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毛主席最後一首詞!憂國憂民,讀後讓人潸然淚下!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曆朝曆代的詩詞大作家之間其實大多是沒有可比性的,每一首詩詞的創造都是符合當下心境而寫,好的作品自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毛主席老人家的詩詞作品向來都不是以文采見長的,他所寫的每一首詩詞都是最為貼切當時所處的環境的,他那些豪放大氣的辭藻很容易就能夠把人帶到毛主席的心境中,一同感受他的遠見卓識和寬宏胸懷。
毛主席最後一首詞
毛主席生平寫的詩詞還是很多的,抒發以天下為己任遠大志向的《沁園春·長沙》;歌頌數以萬計紅軍不畏困難、英勇奮鬥的《西江月·井岡山》;展示慷慨激昂革命豪情的《采桑子·重陽》;還有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雪》等等,作為"業餘詩詞者",毛主席所寫的詩詞不多,但每一篇都非常"精"。
毛主席生平最後一首詩詞名叫《訴衷情》,它的内容這樣寫道:"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鬓已秋;你我之輩,忍将夙願,付與東流!"
這是毛主席生平最後寫的一首贈予周總理的詩詞,寫這首詞的時候,毛主席身體早已大不如前,久日躺在病床上,手腳不麻利,但是頭腦卻異常清楚,而此時周總理情況也不理想,身患重病,行動不能自理,兩好友分隔各地養病,對于彼此的思念和牽挂卻從沒斷過。
這一首《訴衷情》是當時毛主席有感而作,作為最後一首詩詞,亦不同于前面的作品那麼激昂,更多的則是像詩詞題目一樣,憂傷纏綿。
憂國憂民,飽含深意
這首詩詞字數不多,大緻的意思也很明了:當年多少忠貞烈士為了國家,滿腔熱血投身革命,又有誰怕過犧牲呢?現在我們成立了新中國,以後的國家又要靠誰去守護呢?國家大業沒有完成,身體卻不複當年,十分疲倦了,雙鬓也染滿了白發;你和我這般人物,怎麼又能忍住将以往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呢?
在這首詞的背後,毛主席深知自己身體已經不行了,但還是預感到了革命前路的艱辛與未知,老一輩革命家紛紛離去,國家的未來将會發生什麼,毛主席心裡很是擔憂,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在詩中表達的淋漓盡緻,讀着都是滿腹淚痕,讓人潸然淚下。
毛主席曾總結過自己的一生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趕走了敵人,将日本人打回了他們自己的老窩,二是自己的所發動的"文革",點頭的人很少,搖頭的人很多,而這首詞描述的也正是那時候糾結的毛主席,天下一片紅,毛主席依舊還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來完成自己的宏圖大志,表達出自己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上司擔當。
"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一點都沒有毛病,當年毛主席率領紅軍進行萬裡長征,翻山越嶺、腳踏雪嶺、橫跨江河......最終建立革命根據地,把一個曾經支離破碎、滿腹滄桑的舊中國改革成為如今這個新興的且統一的新國都,毛主席的功績永遠是第一的,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創下了卓越功勳,毛主席一生所做的事情是永遠無法道清楚的。
作為華夏兒女,可以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但不能盲目崇尚、追逐,我們國家有着淵源的文化知識,有着先進的科技,雖然有的地方沒有做的那麼完善,但需要我們後代去逐漸實作的,需要我們攜手共同去完成毛主席的最後的殷切期盼。
結語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國家、為人民着想,在病床上都不忘和老友擔憂國家未來,對于他的願望,我們後起之輩定當不負所托,拼死守護住國家、守護住人民、守護住國家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