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教材印錯了。

英文單詞‘bee’上原本是蜜蜂,

這裡的配圖卻是食蚜蠅。”

12歲的崔宸溪在預習課本時

發現滬教版7年級英語教材

第95頁上的蜜蜂配圖存在錯誤

向上海教育出版社反映後

得到了肯定的回複

“确實錯了,現在的小朋友太厲害了!”

崔宸溪為教材挑錯的新聞

一經報道就沖上了熱搜

這個剛上初一的沈陽孩子

也跟着火出了圈

“這才是素質教育應有的樣子”

“認真、較真,為敢于質疑的小朋友點贊”

……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崔宸溪正在解釋蜜蜂與食蚜蠅的差別。(受訪者供圖)

網友對他不吝贊美

崔宸溪本人倒是非常淡定

他說發現課本的插圖錯誤“其實挺簡單”

“蜜蜂有兩對翅膀,食蚜蠅隻有一對,

蜜蜂的肚子是胖胖的,食蚜蠅很瘦的。

蜜蜂的觸角很明顯,食蚜蠅的不明顯。”

揪出這樣“明擺着”的差別

對平時最愛讀《昆蟲記》的小崔來說,

仿佛是件“平常事”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崔宸溪為記者指教材的錯誤處。新華社記者武江民攝

崔宸溪從小就沉迷于

樹叢花壇裡、《昆蟲記》書中

那個不一樣的生物世界:

在那裡,每隻蝴蝶都有獨特的花色

螞蟻遇到甜的東西觸角會變硬

螞蚱能跳到自己身長的近20倍那麼遠

小崔的國小班主任朱曉棠

還記得他“特别喜歡生物學,

是班裡的昆蟲專家”

但一開始,他的“癡迷”并不被所有人了解

在同學印象中,小崔最初在班上的朋友不多

那時的他總是有些孤單地

蹲在草地邊“看蟲子”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在接觸的各種昆蟲中

小崔對螞蟻最感興趣

朱曉棠為打破小崔與同學間的隔閡

專門邀請他給全班上了一堂

以螞蟻為主題的昆蟲課

“蟻後的壽命可長達20年,

但一隻離群的螞蟻隻能活幾天……”

初上講台的小崔并不怯場

熟練地介紹螞蟻的習性

自此,他成了班上的“小生物老師”

同學一見到奇怪的昆蟲

總會拍照或者幹脆捉來問他

為了觀察螞蟻的特點和習性

小崔在家裡搭起人工蟻巢

把一米高的螞蟻櫃

觀察螞蟻的顯微鏡

都塞進十幾平方米的客廳

他先後養過15種螞蟻

按照書上的“食譜”

把蘿蔔葉、花生、維生素片剁碎

給“螞蟻朋友”配“營養餐”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崔宸溪正在觀察螞蟻。新華社記者武江民攝

家裡滿眼都是“螞蟻”的影子

父母不幹預嗎?

小崔的媽媽王丹也擔心過孩子

“沉迷”螞蟻、影響學習

也曾為孩子“補習班報得少”而焦慮

但最終,她和夫妻還是決定

呵護孩子的那份“熱愛”

支援小崔“以自己的愛好為主”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崔宸溪制作的螞蟻牌化學元素周期表。新華社記者武江民攝

王丹漸漸發現,

他們的決定是正确的

興趣愛好沒影響孩子的成績

反而成了小崔主動學習的助力

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在

一次次“放飛自我”的過程中

受到激發、得到解放:

他把螞蟻畫進元素周期表

剛啃完骨頭的螞蟻代表“鈣”

頭頂閃電身穿金衣的是能導電的“銅”

小崔還手繪了一副“螞蟻象棋”

“炮”是分泌蟻酸禦敵的黃猄蟻

“馬”是善于跳躍的跳鐮猛蟻

“車”是行動迅捷的銀絲箭蟻……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崔宸溪制作的螞蟻牌象棋。新華社記者武江民攝

今年國慶假期

老師布置了一篇

以《這就是母親》為題的作文

小崔沒寫媽媽

而是寫了“蟻後是如何保護卵的”

國文老師馬英鹂評價這篇文章:

“角度新穎,打破正常

這何嘗不是一種創新意識呢?”

有了身邊人的肯定,

小崔又在爸媽的幫助下,

開通了短視訊賬号,

自信大方地與更多網友分享

關于螞蟻和昆蟲的知識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說了這麼多關于小崔的故事

并不是為了講述一段

“天才少年養成記”

而更像是在記錄一個孩子

看似“不尋常”的愛好和熱情、

他的探索和質疑精神

是如何被家長、老師、同學

乃至網友接力般保護下來

繼而散發出獨特光彩的

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侯明飛覺得

小崔上熱搜也是在提醒大人們:

“尊重孩子們的客觀差異,

以他們的興趣愛好為注腳,

讓孩子長成自己應有的,

而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我們和“給教材糾錯上熱搜”的少年 聊了聊《昆蟲記》、螞蟻和學習

采訪的最後,小崔告訴記者

他最近正忙着排練自導自演的心理劇

那是他的心理學課堂作業

“講的是一個人成名後,

受到很多關注,逐漸膨脹,

最終一事無成的故事。”

小崔說,他希望自己不會變成那個樣子

為了成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加油吧少年!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