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24小時 | 蕪湖,趕上了“末班車”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豔美

城市24小時 | 蕪湖,趕上了“末班車”

圖檔來源:蕪湖釋出

蕪湖軌道交通1号線來了

11月3日,蕪湖軌道交通1号線将正式開通營運。據“蕪湖釋出”消息,當日11時開始,市民即可進站購票乘車,體驗到全國首個全自動運作跨座式單軌的安全、美觀、環保、便利、舒适。這也标志蕪湖即将正式跨入軌道交通時代。

2016年,蕪湖軌道交通項目一期工程獲國務院準許,蕪湖成為全國第40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在曆經長達兩年多的制式比選,在全面分析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等多種制式的經濟技術參數後,蕪湖确定軌道交通制式為跨座式單軌,要建成全國首個以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為主幹線路的城市軌道交通網。

蕪湖軌道交通1号線、2号線一期項目,是蕪湖市城市建設發展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财政部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也是安徽省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ppp項目。

有分析指出,蕪湖市南北距離40餘公裡,是典型的沿江帶狀城市形态,修建輕軌不僅能緩解局面交通壓力,縮短城市組團之間的距離,還能促進要素快速流動,助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繼而完善城市功能,讓蕪湖更好地融入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解讀:今年上半年,河南洛陽、浙江紹興先後開通地鐵,蕪湖也終于進入了單軌開通倒計時階段。國家發改委網站資料顯示,自2016年蕪湖、紹興、洛陽拿到城軌交通建設“入場券”之後,至今沒有新釋出任何一個城市首輪城軌交通獲批的資訊。

就在日前,《中國經營報》報道,“十四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将進一步細化城軌審批條件,不受理不具備條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級市的首輪建設規劃;同時規定開通營運三年後客流不達标的,不能上報新一輪建設規劃。可以說,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門檻提高、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蕪湖是一個趕上“末班車”的幸運兒。

值得注意的是,蕪湖軌道交通建設沒有選擇地鐵,而是采用全新的輕型跨座式單軌系統。在相關領域專家看來,軌道交通制式的選擇主要與城市人口和長期客流量,即未來預測客流有關。跨座式單軌造價低,每公裡造價在1億元左右,與地鐵相比“劃算”很多。

同時,跨座式單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80公裡,運能運量适用于城區人口100至300萬的城市骨幹線路需求。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蕪湖常住人口為364.4萬人。

國家發改委:推動大城市加快發展老年助餐、居家照護服務

國家發改委11月2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闆上水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若幹意見》提出,推動公共服務機構、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輻射所有城鄉社群,推進社群物業延伸發展基礎性、嵌入式服務。推動大城市加快發展老年助餐、居家照護服務,力争五年内逐漸覆寫80%以上社群。支援城市利用社會力量發展托育服務設施。推動建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統籌城市生活服務網點建設改造,擴大網點規模,完善網點布局、業态結構和服務功能。

國家級經開區新考核評價辦法出爐:對外開放權重達30%

商務部11月2日消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準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已于近日印發,當中按照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統籌協調和發展品質設定五大類一級名額,30項二級名額。其中,“對外開放”一級名額包括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進出口總額以及相關占比、增速等7項二級名額,賦予30%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利用外資、對外貿易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積極發揮開放平台作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深圳72項目列入“紫線”規劃修編

深圳特區報11月1日消息,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日前公示了新編制的《深圳市城市紫線規劃(修編)》,進一步加強已公布曆史建築和曆史風貌區的保護,72個項目劃入範疇。城市紫線是經當地政府核定公布的曆史建築、曆史風貌區等曆史文化遺産需要保護和建設控制的地域界線。

深圳城市紫線保護範圍,與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一緻,涉及10個區(新區),主要包括建築本體、必要的景觀環境及構築物。修編的72個項目,既有寶安沙井古墟、龍華鳌湖村、羅湖湖貝南坊、大鵬南澳墟等曆史風貌區,也有羅湖國貿大廈、福田上海飯店、南山同樂檢查站、光明糖廠等曆史建築。

“鼓勵儲存一定數量生活必需品”刷屏,商務部回應

商務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一句話引出網友各種猜測,引起熱切讨論。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回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生活物資貨源充足,供應應該完全有保障。

他表示,前一段時間,受異常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蔬菜價格持續上漲,給廣大城鄉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商務部專門印發通知,目的在于督促各地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加強貨源組織,暢通産銷銜接,提前采購耐儲蔬菜,與基地簽訂蔬菜供貨協定。

此外,通知要求,北方省份要按時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儲備計劃,南方省份要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完善蔬菜儲備;及時投放肉類、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儲備,補充市場供應;充分利用大型連鎖商貿企業網絡優勢,保障商貿供應網絡正常營運;及時釋出商品市場供求和價格資訊,穩定社會預期;若個别地方因疫情防控采取封閉管理措施,要迅速公布保供網點貨源、位址、聯系方式等資訊,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品采購需求。

《中國縣域旅遊競争力報告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浙江占比近三成

11月2日,競争力智庫、中國經濟導報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北京聯合釋出《中國縣域旅遊競争力報告2021》。

報告顯示,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平均實作旅遊總收入156.16億元,恢複至疫情前的76.5%;平均接待遊客1530.48萬人次,恢複至疫情前的79.3%;遊客人均單次消費1020元;旅遊總收入與縣域地區生産總值之比平均為60.3%,較疫情前下滑31.8個百分點。

據悉,中國縣域旅遊競争力評價對象為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1871個縣域(不含縣級市轄區)。按照省份分布,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分布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浙江(30個)、四川(10個)、江西(8個)、貴州和江蘇(同為7個)、湖南(6個)。

此外報告還釋出了2021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名單,按照省份分布,排名前列的分别是湖南、四川、貴州(均有8地入圍),廣西、雲南(7地入圍)以及浙江(6地入圍)。以下為完整名單:

城市24小時 | 蕪湖,趕上了“末班車”

七萬家民企自評營商環境最佳省市 十地上榜

11月1日,全國工商聯釋出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報告。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秘書長趙德江表示,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度連續三年持續上升。2021年超過七成的樣本企業認為所在城市總體營商環境較去年有所改善。

在這項為期三個月、覆寫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69120家大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調查中,全國樣本企業自行填寫了印象中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和城市。按照填報結果,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得票最高,成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杭州、廣州、蘇州、南京得票最高,成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按照2021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計算總得分,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山東、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城市(不含直轄市)依次是杭州、溫州、蘇州、深圳、甯波、青島、南京、廣州、長沙、成都。

報告稱,企業對所在城市“五大環境”百分制評分中,法治環境得分最高、政務環境得分第二,要素環境、創新環境得分均較去年有所提升,僅市場環境得分略有下降。

中組部選派,130名幹部“空降”海南

據海南日報11月1日從海南省委組織部獲悉,中組部繼續選派第四批130名優秀幹部在海南挂職,持續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此批110名挂職幹部整體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均有大學大學以上學曆,其中博士30人、碩士57人,共占79.09%。

所有挂職幹部均安排到與自貿區(港)建設密切相關的崗位工作,其中59名幹部安排到35個省直機關工作;17名幹部安排到12個市縣工作,其中10名幹部在10個市縣(區)黨政上司班子中擔任職務;30名幹部安排到17個企事業機關工作;4名幹部安排到3個省屬法定機構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