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龍”一直被國人視為一種吉祥物,它象征着祥瑞、好運和高貴,是以,龍的畫像廣泛出現在中國多種場合中,人們也普遍認為看到龍,就能帶來好運氣。
而現在有人對龍的畫像感到十分疑惑:因為千百年來,畫像中龍的模樣一直沒有改變,也就是說古代畫像中的龍和現代畫像中的龍幾乎一模一樣,于是他開始懷疑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過“龍”這種動物。

随着人們認知的提高,龍的存在已被看成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有兩種最像“龍”的物種現身地球,2006年,一支國家科考隊來到素有“萬祖之山”之稱的昆侖山,他們在山中無意發現了一條長像酷似龍的動物, 個頭不大,沒有眼睛,呈半透明狀。
一開始,它的出現着實把科考隊員吓一跳,還以為是一條“嬰兒龍”,後來才确定它是一種已知動物,名為洞螈, 長久居住在沒有陽光的山洞中,很少被人知道。
洞螈是世界上最像龍的生物
洞螈(proteus anguinus)是一種兩栖動物,由于沒有可見眼睛,是以又名盲螈,怪異的形狀,國外有人稱它為“人魚”,長期居住在洞穴中,幾乎沒有光照,是以身體表面沒有色素,呈現半透明粉紅色或灰色。
從外形上看,它有着凸起的額頭,平平的嘴巴,頭部後面還長有多個很龍須一樣的樹狀鰓,還有能擡起身體的四肢,看起來的确有點像畫像中的龍,但是個頭實在是太小了,成年後洞螈長度隻有40至50厘米,跟傳說中的龍的體積差距實在是太大。
由于長期生活在沒有光線的洞穴中,是以洞螈眼睛退化嚴重,慢慢被皮膚覆寫,看上去就像沒有眼睛一樣,事實上眼球仍然存在,能感受到光線強弱,因為它的皮膚幾乎是透明。但讓人不解的是,洞螈在剛出世的時候,眼睛外露,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眼睛返而萎縮進皮膚内,隻保持着對光的敏感性。
洞螈還是世界上最不愛動的動物,每年幾乎不移動,除了進食外,移動距離不超過5米,有的甚至可以10年内一動不動,一直保持着最低消耗,打破世界動物靜止紀錄,相信世界再也沒有動物比更懶了,就算是被世人稱第一懶的樹懶,也無法與它相提并論。
除洞螈以外,地球上還有另一種類似龍的生物,在2018年的時候,生物學家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發現了一種奇怪生物,頭部看起來有點像傳說中的“龍”。美國生态學家肖恩·格雷厄姆稱,該生物實 際上是罕見“蝾螈類”。
罕見“蝾螈”品種看起來很像“龍”
這一種名字為sirenidae的罕見水生蝾螈,從照片上看,sirenidae有一個最顯著特征,頭部長有多個樹狀物,看起來就像龍角和龍須一樣,是以有不少人稱sirenidae像一條“龍”,事實上它是sirenidae用來呼吸氧氣的外露鰓,跟普通魚鰓功能一樣。
sirenidae身體看起來像鳗魚,因為身上布滿大量黑斑點,就像豹斑一樣,不過它的前部有兩條細小但很發達的前肢,可以用來捉拿食物,平衡身體和輔助移動的作用,sirenidae成年體長可達0.95米,比最像龍的物種洞螈要大一些。
sirenidae的生命力可以說極強,因為它即是一種雜食性動物,也是一種肉食動物,蠕蟲,小蝸牛蝦,絲狀藻類和海草都是它的食物,食物廣泛代表生命力強。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水源條件不合适的時候,sirenidae幼蟲會把外露腮縮小成樹樁狀,當幹旱發生時,sirenidae會鑽入幹燥池塘的泥漿中,用黏液繭将自己包裹起來,進入休眠狀态,可以堅持數月不吃不喝,用以度過幹旱時期,當雨水到來後,它們會重新煥發生命。
是以,地球上存在兩種長得像龍一樣的生物,洞螈和sirenidae,這不得不讓人感歎地球物種的多樣性和超強的生存能力。
看到生命力超強sirenidae,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名字為“非洲肺魚”的物種,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堅強的魚,據說,曾經在泥巴中靠着黏液把自已封存起來後,進入休眠狀态,減少能量消耗,但随着時間推移,幾乎被烈陽曬成魚幹,但4年後的一場大雨到來後,它又奇迹般複活了。有趣的科學探索内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衆号: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