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2020年2月12日,南韓兒童權利保障院和韓聯社開展了一場“被領養者尋親”活動。

這樣一條“尋親”新聞,揭開了一段亞洲女童領養的曆史。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韓聯社社長趙成富(左)和兒童權利保障院院長尹惠美簽署關于共同開展“被跨國領養兒童尋親”宣傳活動 圖源:韓聯社

“跨國領養”,并不新鮮,亞洲每年大約數萬名女童被跨國家庭所領養。

僅2015年這一年裡,我國就有約1.5萬兒童被美國家庭所收養。

而比中國更早開放涉外領養的南韓,曾是海外領養女童的最大輸出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收養國。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開始大批領養因戰亂流離失所的孤兒。

美國第一個著名的跨國領養提案是《霍爾特提案》。

1954年12月,俄勒岡州的霍爾特女士和丈夫哈裡得知,因北韓戰争爆發,有無數北韓孤兒過着悲苦的生活後,向美國國會緻信申請跨國領養。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霍爾特女士和丈夫哈裡收養的北韓兒童

1995年,美國通過了該提案,霍爾特也被尊稱為“領養孩子的祖母”。

她曾說過:“所有的孩子都是美麗的,隻要有人愛他們。”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霍爾特女士

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也是積極号召“跨國領養”的愛心人士。

有感于亞裔兒童被領養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她于1949年創立了美國本土第一家收養被遺棄兒童的機構,“歡迎之家”(welcome house)。

收養的5000多名孤兒中,其中半數來自亞洲,賽珍珠本人也收養了7個孩子。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作家賽珍珠,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21世紀開始,被“跨國領養”的孩子大多數從孤兒變成了棄嬰,其中女童占大比例。

超生、重男輕女、先天疾病,是大部分亞裔女童一出生就被抛棄的重要原因。

從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的很多都是棄嬰被領養後的幸福生活。

大多數人眼中,被外國家庭收養是一種幸運。

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對更高的福利和保障,這意味棄嬰的生活品質将得到改善。

而在這些美好的背後,也藏着數萬華裔的迷茫與悲傷。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因為來自中國,她被養哥槍殺

2019年8月10日,挪威一個華裔女孩在家裡被槍殺,其中頭部三槍,胸部一槍。

向她開槍的,是她的養哥菲利普·曼豪斯。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華裔女孩約翰·張佳·伊勒·漢森 圖源:看看新聞

10月7日,制造了“810槍殺恐怖案”的菲利普·曼豪斯出庭,受審時他毫無悔意。

并向警方表示他之是以槍殺領養的妹妹,隻是因為她來自中國。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菲利普·曼豪斯 圖源:看看新聞

因種族歧視而導緻的極端流血案件,在跨國領養家庭中并不是少見。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走不進領養家庭的她們,何以為家

在油管上有一個3歲的網紅meimei,黃皮膚黑眼睛的小女孩在美國家庭中的日常,播放量已經超過百萬。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meimei

這個來自湖南福利院的小女孩在2個月時,被現在的父母帶回家。

從每天養母拍攝上傳的生活視訊中,200多萬的油管粉絲一起見證了她的成長。

從牙牙學語到蹒跚學步,再到學會第一個字母,meimei像每個美國孩子一樣逐漸長大。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meimei和家人

看得出,meimei是幸運的。

因為她遇到了愛她的父母和謙讓有禮的姐妹兄弟。

和meimei一樣,被領養的遺棄兒童還有很多。

而這些被領養海外的女童們,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後續故事。

2018年,田納西州一名全職媽媽,因為夫妻關系緊張,将槍口對準了4個孩子。

這4個孩子正是他們領養的華裔兒童。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4名華裔領養子女所住的房間。

除了這些血腥案件外,身份歸屬問題,也是被領養女童的需要終身克服的問題。

在養父母家中,不論是積極幫助他們學習原生祖國文化,還是回避種族膚色問題。

他們仍會在步入社會團體後對“香蕉人”的身份存疑。

來自各界不友好的看法和種族狹隘者的蔑視,更會讓他們在異國的歲月中,心理承受重負。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被歧視的華裔身份

2014年,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亞裔女孩艾米麗·奧爾森 ,在家中以槍擊自盡結束了自己14歲的豆蔻年華。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艾米麗·奧爾森

