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語言/指針

jni java本地開發接口

jni 是一個協定

這個協定用來溝通java代碼和外部的本地代碼(c/c++).

通過這個協定,java代碼就可以調用外部的c/c++代碼

外部的c/c++代碼也可以調用java代碼

* 輸出

* c調用java的hello

* c的基本資料類型

char, int, float, double, long, short, signed, unsigned

C語言/指針

#java的基本資料類型長度

* byte:1

* short:2

* int:4

* long:8

* boolean:1

* char:2

* float:4

* double:8

#c的基本資料類型長度

* long:4

* char:1

* 輸出函數

 * 輸入函數

 “*”的三種用法

1. 乘法

2. int* p:定義一個指針變量p,p中存放一個記憶體位址,這個位址所存放的資料規定是int型

3. *p:取出p中儲存的記憶體位址存放的資料

* 指針和指針變量的關系

  指針就是位址,位址就是指針

  位址就是記憶體單元的編号

  指針變量是存放位址的變量

  指針和指針變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但是要注意: 通常我們叙述時會把指針變量簡稱為指針,實際它們含義并不一樣

* 為什麼使用指針

  指針的重要性

  直接通路硬體 (opengl 顯示卡繪圖)

  快速傳遞資料(指針表示位址)

  傳回一個以上的值(傳回一個數組或者結構體的指針)

  表示複雜的資料結構(結構體)

  友善處理字元串

  指針有助于了解面向對象

* 值交換(值傳遞: 所有語言所有平台,都隻有值傳遞,引用傳遞傳遞的值是記憶體位址)

* 主函數取子函數的值

* 數組入門

* 指針長度

* 堆 棧

##棧

* 系統自動配置設定和釋放

* 儲存全局、靜态、局部變量

* 在棧上配置設定記憶體叫靜态配置設定

* 大小一般是固定的

##堆

* 程式員手動配置設定(malloc/new)和釋放(free/java不用手動釋放)

* 在堆上配置設定記憶體叫動态配置設定

* 一般硬體記憶體有多大就有多大

C語言/指針

堆和棧的差別:

1.申請方式

棧:   

由系統自動配置設定.例如,聲明一個局部變量int  b; 系統自動在棧中為b開辟空間.例如當在調用涵數時,需要儲存的變量,最明顯的是在遞歸調用時,要系統自動配置設定一個棧的空間,後進先出的,而後又由系統釋放這個空間. 

堆:   

需要程式員自己申請,并指明大小,在c中用malloc函數   

如char* p1  =  (char*) malloc(10);   //14byte

但是注意p1本身是在棧中的.

  2  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棧:隻要棧的剩餘空間大于所申請空間,系統将為程式提供記憶體,否則将報異常提示棧溢出。   

堆:首先應該知道作業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閑記憶體位址的連結清單,當系統收到程式的申請時,    會周遊該連結清單,尋找第一個空間大于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将該結點從空閑結點連結清單中删除,并将該結點的空間配置設定給程式,另外,對于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記憶體空間中的首位址處記錄本次配置設定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确的釋放本記憶體空間。另外,由于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将多餘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閑連結清單中。   

3.申請大小的限制   

棧:在windows下,棧是向低位址擴充的資料結構,是一塊連續的記憶體的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棧頂的位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在windows下,棧的大小是2m(vc編譯選項中可以設定,其實就是一個stack參數,預設2m),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餘空間時,将提示overflow。是以,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位址擴充的資料結構,是不連續的記憶體區域。這是由于系統是用連結清單來存儲的空閑記憶體位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連結清單的周遊方向是由低位址向高位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拟記憶體。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4.申請效率的比較:   

棧:由系統自動配置設定,速度較快。但程式員是無法控制的。   

堆:由malloc/new配置設定的記憶體,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産生記憶體碎片,不過用起來最友善.   

 5.堆和棧中的存儲内容   

棧: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位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注意靜态變量是不入棧的。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位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式由該點繼續運作。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位元組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内容有程式員安排。   

6.記憶體的回收

棧上配置設定的記憶體,編譯器會自動收回;堆上配置設定的記憶體,要通過free來顯式地收回,否則會造成記憶體洩漏。

  堆和棧的差別可以用如下的比喻來看出:   

使用棧就像我們去飯館裡吃飯,隻管點菜(發出申請)、付錢、和吃(使用),吃飽了就走,不必理會切菜、洗菜等準備工作和洗碗、刷鍋等掃尾工作,他的好處是快捷,但是自由度小。   

使用堆就像是自己動手做喜歡吃的菜肴,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 棧上配置設定的就是靜态記憶體,堆上配置設定的就是動态記憶體

學号管理系統

* 多級指針

* 結構體(長度會自動補齊)

* 聯合體(長度取最大的那個)

* 枚舉

* 自定義類型

ndk\platforms\android-19\arch-arm\user\include\jni.h中有c語言和java語言之間的翻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