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作者:紅星新聞

當夏天來臨時,昆蟲變得更加活躍。5月25日晚,成都華西昆蟲博物館館長趙立在參觀青城後方時,在密江邊的一盞燈下不小心撿到了一隻巨型甲蟲。甲蟲長約7厘米,背部有鮮豔的杏黃色,六隻腳和前胸部有黑色,胸部後面有四個短角,頭上有一個黑色的彎曲角,形狀像犀牛,非常獨特和美麗。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根據此前的資料,甲蟲主要分布于中國雲南、廣西至半島中部和南部地區,最北端分布的高力公山地區,這次在四川地區,也是最北端有分布記錄的物種,比過去向北分布500多公裡。趙推測,在四川發現熱帶昆蟲也可能進一步證明全球變暖對昆蟲遷徙的影響。

中國第二大甲蟲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它是如此獨特,以至于你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一種四川以前從未見過的巨型甲蟲,小角疣金龜(被稱為Upatorus gracilicornis)。趙立透露,外國昆蟲愛好者飼養這群,發現它們的幼蟲喜歡含有竹葉的腐爛葉土,趙立推斷它們應該生活在竹林中,是以在接下來的兩天裡,在河邊尋找竹林。果然,在竹林中發現了另一個竹林,證明了該物種在四川的分布。

據資料顯示,細角疣金龜屬于有翅鞘翅目 金龜總科 犀牛科 特别是金龜科 是五角龜,又稱五角龜或五角龜,體長5-8厘米,為中國第二大甲蟲,僅次于陽長臂金龜。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趙立說,這個群體的種類并不多,世界上已知的隻有五種,過去全部記錄在雲南、廣西、廣東到半島中部和南部地區。最大和最豐富多彩的物種之一是小角疣犀牛。由于其體積大,色彩鮮豔,在國際标本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為保護這一為數不多的物種,中國将其列入《國家保護效益或重要經濟科研價值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三項名錄")。

昆蟲世界中犀牛裝甲戰士的微型版本

犀牛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昆蟲群體,最大的特點是雄性頭部有一個犀牛般的角,看起來像一個小犀牛,是以犀牛的名字。

趙說,在海外,犀牛的種類也被稱為,這個名字來源于日本對甲蟲的稱呼,因為這種金龜的雄性頭部往往有一五個有力的角,類似于古代日本國術會戴在帽子的頭上,而這種帽子被稱為口袋。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這個群體有很多體型大、外觀獨特的物種,最著名的是南美洲的長蟒和雅克田大蟾蜍,亞洲南方的大幼兒,以及中國的單角仙女等等。

全球變暖 熱帶昆蟲的遷徙路徑

趙立說,世界各地已經記錄了1400多種犀牛,大多在熱帶地區,特别是南美洲,物種最豐富,非洲也有很多種。亞洲和歐洲犀牛的種類很少,中國隻有33種記錄在案,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四川犀牛種類很差,據他調查,就連南方各省常見的單角仙女,也隻能偶爾在雅安廬山縣、浦江朝陽湖、大昭河明山、都江堰青城山等幾個地方看到。小角疣犀牛的發現可以說是填補了四川省這一類分布的空白。而且,這是疣金龜群記錄的最北端分布地點,與過去該組最北端的分布點相比,向北約500公裡,對昆蟲分類學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經濟價值。目前,華西昆蟲博物館正在發現兩隻雄性個體進行人工繁殖,進一步研究。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此外,近年來,四川還不斷發現越南巨型齒蜻蜓、富肚蜘蛛、長臂金龜等物種,這些物種最初隻記錄在南部地區,以及成都山脈低空昆蟲進入高海拔現象。近年來,歐洲科學家發現歐洲的各種蝴蝶範圍向北移動。趙推測,這可能意味着全球變暖,使這些熱帶物種有機會将其範圍擴充到四川。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川根首先被發現!犀牛角巨型昆蟲出現在青城山或因全球變暖而向北移動

成都商業雜志客戶記者于曉懷 圖檔來自成都華西昆蟲博物館

編輯:楊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