在她短短的十幾年異國生涯中,不停受到同學言語、肢體及網絡上的侮辱,大部分是針對她的華裔身份。

這讓重獲家庭溫暖的她開始變得孤僻,直到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杭州攝影師曹夢雯的《i stand between》影集中,我們窺探到更多這這樣的例子。

“當我回到中國,人們覺得我太美國;當我在美國,人家又覺得我太中國。我到底屬于何方?”

emily roe出生于中國,在4個月大時被領養,今年已經26歲。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emily roe 圖源:《i stand between》

因為亞洲人的身份,她在白人環境成長卻被其他亞裔群體所排擠,複雜的身份關系,讓她找不到被接受的角落。

衆多回到祖國尋回家人的領養女童們,因為冷落的親情和陌生的異國文化而很難融入。

正如同紀錄片《中間地帶》中一個被領養的華裔女孩說的那樣:“我不認為自己是純粹的中國人或者純粹的美國人。不管在我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我都會處在某種中間地帶。”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圖源:紀錄片《中間地帶》

除了心理問題,被領養的亞洲女童們,還是性侵及家庭暴力的犯罪重災區。

每年被爆出的性侵監禁和毆打華裔養女的案件一直層出不窮。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被分隔在世界兩端的雙胞胎姐妹

2013年,一部bbc拍攝的紀錄片《雙胞胎姐妹》播出後,讓更多人了解了這些被領養的亞洲女童,更感動了數十萬來自全球的觀衆。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圖源:豆瓣電影

紀錄片的主角是一對中國雙胞胎姐妹。

2003年被人在紙箱裡發現,之後在福利院她們被來自美國和挪威的家庭分開領養。

在離開福利院的時候,兩個家庭驚奇地發現他們竟然是一對雙胞胎。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圖源:紀錄片《雙胞胎姐妹》

一對本來應該生活在同個屋檐下的中國雙胞胎姐妹,從此被迫分離。

兩姐妹分隔在世界兩端,過着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加州大城市的姐姐過着典型美國甜心的童年,住在挪威鄉下的妹妹則成為了森系女孩。

她們在6歲時首次相見,就像一場冒險,不管她們在做什麼,她們都會想辦法在一起。

血脈相連情感,讓她們終于找到世界上最親近的親人。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她們彼此深知,未來不太可能在一起生活了。

她們是如此不幸,因為生活變故不得不瓦解星散,但她們又是如此為命運厚愛,被兩個遠道而來的有愛家庭收養。

當初福利院的的一個決定,兩姐妹過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讓她們遇到的兩對深愛她們的父母。

因為語言不通,兩姐妹如今依靠着網絡,每周進行通話。

在春節和聖誕節,她們也會為對方郵寄自己選購的禮物。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越來越多的海外領養女童們,她們同樣選擇了用網際網路建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

在網絡上她們找到同樣經曆的對方,互相鼓勵與贊美,傾聽與傾訴她們的歡樂與煩惱。

這種形式也讓這些飄落在世界各地的領養女童,得到了融入被領養國家的機會,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

在2019年南韓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代表加拿大出戰的瑪姬•麥克尼爾長着一副典型的東方面孔和一頭黑色長發。

在本屆世錦賽上她以55.83秒的成績獲得100米蝶泳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

被海外領養的數十萬中國棄嬰:在美國的生活,沒你想得那麼幸福

瑪姬•麥克尼爾

和所有幸運的領養女童一樣,來自中國的瑪姬遇到了愛她的家人,在友好、接納與鼓勵的氛圍中成長。

在網絡與各種領養兒童社團的正向引導中,她以更好的心态融入被領養國的社會生活,身份歸屬感也沒有成為她的負擔。

更令人覺得欣喜的是,近10年來跨國領養的數字一直在降低。

從2009年的12753例到2018年的4059例,直線銳減了70%。

這意味着,亞洲貧困問題的改善和男女平等問題的矯正,有了重大進步。

在出生之時,她們沒辦法選擇父母、家庭與國籍。

在飄零異國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不幸與幸運都重新洗牌。

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這些被領養的亞洲女童在未來都将都找到無畏膚色的歸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