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女工程師的雲栖小記:雲計算時代全面來臨

2016雲栖大會上海峰會于2016.1.20日在上海科技館順利舉辦,本次雲栖大會為參會者帶來了與衆不同的體驗。我們特約部分參會工程師,請他們來談談自己的參會收獲。

大會回顧專題(含大會視訊、演講幻燈和現場圖檔):https://yunqi.aliyun.com/2015/shanghai/review.html

2016年1月20日參加了“2016雲栖大會上海峰會”,場面很壯觀。聽了《“網際網路+”架構及實踐專場-企業級資訊系統雲化演進之路》分會場的分享,兩個主要感受:

一是雲計算時代真正從觸手不可及的雲端要全面的落地了,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無論傳統企業自身想不想改變,都需要去擁抱改變;

二是阿裡雲要全面入侵市場的決心,無論是多場大型雲栖大會高品質的舉辦,還是阿裡雲自身為雲栖大會配備的講師資源,都能看出他們在影響市場、聚攏潛在客戶上的大力投入。

分享嘉賓朗新科技林海潮說,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化有兩個驅動力:一個是客戶體驗的提高,一個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林海潮講了一個自己交電費的小故事。在幾年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突然停電了,他跑到電力局交費後被告知會在24小時之内複電,因為采用傳統it架構,不是實時計算系統,就這樣他經曆了一個沒有電,酷暑難耐的24小時。而現在的雙向電表采用的方式是以一個小時為基準,對整體資料處理。電費是實時計算,與背景同步,可以做到實時複電。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企業的it架構帶來的是不同的使用者體驗。康威定律說一個公司的産品和服務,是其自身組織結構和溝通、工作方式的反映。同理,一個企業的it架構也是其自身服務使用者體驗的反映。網際網路+的推動,正在逐漸轉變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像現在的火車票購票、網上銀行、網上挂号等生活服務類的使用者體驗都在發生着變化,更便捷、更快效、更智能,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企業的it架構在不斷地發展改變。還有一個就是技術發展的趨勢,傳統的it架構都是ioe架構,過去企業的選擇性也比較少,it架構也受通用化産品限制,但是現在it技術的發展,更多的開源産品,更多的精确定位的産品,更多合适雲計算技術的出現,也在推動的着傳統企業抛棄傳統的it架構。

以前我總認為傳統企業隻有具電商性質的系統才需要去做網際網路化,去應對高并發的場景,但聽了電力的分享,其實可以看到,傳統企業做網際網路化的驅動是服務模式的改變,比如離線計算到實時線上計算,比如營業現場的服務到移動終端的服務,這些服務模式的改變勢必對後端it架構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在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今天,所有的企業都需要不斷的優化服務的模式,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比起傳統的it架構,雲能更好的服務于企業,能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就像<b>阿裡雲品牌口号—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creating value beyond computing)。</b>

傳統it架構有着成本高昂、并發能力弱、可擴充性差的特點,而雲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用雲是趨勢,也是未來的主流。那麼是私有雲還是公有雲?這個主要還是根據業務模式來。比如阿裡雲的宣傳片裡氣象局的案例。講的是氣象系統在沒有台風時根本無人問津,但是如果有台風了,就需要實時更新台風的資料,大量的并發通路。阿裡雲很好地解決了他們的技術問題,也節約了資源成本,這種場景就适合使用公有雲。如果氣象局為了一年難得一次的台風去搭建一個私有雲,一個是技術能力上未必跟得上,二個是浪費基礎架構資源,選擇這種成熟的雲服務提供商還能幫助挖掘深層次的服務價值,私有雲遠有沒公有雲好。

像電力系統是離線計算到實時計算,千萬級别資料量計算及以百萬計的高并發實時查詢以。他們面對的問題是整個服務時間内的大量計算所需要的it架構支援,在自身技術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想做服務模式轉型,成熟的公有雲服務商也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像這種場景,如果企業本身具備相關的技術能力,還是可以采用私有雲,但估計要踩很多的坑。

雲計算相關技術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很多的開源産品還在處于不斷更新的階段,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援團隊,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一直依賴廠商建設的傳統企業來說,是個比較大的挑戰。但也有例外,比如浙江移動就搭建了私有雲。手機營業廳是非常适合運作在雲上的系統,原因有三:一是活躍使用者在不斷在增長,二是需要對客戶提供實時的資料服務,三是有高并發的場景。浙江移動做為傳統企業在私有雲建的代表,證明着傳統企業自身是可以做私有雲的。在傳統企業有相應技術能力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嘗試使用私有雲。當然在傳統架構向雲平台轉換的過程中,并非是絕對的公有雲或私有雲,可以需要不同的業務場景,不同時間段的技術能力選擇混合雲以達到轉型需求。是以未來的趨勢要麼選擇像阿裡雲一樣成熟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要麼像浙江移動一樣搭建私有雲平台,或根據不同業務需求選擇混合雲。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雲計算的将迎來全面的盛世。

參加雲栖大會時深深地感受到阿裡雲要改變市場的決心。在全國辦這麼多場大型的雲栖大會,也能請來大量的實踐嘉賓,在全國做雲計算的布道。做為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大頭,阿裡雲願意投入這麼多資源去影響市場,或說引領市場對多數的雲創業公司來說都是好事,整個生态環境會越來越好,傳統企業對雲的認可,或對雲架構的轉型也在加速。

在會場最令我深刻的一句話是宣傳冊上寫着:我們的使命,做世界一流的中間件。特别是阿裡中間件首席架構鐘華(花名:古謙)分享時提到運維百分之八九十工作是可重複的,通過自動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員的投入、人為錯誤。在2015年雙11備戰中,由于對自動化環境的充分準備,壓力測試投入由2000人參與測試降低到了之前人數的1/16。我猜想,阿裡雲跑出來做中間件産品,是不是多出來的人沒地放了就來做産品了。現在國外的中間件産品在中國的市場占用率高達50%以上,這也意味着有大量的相關從業人員。

做為一個傳統商用中間件産品的運維工程師,他們的出現對我們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沖擊。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更成熟更自動化的産品出現改變運維工程師熬夜次數,減少機械重複的工作量。做運維如果能做到自動化,不要靠堆人搬磚也不失為時代的進步。

<b>我們要擁抱改變,而不是害怕改變。</b>

<b>

</b>

<b>關于作者</b>

美女工程師的雲栖小記:雲計算時代全面來臨

陳愛珍,dba+社群中間件雲使用者組聯合發起人,上海中間件使用者組負責人,新炬網絡技術專家,7年運維經驗,涉及電信、金融、稅務等行業,精通主流中間件技術,精通以業務為導向的端到端性能優化,熟悉私有雲平台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