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賦稅是一個古老的經濟範疇,從人類發展的曆史看,稅收是與國家有本質聯系的一個配置設定範疇。它是随着國家的形成而産生的。

賦稅是古代中國王朝成立和維護統治的一大重要支柱,賦稅是國家财政的重要來源,也是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是為了維護國家機器運轉而強制征收的一種政策措施。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當私有制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時候,就已經為賦稅提供了成長的溫床,而當國家一旦建立起來,賦稅就已經有了強制征收的名義。

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主要包括,以人丁為根據的人頭稅,即丁稅;以戶為根據的财産稅,即戶調;以田畝為根據的土地稅,即田租;以及以成年男子為根據的徭役和兵役;關稅市稅等林林總總的其他雜稅。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中國的賦稅自夏代就已經開始了,但是隻是以類似于稅的概念的産物存在的,即為“貢”,據字面意思可了解為貢賦,從貝從武,以征而收。部落或者平民根據田地産出的一定比例來進行上貢。

到了商代,貢法逐漸演變為助法。助法實際為井田制度,将土地根據井字分為九份,外八田為八戶的私田,則内一田為公田,八口共耕九田,幫助國家耕做内一田的公田,内一田即為賦稅。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除上述農業賦稅外,其實在商代,我國已經出現了商業手工業的賦稅。商業和手工業在商代已經有所發展,但當時還沒有征收賦稅,即所謂“市廛而不稅,并譏而不征。”到了周代,為适應商業、手工業的發展,開始對經過關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關市之賦”,對伐木、采礦、狩獵、捕魚、煮鹽等征收“山澤之賦”。這是我國最早的工商稅收。

時間到了周代,農業稅助法又經過了一番整改,從助法演變成徹法,即為每個農戶分出一片土地,該片土地的産出數量即為賦稅,需要繳納給王室。“民耗百畝者,徹取十畝以為賦”一詞就是這個時期的真實寫照。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春秋時期,稅之一字才開始被真正提及。《谷梁傳·宣公十五年》中就有出現“初稅畝”一詞。初稅畝 是魯國實行的以“實物地租”代替“勞役地租“的一項改革 ,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畝”指井田制下農民的份地,即所謂私田,與公田即領主自營地對稱。稅畝以前是“籍而不稅”即實行助耕公田的勞役地租制,領主從農民剝削來的谷物限于籍田的收獲。由于農民勤于私田,怠于公作,導緻西周晚年以來私田生産的發展和公田生産的衰落,貴族領主不得不廢棄公田力役制,轉而向農民征收私田生産物。

到了唐朝,唐承隋制,于唐武德二年推出了租庸調制。實行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唐朝的均田制根據人丁分得田地,唐初每位成年人可分得一百畝土地。所分得的田地分為兩類:口分田和永業田。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口分田為沒有繼承權性質的土地,是屬于糧田,占所分得田地的80%。得田人死後,這部分土地是需要上交的,以備新丁再配置設定。

唐德宗建中元年,為了解決朝廷的财政困境,在宰相楊炎的主導下唐朝政府正式開始推行“兩稅法”。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于分夏、秋兩季征收,是以稱為“兩稅法”。

有關賦稅方面,唐高祖武德二年,皇帝下诏天下百姓每丁“租二石、絹二丈、綿三兩”;有關勞役方面,每個成年男性每年則需替國家服勞役二十日便可。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兩稅法”雖然将“租庸調”的賦稅和勞役加以合并分兩次繳納,但久而久之政府便慢慢将稅收制度改革的來曆忘得一幹二淨,導緻稅收項目混雜一團。

唐朝末年,因為統治集團生活的日益腐化和藩鎮割據形成的天下混戰局面,中央政府财政支付愈來愈多,入不敷出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每年在征收完兩稅之後,遇到政府要用錢和勞役的情況,免不了又要重新作出“力役之征”和“布帛之征”,然而這兩個項目在兩稅中早已征收,現在再次對這兩項作出征收勢必加劇百姓負擔。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北宋神宗時,王安石為解決以往各地田賦不均,稅戶相率隐田逃稅,于熙甯五年堅決推行的稅收方法,其主制地籍及各項簿冊,并肯定各等地的每畝稅額。要内容為:對各州縣耕地作出清查丈量,核定各戶占有土地的數量,然後根據地勢、土質等前提編

1581年,明朝張居正為了增長财政收入,把田稅、丁稅、雜稅合一,按田畝的多少征收,用銀兩交納。

至此,中國的稅收由實物開始慢慢轉向貨币。

中國古代如何收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有哪些稅種呢?

而到了清朝雍正時期,則開始實行攤丁入畝改革政策,廢除人頭稅。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

攤丁入畝的實施,直接導緻中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突破3億大關,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國人口突破4億,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為10億),奠定了中國人口大國的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