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打仗的“餘”排長又回來了

今年5月初,我從第75集團軍某合成旅交流到現機關任職,一個月後突如其來的“編餘”通知,讓我頓時産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中隊坐落山溝,整日與裝甲車為伍,出身火控專業的我,再也見不到萬炮齊發、鐵流滾滾的大片場面。然而最不适應的還是尴尬的“編餘”身份,同樣是排長,别人是一排長、二排長,而我卻似乎成了剩餘、多餘的“餘”排長。

接到“編餘”通知的那幾天,失落的我一時找不到人生的坐标,那個渴望沙場建功的自己也似乎越走越遠,于是一頭紮進書堆,希望在精神世界中找回曾經的感覺。

有一天,八班長黎達光看到我在閱讀古德裡安的《閃擊英雄》,便和我聊起書中内容。可聊到作戰理論、蘇德戰争,他一臉蒙圈的表情讓我失去了耐心和興緻。漸漸地,我沉醉于個人世界中,疏遠了身邊戰友,工作幹勁也受到影響。7月初,我帶着中隊戰士保障機關手槍射擊考核,由于覺得這項工作簡單無聊,便在靶壕入迷地看起了書,結果好幾次延誤檢靶報靶,還差點引發一起安全事故,後場指揮的參謀長一怒之下把我撤換下來,并提出了嚴厲批評。

我的萎靡不振,引起了教導員堯連鑫的注意,他主動找我談心交心:交流任職隻是換了個新戰場,編餘崗位并未抹掉軍人身份,你還年輕,隻要找準定位一定能有所作為。我默默地點着頭,感覺心裡的小火苗又燃燒了起來。

之後,上級又安排我和班長康超結成幫扶對子。康超是裝甲車維修大拿,入伍以來4次變換崗位,但他從未撂過挑子、洩過氣,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研發出了20餘項技術革新成果。面對崗位調整,他說得最多的是:個人得失算不了什麼,腦子裡應該首先裝着任務。

有一次,在執行長途機動任務時裝甲車突然趴窩,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隻見康班長當即跳下車,側耳聆聽發動機異響,迅速判斷出是蝶形閥故障,僅用10分鐘就排除了險情。當時我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和康班長相比,我平時真的在琢磨打仗嗎?

知恥而後勇。不久,中隊轉入防衛作戰訓練階段,我主動向大隊請纓,給全體骨幹上了一堂《叙利亞内戰與裝甲車戰術》的理論授課,和大家暢談參加演習的心得體會。随後,為備戰武警部隊首屆火力分隊比武,支隊組織骨幹強化集訓,擔任射擊教員的我天天泡在裝甲車訓練場,經常打電話回原機關取經求教,主動引入車載機槍射擊訓練五步法等組訓理念,有效提升了訓練成績。戰友們開玩笑說:想打仗的“餘”排長又回來了!

(楊 湛、周子翔、李 傑整理)

想打仗的“餘”排長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