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大會】行在:6年大資料實踐中我們所踩過的坑

雲栖大會将在2016年1月20日登陸上海。雲栖大會上海峰會提供六大分論壇(包括金融、平台建構、創業與生态、網際網路+、大資料、政務雲安全等)、46+場高濃度演講、4場開放實驗室,近百位一線技術專家現場互動。

為了讓大家更多了解雲栖大會上海峰會情況,我們對相關分論壇出品人進行了系列采訪。本期采訪嘉賓——阿裡雲數加工場的張金銀(花名行在),雲栖大會上海峰會《大資料》出品人。

【雲栖大會】行在:6年大資料實踐中我們所踩過的坑

阿裡雲大資料資深專家張金銀

<b>雲栖社群:請簡單介紹下工作經驗,以及策劃《大資料》論壇的初衷是什麼?</b>

<b>

</b>

行在:來阿裡之前,是軟體研發、dba和數倉。來到阿裡已經11年,從中文站事業部的數倉、b2b dw到cdo,到資料事業部,主要都是從事和資料相關的工作。作為雲栖大會上海峰會《大資料》出品人,希望普惠大資料,讓大資料為人人可用。

<b>雲栖社群:大資料是dt時代的核心。在你看來,大資料技術發展與行業實踐的困難和挑戰在哪些方面?</b>

行在:主要有兩大類挑戰,其一是大資料的底層技術掌握在巨頭手裡;并且很多巨頭不願意分享,普通的創業團隊無法使用這些核心技術;其二是現在行業内大資料喊的比較多,但成功案例不多,人人都知道資料有價值,但還有幾方面的問題,比如缺少核心的加工技術,無法把石油變成汽油;缺少掌握加工技術的人才;資料的融合、交易、分享還存在一些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安全問題;定價問題;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等。

<b>雲栖社群:阿裡的演講中,有什麼亮點可以提前分享?</b>

行在:有四大亮點,大家可以提前關注下:數加的使命:普惠大資料;數加實際上是集阿裡6年在大資料的領域經驗和技術之大成;<b>我們會分享6年來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幫助其他企業避免同樣的問題</b>;三年1萬億的合作夥伴計劃。

<b>雲栖社群:大資料行業屬性明顯。《大資料》論壇還包括音樂、物流、水利、金融、娛樂等多方面行業實踐的分享,哪些會是共性技術需求?哪些是個性應用場景?</b>

行在:數加底層的平台都是共性需求,但隻解決這些共性需求是遠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是以我們必須聯合行業内的top服務商,發揮雙方的共同優勢,一起服務好最終使用者。在我看來,共性需求如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安全;資料加工能力;展現和分析能力;資料挖掘能力等。個性場景則比較明确,場景衆多,比如:交通預測;城市積水深度預測;充電樁選址;風力發電站選址;智慧水利,智能客服等。

<b>雲栖社群:從大資料産業發展來說,你認為有哪些新的技術趨勢值得關注?</b>

行在:大資料産業迅猛,資料技術已經平民化,業務人員可以任意對資料進行分析,挖掘,讓這些不是資料工程師的專利,而是平民可用。此外,還有四個方面:

資料自動關聯,模組化自動化,減少人工模組化等;

資料連接配接的技術;大資料的核心在于連接配接;

可視化展示的技術;

資料安全,系統安全。

<b>雲栖社群:如果企業想建構優秀大資料團隊,你有什麼建議?</b>

行在:優秀大資料團隊由三類成員組成:

技術人員:關鍵是能把問題轉化成技術方案的能力;

行業專家:核心能力是能了解行業和客戶痛點,并且能從資料的角度提出解決方案;

産品經理:能了解問題,沉澱出好的資料産品;

要建構好團隊,這三類人的成長必不可少。

<b>雲栖社群:哪些聽衆最應該了解這些話題?《大資料》論壇可以幫助聽衆解決哪些問題?</b>

行在:以後每個生意都是資料生意,是以我認為大家都要了解。我希望通過這個論壇,能普惠和普及大資料,揭開大資料的神秘面紗,讓人人皆可以了解,使用,受惠于大資料。

雲栖大會上海峰會官網(含報名連結):http://yunqi.aliyun.com/

《大資料》論壇議程:

【雲栖大會】行在:6年大資料實踐中我們所踩過的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