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柏萱
江柏萱,1967年出生于上海,中國内地男演員,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二級演員。1995年,參演刑偵反腐劇《英雄無悔》,由此一舉成名。2005年,在抗戰題材劇《刀鋒1937》中飾演共産黨員黃旭初;2014年,在傳奇劇《勇敢的心》中飾演共産黨人韓親仁,《棋魂》中飾演圍棋高手俞曉陽,《三十而已》中飾演商界大佬魏先生;2020年,在刑偵懸疑劇《重生》中飾演的邱冬陽為救同僚而犧牲虐哭觀衆,更是引得網友隔空喊話“邱處留下來”。江老師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
此次,有幸邀請到江老師做客我們《藝咖對話》專訪。說到契機,是我最近注意到了老師的個人抖音賬号。在熒幕上江老師是一個演技精湛的優秀演員,現實中他為人低調、熱愛生活,喝茶、朗誦、慢跑、抄心經、到菜場買菜做飯,認真地感受着人間煙火氣。江老師用短視訊抒發着對家鄉的熱忱,用犀利和獨到的角度洞察整個演藝行業,直播中還和粉絲朋友一起就當下社會熱點現象,侃侃而談…最難能可貴的是江老師一直試圖憑借自己的力量給觀衆傳遞戲劇之外的能量,這也讓我非常想認識演員之外的江老師。
孜孜不倦,做家鄉的代言人
專訪伊始,江老師便透露自己雖在上海出生,但對武漢有着别樣的感情。因父母的工作需要,江老師很小便跟随父母來到湖北,然而,這個“外來的”湖北人卻對武漢有着異乎尋常的感情,而他和武漢的結緣不止于此。早年間,江老師不僅在李誠儒主演的革命曆史劇《武昌首義》中飾演過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熊秉坤先生,還在“辛亥革命”100周年際,參與制作了一部關于辛亥革命的紀錄片,在了解過大量的史料以及在拍攝過程中漸漸對武漢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由此産生了更深厚的感情。曾經,紀錄片中的内容也成為了現在江老師在抖音短視訊中的素材,他就這樣一直緻力于武漢這座城市的宣傳和推廣,孜孜不倦的做着家鄉的代言人。
機緣巧合,走上了演藝道路
談到為什麼會選擇做演員這個職業時,江老師竟自顧自地笑了起來:“我以前是個踢足球的!”江柏萱老師告訴我們,自己曾經是個練足球專項的,直到讀高三,湖北省話劇團到襄樊招生,本是去陪姐姐報名的他,竟在報考現場被話劇老師一眼看中,當時的他,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話劇,經過招考老師的争取和勸說,就這樣陰差陽錯,誤打誤撞,江老師走上了演藝道路,而這一演就是二十多年,并且後來在這個行業中也确實是因為自己喜歡,便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地成為了一名演員。
藝無止境,遺憾的藝術
當問及江柏萱老師對自己的哪部作品最滿意時,他直言:“沒有讓我最滿意的作品。每部戲拍完在看到成片時,又覺得自己可以演得更好,是以我們常說影視劇是遺憾的藝術。”
精益求精,對自己高标準、高要求的江老師,其實是話劇演員出身,是以他更享受話劇舞台。他說:“現在的影視劇,大多制作時間都很有限,是以演員通常要在沒有完全消化角色的情況下就開始表演,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影響作品的成色。而話劇的呈現卻完全不同,反複打磨一個作品,會讓演員心裡越來越有底,登台表演前的幾個月把人物完全融化進自己的骨髓,真正的了解了人物内心,才能準确地向觀衆傳遞情緒,塑造出成功的角色,最後再把這個作品呈現出來,這本身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
責任擔當,“德”“藝”兩開花
在談及令自己印象最難忘的作品,江老師坦言:“從業這麼多年,恰恰是拍攝過程很艱苦的戲讓我印象最深刻,對風花雪月的戲的記憶反而是模糊的。”
江老師回憶起了那一年在湘西酷暑的環境下拍攝《湘西往事》的經曆,這部劇講述的是解放戰争時期湘西剿匪的故事,拍攝中他扮演解放軍戰士全木山,是打着綁腿,背着武裝袋,扛着幾十斤的武器,在深山老林裡一跑就是一整天,每天都在中暑的邊緣,那段日子雖然很苦但很難忘。還有2008年拍攝《雪域天路》,江柏萱老師一人分飾劇中“何文伯”的一家祖孫三代,分飾三個角色本就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和挑戰,再加上拍攝過程十分艱苦,高海撥實地拍攝了整整六個多月,在四五千米的高原上進行高情緒投入的表演,不僅是對演技挑戰更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
這兩部劇雖然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關注和追捧,但恰恰是印象最深刻的,當時有六部戲同時發出邀約,還曾經拒絕了孫紅雷主演諜戰劇《潛伏》和《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不少後來大火的角色,但江柏萱老師堅稱依然不後悔。他說:“人必須要付出,雖然已經預見了拍攝條件會十分艱苦,真正拍攝時發現比想象的更苦,也總有人問我,是以拒絕了好劇本會不會後悔。我說:‘天呐,這怎麼可能後悔呢!’,演員不能隻追求名和利,演員最重要的是懂得責任和擔當。”
堅守初心,我隻是一個演員
深處演藝圈這個名利場,江柏萱老師一直堅守初心,深耕演藝事業,始終将自己定義為一個普通“演員”而非大腕“明星”。他認為,演員是一個職業,不可能隻演一種角色,是戴着角色的“面具”表演。當一個演員不停地出現在觀衆眼前,會有兩種情況:“演什麼都一樣”和“演什麼像什麼”,一個演員要盡力追求後者,可能在某一段時間觀衆會淡忘你,但當你再演一個新的角色,觀衆會感到詫異:“哦。這個演員還可以演這樣的角色。”
