不可預測的重大災害災難,歐洲各國政府都要求每個群眾應當未雨綢缪。儲備必要物資也可以防止群眾哄搶食品,導緻超市出現“斷糧”現象。同時,政府部門還會在官網定期公布儲備物資清單,供群眾參考。

對于中國商務部此次釋出的“儲備通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2日就輿論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澄清。朱小良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生活物資貨源充足,供應應該完全有保障。另外,有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儲備物資的相關通知是商務部例行的一次工作通知,并沒有隐含的深層意義,輿論對這則通知存在誤讀的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