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雜談#麥田裡的守望者
——觀《守望青春》有感
有一大片麥田,有幾千幾萬個學生在上面奔跑,而老師
就是在懸崖邊上的守望者,他要把每個墜落的孩子給攔住。 ——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是鎖都能開,隻要找到對的鑰匙。
貧困家庭長大的張生在一連串的誤會之下關閉了自己的心門,在沒有外力人為幹預的情況下,很可能最後淪落為一名自閉症患者,那将會使原本捉襟見肘的家庭雪上加霜。輔導員劉威老師敏銳地注意到了這個學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把這個從大山中走出來的孩子拉到了海邊。《論語》中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厚重,沉穩,卻也封閉、停滞,而大海是遼闊深遠的,是流動變化的,劉威老師知道,山一樣倔強執拗的張生隻有沖破思想上的枷鎖,以開放包容的心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去改變,人生之路才可能改寫,所謂“上善若水”,他把自卑得快封閉的張生帶到廣闊的海邊去喊詩,去排解内心的郁積,從山到海,空間上的轉換開闊了張生的視野,而詩歌的介入無疑拓展了張生的胸襟。感謝老天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還打開了一扇窗,思想上離群索居的張生酷愛詩歌,這是他救贖自己靈魂的一束光,詩社用最盛大的場面接納他,用最熱烈的掌聲鼓勵他,張生受傷的心靈慢慢得到了平複,當然這期間需要引導、鼓勵甚至鞭策、強迫,無論哪種感情,陪伴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最長情的告白。當激動的張生用全身的力量高喊出:
我愛,我想,但不嫉妒。
我哭,我笑,但不抱怨。
我羞,我愧,但不悲歎。
我怒,我恨,但不自棄。
我是鷹——雲中有志!
我是馬——背上有鞍!
我要對着藍天說——我是青年!
痛苦、壓抑、憤懑都在這一刻得到釋放,自信、希望、陽光又重新灌注到這個年輕人的心裡。“是鎖都能開,隻要找到對的鑰匙”,老師把自己的耐心、熱情、智慧煉成了一把鑰匙,成功地打開了學生緊閉的心扉,不僅成功地挽救了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甚至還造福了一個村子,一個城鎮的成千上萬人,因為走出人生桎梏的張生後來成為了一縣之長,帶領全鎮的人走上了緻富之路。愛出者愛返,他把從劉威老師這得到的愛,以更博大的方式又傳播了出去,讓更多的人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衡量,說劉威老師功德無量也不為過,這是老師這個平凡的職業所創造的無形價值,也是其崇高意義所在。
青春的腐敗,都是從摧殘自己的身心開始的。
光線昏暗、煙霧缭繞,空氣污濁,看不出顔色的厚重窗簾低垂着,計算機密密麻麻地挨着,桌台上煙灰零食胡亂地堆着,一雙雙熬夜充血的眼睛,一聲聲激動亢奮的嚎叫,一張張扭曲變形的面孔……像一個通往地獄的入口,吞噬掉陽光、奮鬥、夢想,吐出幽暗、窒息、腐朽的味道,這就是九十年代遍布學校附近網吧的真實寫照。幾個海事大學的學生被劉威老師從幽暗的網吧帶到陽光普照的操場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方寸之間的電腦螢幕上進行無謂的厮殺,未來可想而知。荒廢的學業、颠倒的晝夜,暗淡的前途,不是所有的年輕都是充滿希望的,隻有奮鬥的才是。與人到中年位高權重者的腐敗不同,年輕人的腐敗不以大量占有别人的物質、精神為目的,他們首先傷害的是自己——自己的身體、自己的鬥志、自己的未來。是以當劉威老師喊出“青春的腐敗,都是從摧殘自己的身心開始的”這句話時,真是振聾發聩!多少人每天都在謀殺自己,一分分,一寸寸,一年年,隻要做的事情于自己的身心成長無益,就是在自殺,差別隻在于快慢。而老師的職責之一,就是避免學生傷害自己。在網吧消磨時光是錯,輕率地揮出自己的拳頭也是錯。“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智慧的劉威老師将青春沖動的荷爾蒙轉化為報效國家的豪情,将為不計後果生發的憤怒情緒變成為民族大義鍛造的果敢堅毅。于是陽光下,多了一群全力奔跑的青年;球場上,添了一隊生龍活虎的隊員;藍天下,有了一幫揮汗如雨的男子漢。當二十年後,已經升做艦長的學生引領老師參觀自己的戰艦,當船上的廣播裡傳出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的問候,那一刻,喊聲響徹寰宇,振聾發聩,令人眼含熱淚激動萬分,那是電影的高潮,又何嘗不是一個老師職業生涯的高潮,還有什麼比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更令老師驕傲的事情呢?沒有了!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高尚的,因為這兩種感情不但不以回報為目的,而且還希望自己所愛的對象超越自己,哪怕二者之間産生很大很大的差距,哪怕這種差距會将自己付出的愛顯得格外渺小甚至無足輕重,也在所不惜——那就是父母之愛和師愛。自己的學生比自己優秀,這是每一個都老師都覺得欣慰和幸福的事。
從虛度走向奮起,從迷茫走向堅定,從冷漠走向親情……在輔導員劉威老師的幫助和指引下,一代代年輕人成功地跨越了青春成長的種種“關口”。在學生的心目中,他是引領者,也是喚醒者,他偉大而平凡,嚴肅而溫暖,既堅守國家民族大義,又洞悉學生心理,甘願為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嘔心瀝血,如果每一個老師都能認識到,他們的工作将對學生們的人生、工作和生活,乃至對社會、國家、民族産生的巨大影響,明白他們身上沉甸甸的責任,那麼這個國家就一定是充滿希望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是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劉威老師,無愧韓愈《師說》中對“師者”的闡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