“如果你一直在當自己是個明星,那你就隻有明星這一個角色。那麼明星這個身份就會被“類型化”,但演員恰恰是不能被“類型化”的。是以要讓觀衆記得你演過不同的角色,而盡量不要讓觀衆過分的關注演員本身。
觀衆至上,表演有立才有破
江柏萱老師認為,表演不是隻保持一個狀态,而在于“立”和“破”:立一個新的高度,才能突破自我。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他一直在嘗試不同題材的劇集,不停地在更換人物類型,從年代劇到古裝劇再到刑偵劇,在嘗試不同角色的同時也在思考不同的表演形式,總想着能讓觀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恰恰是觀衆最認可的。
當談到有沒有自己最欣賞的演員時,他說道:“有太多讓我欽佩的演員了,比如說劉佩琦,他可以不用很紅,但當他出現在熒幕上時,觀衆會對他有一種莫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及一種期待,期待他會給觀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人生百态,見過才有資格呈現
關于诠釋角色,江柏萱老師提到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演員的見識度”。演員要有“見識度”,“不僅要往上看,更要往下看”。看向基層,看向社會中的小人物,打開見識的緯度,資訊量才會變豐滿。等到诠釋角色時,才能充分的感受人物,诠釋好人物。他始終認為,隻有在生活中看遍人生百态,才能在舞台上演出衆生百相。
教育意義,作品要有責任感
鑒片工場創始人張鴻潤說:“一部好電影,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江柏萱老師懇切地表示也特别贊成這句話。他用古裝劇和曆史劇來舉例,古裝劇以娛樂和商業收益為目标,而曆史劇則是一絲不苟地尊重和還原曆史。他坦言:“往往真實的曆史比我們閉門造車的劇情,會更加生動和飽滿,現代觀衆需要的是故事的真實性,而不是高顔值的主角。更精美的制作和為了收視率無底線的篡改史實,而刻意渲染出的跌宕起伏的劇情,除了娛樂大衆,往往就抛棄了該有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江老師還評價了今年大火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這部劇用相對客觀,相對浪漫的形式來講述革命者,讓我很感動,浪漫不一定是柔軟的,浪漫也可以是血腥的、純粹的,劇中“以吾之命換群眾之覺醒”的浪漫主義色彩,為我們呈現了一部經得起審視的優秀劇集,帶領我們走進曆史,感覺時代。”他表示:“自己最近在關注韓劇,發現近些年的韓劇已經呈現出劇情化多樣的趨勢,沒有一味的拍偶像劇,比如說《鱿魚遊戲》、《黑色太陽》、《以吾之名》,南韓已經偶像劇的占比壓縮到20%,這就使得影視劇的重點可以放在其他類型上。再比如韓劇選角的變化,近些年韓劇的主角都不再是大衆審美意義上的外表,摒棄了“唯顔值論”忽略了演員的外表,可是反觀我們還一味的在流量明星身上寄托,為了眼球效應,把戲份都集中在明星主演身上,而重要配角的戲份往往被砍,熟不知好劇恰恰是由群戲組成的。”
強健體魄,是一切之根基
演戲之外,江柏萱老師更是一個健身達人。也許是從小練習體育的緣故,江老師在社交媒體上多次提到體育對人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也有堅持健身的習慣,他懇切地說:“運動的好處可太多了!”“拿自己舉例,我會的所有運動都是自學的,在電視上看到了體育節目中的标槍比賽,我就拿家裡的曬衣竹杆綁個釘子在野外練習投标槍,後來在學校運動會上還拿了個全校第一。”
“運動的好處不僅會鍛煉出更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會訓練出更強的意志力。我發現體育專業改行的人,後來在各行各業都很成功,堅持運動會讓人有非比尋常人的堅韌度、意志力,以及樂觀的心态和随時調整心理的能力;運動可以給人帶來自信,而這份自信可以讓人克服很多困難。”
江老師還回憶起曾經和孫紅雷一起拍攝抗戰題材電視劇《刀鋒1937》。彼時,劇情需要兩人在寒冬裡席地而坐談論關于革命的熱血話題,江柏萱老師為了呈現出熱血、亢奮的狀态,提議倆人要先去做戶外運動,等到大腦皮層極度興奮時,再用真實的身體狀态演出劇情想要的熱血。最後,在真正表演中由此産生了極大的作用,呈現出的效果遠遠超出了原有預期。
演員過的是“面具人生”
在和江柏萱老師交談的這一個多小時中,我對他的印象已經不單單隻有職業演員的高标準,更讓我感觸的是他對演員之外的社會角色也有着更高的為人處世之準則。在獨善其身的同時,能夠為全行業考慮,自覺承擔起了公衆人物該有的使命和擔當,一直在緻力于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社會帶來正能量影響,作為演員,這樣的心胸和品質值得所有文藝工作者學習。
專訪最後,江老師也向我們《藝咖對話》透露了多部待播作品即将與大家見面。首部刑、經雙偵電視劇《一念無間》中,雷厲風行的刑警總隊長;當代都市正劇《落花時節》中,從改革開放中走來的父親;還有古裝武俠言情劇《且試天下》、懸疑劇《重生之門》等等,也期待江柏萱老師在今後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劇集和出彩角色。
校對|張鴻潤
藝咖對話|專稿
轉載請注明版權|鑒片工場
一部好電影,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張鴻潤sche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