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人士稱,收購完成後,阿裡将長期保持對百世快遞中國區的接口不變。
文 | 段旭
編輯 | 宋玮 管藝雯
10 月 29 日,極兔速遞(以下簡稱極兔)和百世集團( nyse:best )達成協定,将以 1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百世集團旗下的百世快遞中國區業務。
本次交易為純現金交易,預計将于 2022 年上半年完成。百世将會在近期收到一筆 6 億美元的現金。交易完成後,百世集團的創始人周韶甯将會退出百世快遞中國區的董事會。此外,本次交易不涉及百世集團的快運和海外快遞等業務。
此前《晚點 latepost》曾報道過,今年極兔的日單量曾經一度逼近 3000 萬,而後有所回落。目前,極兔日單量在 2000 - 2200 萬之間。百世集團本年度二季度财報顯示,其快遞業務在當季完成了 23 億件,即日單量約在 2500 萬。一名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兩者合并後的日單量約在 4600 萬單,占市場佔有率的 14% 。
根據海通證券 9 月份最新報告, 14% 的市場佔有率使極兔僅次于中通、韻達和圓通,成為中國第四大電商快遞公司,有望進入中國快遞業的第二梯隊。
三十年前中國民營快遞誕生時,市場上曾經有衆多的參與者。多年整合之後,快遞行業形成了以 “四通一達 + 京東和順豐” 為主的格局。過去十年,這一格局保持了基本穩定,直到極兔崛起。如收購完成,新格局将變為 “三通一達一兔 + 京東和順豐”。
以極兔收購百世為節點,快遞行業可能将會進入新一輪的整合期。
一場膠着的收購
極兔收購百世并不容易,第一關是價格。
已經在美股上市的百世最近幾年股價低迷,市值從 ipo 之時的 43.3 億美元,跌至目前的 8.2 億美元(截至 10 月 28 日收盤)。
占據百世集團營收近六成的中國區快遞業務近年來持續虧損,并且還在加速擴大:2020 年二季度,百世集團的虧損還隻有 3090 萬元,但到了今年的二季度,百世的虧損就擴大到了 4.66 億元。
但市值隻有 8 億美元的百世,把自己最大的虧損來源賣出了 11 億美元。
一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極兔看中了百世的資源和人才。一方面,極兔在下沉市場網點多,而百世則在一二線城市有比較深的積累,兩者能力有一定的互補;另一方面,正在中東和拉美等地開拓市場的極兔,看上了百世擁有的這支成建制、經驗豐富的隊伍。
“極兔已經做好了準備,收購完成後,就在百世内部征召自願出海的人。” 上述人士表示。
據《晚點 latepost》了解,面對唯一競價者極兔,百世一度給出了 16 億美元以上的報價。
整個交易過程中,極兔和百世兩方無法在價格上達成一緻。直到協定簽訂前一天,雙方才最終敲定金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百世集團希望能夠多賣一些錢,以支撐自己快運和海外快遞業務的未來發展。
第二關則是阿裡。進入中國之後,因為極兔與拼多多之間的暧昧關系,阿裡一直對和極兔的合作較為極為謹慎。至今極兔仍未接入阿裡系任何電商平台。
但極兔一直想要接入阿裡系電商平台,近期尤其迫切:是拼多多的訂單幫助極兔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但今年二季度之後,拼多多本身的使用者量和訂單量增長也快要觸及天花闆了。拼多多近期财報顯示,從去年年中到今年年中,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達到 8.49 億,而根據年國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資料,中國網民規模才 9.89 億,拼多多的滲透率已經超過 86% 。
據了解,今年年初,極兔創始人李傑曾經與阿裡集團菜鳥網絡的 cfo 劉政面談,商議接入阿裡體系的事宜。雙方相談甚歡,但阿裡最後依然沒有答應李傑的要求。
一名極兔内部人士對《晚點 latepost》表示:“我們一直在跟阿裡講,你做好你們的電商,我做好我們的快遞,生意上的事還是要當生意看。”
已在阿裡體系内的百世成為了極兔的突破口。
阿裡是百世最大的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高達 37% ,高于創始人周韶甯的 12% ,董事會投票權則達到 46.2% ,略低于周韶甯所持的投票權。并且,阿裡也是百世最重要的訂單來源。對于這筆收購案,阿裡的态度很關鍵。
