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使用hostname指令——修改主機的名稱

hostname指令不僅可以用于顯示目前主機的名稱,還可以修改目前主機的名稱。在新登入的使用者會話(Shell環境)中,指令提示符中的主機名部分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臨時設定主機名的步驟!

主機名稱配置檔案

若要永久修改Linux系統的主機名,可以修改配置檔案/etc/sysconfig/network。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永久設定主機名的步驟!

使用ifconfig指令——修改網卡的位址、狀态

ifconfig指令不僅可以用于檢視網卡配置,還可以修改網卡的IP位址、子網路遮罩、也可以綁定虛拟網絡接口、激活或停用網絡接口。

修改網卡的IP位址、子網路遮罩。格式如下:

ifconfig 網絡接口名稱 IP位址 [ netmask子網路遮罩 ]

ifconfig網絡接口名稱 IP位址[ / 子網路遮罩 ]

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臨時設定IP位址的步驟!

為網卡綁定虛拟接口。格式如下:

Ifconfig 網絡接口名稱:序号 IP位址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網絡接口配置檔案

網絡接口的配置檔案預設位于目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中,檔案名格式為“ifcfg-XXX”,其中“XXX”是網絡接口的名稱。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設定永久IP位址的步驟!

禁用、激活網絡接口

需要臨時禁用或者重新激活指定的網絡接口時,需要結合“down”、“up”開關選項。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啟用、禁用網絡接口配置

在RHEL5系統中,當修改了網絡接口的配置檔案以後,若要使新的配置生效,可以重新啟動network服務或者重新開機主機。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如果隻是想禁用、啟用某一個網絡接口(而不是所有接口),可分别使用兩個接口控制腳本ifdown、ifup。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域名解析配置檔案

指定為本機提供DNS解析的伺服器位址

/etc/resolv.conf檔案中記錄了本機預設使用的DNS伺服器的位址資訊,對該檔案所做的修改将會立刻生效。Linux系統中最多可以指定3個(第3個以後的将被忽略)不同的DNS伺服器位址,優先使用第1個DNS伺服器。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resolv.conf檔案中的“search localdomain”行用來設定預設的搜尋域(域名字尾)。例如:當通路主機“localhost”時,就相當于通路“localhost.localdomain”。

本地主機映射檔案

/etc/hosts檔案中記錄者一份主機名與IP位址的映射關系表,一般用來儲存經常需要通路的主機的資訊。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對于經常通路的一些網站,可以通過在/etc/hosts檔案添加正确的映射記錄,減少DNS查詢過程,進而提高上網速度。當然,若添加了錯誤的映射記錄,則可能會導緻網站通路出現異常。另外,正因為hosts檔案隻儲存在本地,是以其中的映射記錄也隻使用于目前主機,而無法作用于整個網絡。

DHCP自動擷取IP

插入RHEL5的系統安裝CD光牒,挂載到/media目錄下,然後進入到目錄中,安裝dhcp-3.0.5-23.el5.i386.rpm軟體包。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建立住配置檔案conf

Dhcp服務的主配置檔案位于/etc/dhcpd.conf,但是該檔案中預設并不包含任何有效配置,需要管理者手動建立。這是管理者可以根據檔案中的提示,參考配置檔案範本建立的dhcpd.conf檔案。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根據要求編輯配置檔案conf。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啟動dhcpd服務。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使用DHCP用戶端。

編輯網絡接口配置檔案,修改或添加“BOOTPROTO=dhcp”配置行。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然後重新加載配置檔案或者重新啟動network服務即可。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在Linux客戶機上,使用dhclient工具來測試DHCP伺服器。若直接運作dhclient指令,則dhclient将嘗試為除回環接口lo以外的所有網絡接口通過DHCP方式申請新的位址,然後自動轉入背景繼續運作。

當然,測試時可以指定一個具體的網絡接口,并結合“-d”選項使其在前台運作,測試完畢後按Ctrl+C組合鍵終止。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需要通過dhclient指令釋放擷取的IP租約時,可以結合“-r”選項。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Linux客戶機通過DHCP伺服器擷取IP位址

在Windows客戶機上将擷取IP位址的方式改為自動,并将網卡禁用一下,然後再啟用。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打開cmd指令字元,輸入指令“ipconfig /all”,此時可以看到擷取到的IP位址資訊。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如果想釋放之前擷取到的IP位址,輸入指令“ipconfig  /release”。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如果想重新擷取到IP位址,輸入指令“ipconfig  /renew”。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這是在Windows客戶機上從DHCP伺服器擷取IP位址

使用route指令——檢視路由表條目

Linux系統中的路由表決定着從本機向其他主機、其他網絡發送資料的去向,是排除網絡故障的關鍵資訊。直接執行route指令可以查目前主機中的路由表資訊,在輸出結果中,Destination列對應目标網段的位址,Gateway列對應下一跳路由器的位址,Iface列對應發送資料的網絡接口。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若結合“-n”選項使用,可以将路由記錄中的位址顯示為數字形式,這可以跳過解析主機名的過程,在路由表條目較多的情況下能夠加快執行速度。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使用route指令——添加、删除靜态路由記錄

添加、删除到指定網段的路由記錄

通過“route  add”操作可以添加路由記錄,結合“-net”選項指定目标網段的位址,結合“gw”選項指定下一跳路由器的IP位址。需要注意的是,預設網關的IP位址應該與本機其中一個接口的IP位址在同一個網段内。

例如,若要使本機通路另一個網段182.168.3.0/24的資料包都發給192.168.4.254,可以執行以下操作,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通過“route del”操作可以删除路由記錄,隻要結合“-net”選項指定對應路由記錄中目标網段的位址即可。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添加、删除預設網關記錄

添加、删除預設網關記錄時,與添加、删除靜态路由記錄的指令格式類似,但指定目标網段時隻需簡單地使用“default”表示即可,無須再使用“-net”選項指明網段位址。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使用netstat指令——檢視網絡連接配接情況

通過netstat指令可以檢視目前系統的網絡連接配接狀态、路由表、接口統計等資訊,是了解網絡狀态及排除網絡服務故障的有效工具。

-a:顯示目前主機中所有活動的網絡連接配接資訊(包括監聽、非監聽狀态的服務端口)

-n:以數字的形式顯示相關的主機位址、端口等資訊。

-r:顯示路由表資訊。

-l:顯示處于監聽(Listening)狀态的網絡連接配接及端口資訊。

-u:顯示UDP協定相關的資訊

-t:檢視TCP協定相關的資訊

-p:顯示與網絡連接配接相關聯的程序号、程序名稱資訊(該選項需要root權限)。

例如:檢視本機中是否有監聽“UDP67”端口(即dhcpd服務)的服務程式,輸出資訊中包括PID号和程序名稱。如圖所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

使用traceroute指令——跟蹤資料包的路由途徑

使用traceroute指令可以測試從目前主機到目的主機之間經過了哪些網絡結合,并顯示各中間結點的連接配接狀态(響應時間)。對于無法響應的特點,連接配接狀态将顯示為“*”。

Linux基礎網絡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