從 2017 年開始,市場上就不斷有傳聞稱百世集團将會出售快遞業務。這些傳聞多數無疾而終。在今年反壟斷的大背景之下,阿裡态度有所松動。今年 9 月,路透社報道稱,阿裡正在考慮出售其在百世集團的股份。
據《晚點 latepost》了解,本次交易中阿裡最終并沒有出售自己在百世集團的股份。消息人士稱,在百世的斡旋下,極兔、百世和阿裡三方在收購前達成了協定:收購完成後,阿裡将會長期保持對百世快遞中國區的接口不變,而百世快遞中國區将會保持獨立品牌營運。
這看上去是一個三赢的交易:阿裡得到了 “面子”,極兔得到了 “裡子”,而百世則得到了下一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
快遞行業進入新一輪整合期
一名資深快遞業内人士表示,合并之後的重點會是縮減虧損。收購完成後,極兔将會花大力氣進行網點合并和客戶合并的工作。
成立 18 年,百世快遞 “有 70 萬名員工參與日常業務營運”。而據極兔官網,目前其在全球 “擁有近 35 萬名服務人員”。兩家公司及其加盟商,在中國大陸境内雇傭的員工在 100 萬左右。極兔收購百世快遞中國區,不是中國商業并購史上金額最大的并購之一,但會是涉及員勞工數最多的并購之一。
上述業内人士預測,收購完成之後一段時間内,極兔加上百世的總單量不僅不會上升,還會經曆一段時間的下滑。
2020 年新冠疫情之後,國内快遞行業又一次爆發了價格戰,核心區域義烏的快遞價格曾經低至 “ 1.3 元全國包郵” 的水準。價格戰甚至牽連到了素來以經營狀況良好而著稱的順豐:今年一季度,順豐上市後首次出現虧損,達到了 9 億元,公司創始人王衛在股東大會上為此道歉。
盡管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打了快二十年,但所有業内人士都認為這一輪跟此前的都不一樣。“過去怎麼打,通達系還是通達系,但是這一輪一定是要打到有人退出為止的。” 另一名資深快遞行業人士認為。
導緻競争如此激烈的原因有很多,核心卻隻有一個:2021 年,來自阿裡系電商平台的快遞訂單近十年内首次跌破 50% 。
過去,阿裡一直試圖整合整個快遞行業,為此它專門成立了菜鳥網絡。阿裡也入股了通達系所有成員。以往每次價格戰打到接近失控的程度,阿裡都會積極介入。
阿裡對于快遞行業的話語權相對下降,再加上極兔這樣非通達系企業的加入,阿裡不再具有調停價格戰的能力。
“這樣發展下去,行業裡的弱勢公司,要麼自然死亡,要麼被收購合并。結果是一樣的,就是頭部玩家會更少。” 一名快遞行業研究者認為。
外部力量也在推動快遞行業的整合。激烈的價格戰已經嚴重影響了所有快遞從業者的收入,特别是最底層的 300 多萬名快遞員。
2020 年初,中國郵政快遞報社釋出的報告稱,75.07% 的快遞員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下。多數快遞員則反映說,去年以來,雖然派件量大幅增加,但因為他們單票派費從 2 元降到了 1.2 元,收入不升反降。
為保障快遞員的合法權益, 7 月,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8 月,通達系和極兔同時宣布,全網末端派費每票上漲一毛錢。但行業内人士普遍認為,不終結價格戰,快遞員的收入無法有根本性提升。
在此情況下,今年 8 月,中國商務部等九部門曾聯合印發《商貿物流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其中提出稱 “支援和鼓勵符合條件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聯盟合作等方式優化整合資源、擴大業務規模”。
“政府的整體的思路是,遏制國内惡性競争,鼓勵物流快遞企業出海。” 一名快遞行業專家稱。
對于未來的整合方向,一位行業資深投資人表示,可能是 “通達系繼續被外部企業并購”。
阿裡是最可能的買家之一,它也許會收購一家或多家快遞企業。2020 年 9 月,阿裡增持申通股權至 25% 。今年年初,曾在阿裡菜鳥網絡擔任總經理的王文彬 “空降” 至申通擔任總經理,并帶來了大批阿裡系幹部,目标直指快遞數字化轉型。9 月,申通釋出公告稱,阿裡已經獲得新的購股權,最多可再購買申通 21% 的股份。阿裡距離距離控股申通隻有一步之遙了。
另一個可能的整合方向則是順豐去并購其他快遞企業。去年以來,順豐比過去更積極地介入到了電商快遞領域,不僅順豐特惠的單量大漲,而且順豐還推出了自己的加盟制快遞品牌豐網速運。收購通達系企業将會大大提高順豐在電商領域的市場佔有率。
最不可能的則是通達系内部的整合:與極兔和百世的互補不同,通達系内部的網點和客戶重合度極高,合并網絡的意義并不大。
過去快遞行業的整合,是在上遊企業影響下的 “人為” 整合。現在,快遞行業要開始以行業邏輯為中心的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