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學助教向幸福出發

助學助教向幸福出發

▶幸福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文季純為市特殊教育學校受助學生發放助學金。 記者/鄭炜青 攝

助學助教,向幸福出發。10月28日,12名晚報志願者與株洲市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的3名從業人員,兵分六路,分别前往株洲市城區51所學校,為188名困難中國小生、困難教師送達463000元資助款。

助學助教,從國小到大學貧困生,還惠及困難教師

據介紹,這次助學助教項目,由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出資,株洲晚報志願者聯合會具體執行。資助的對象分别為在天元區轄内讀書的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國小生,不限戶籍,資助标準為2000元/人/學年;戶籍為天元區的貧困家庭的高中或職高學生,不限就讀學校,資助标準為3000元/人/學年;在天元區教育局轄内的中國小校貧困教師,資助标準視貧困程度,分别為3000元或5000元;戶籍為天元區的貧困家庭的大學生,資助标準為5000元/人/學年。

今年9月3日,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在金秋助學行動中,資助了40名貧困大一、大二、大三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學年,資助總金額20萬元。

志願者,戶戶走訪核實

今年4月,晚報志願者聯合會受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委托開展助學助教項目後,便組織志願者,緊鑼密鼓地對天元區轄内的中國小生及困難教師進行摸底核實,并随時接受各個學校的申報。項目負責人之一的李詠梅說:“隻要一接到申報,我們就會立即組織志願者上門走訪。”

截至今年10月18日,經全面摸底走訪,中國小校貧困生及貧困教師的名單基本确定。而就在這一天,志願者又突然接到天元區長嶺中心國小的來電,稱學校有7名困難學生需要幫助,在與基金會溝通後,志願者馬上行動,第二天就上門,對該校7名困難學生家庭進行了走訪。經核實,7名學生全部納入了資助範圍。

據介紹,此次涉及的學校共51所,41所學校均在天元區轄内,另外10所高中學校,則分别在蘆淞區、荷塘區和石峰區。為将助學助教款送達受助人手中,12名志願者響應招募,他們分别是:李詠梅、肖承英、遊溪、鄭炜青、錢強、彭芳、謝娟、周彤輝、劉小玲、宋争先、文兵、袁宏枚。

14所高中學校44名貧困學子領到助學金

12名志願者,分成六組。記者本人也是志願者,分在第一組,與我們這一組同行的,還有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文季純、天元區老幹中心主任陳楚天。

早上八點,我們約定出發。第一站為株洲市八中,該校共有4名天元區戶籍的貧困高中生。受助學生填寫回訪表、收款收據後,文季純理事長為每個受助學生發放了助學金。文季純鼓勵孩子們說:“這些資助金是天元區區委、區政府對家庭有困難孩子的一份心意。希望孩子們好好讀書,努力成才,将來有能力了,不要忘記家鄉的建設。”

下午3點多,記者又與遊溪前往北師大附中。有讀者可能會問:該生家庭有經濟能力送她讀北師大附中,為什麼還納入資助範圍?記者了解到,該生父親在其兩歲時因公身故,母親改嫁,由其爺爺奶奶撫養長大,本身是低保戶。國中三年級時,天元區幸福基金會對其資助了2000元。今年,該生通過對口招生進入該校就讀,所有費用由其爺爺奶奶承擔。

第二組的志願者錢強、彭芳,他們也是負責為高中學校(職高)的貧困學生送助學金,7個學校,共27名貧困生。10月27日,他們就提前“行動”,28日如期完成助學金送達“任務”。

天元區37所中國小校117名孩子、27名老師收到資助款

第三、四、五、六組志願者,主要負責為天元區轄内37所中國小校的困難學生和老師送“關懷”。志願者謝娟、周彤輝在第三組,他們在一天之内要“接觸”11所學校的42個學生、9個老師,其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天元區幸福教育基金會的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肖桂霞,天元區教育局派駐基金會的淩愛武老師與第四組志願者劉小玲和宋争先同行,這一組共走訪了8個學校,其中,26名學生,8名教師。

志願者劉小玲介紹,為了盡早送達,下午2點送完最後一所學校才吃中餐。秘書長肖桂霞說:“晚報志願者前期工作做得紮實,付出了很多努力,各個學校對此次資助工作也十分支援。明年,我們要從中總結經驗,彌補其中不足之處,将助學助教工作做得更好。”

臨時“加任務”;增加了兩個困難學生、一個困難教師

第五組的志願者是一對夫妻搭檔,他們是文兵和袁宏枚,他們夫妻要負責10所學校,且路程也最遠,如三門中心國小校、三門中學、雷打石學校等。在走訪過程中,他們了解到,雷打石學校有一個老師,身患癌症,家境困難,但不在本次資助範圍之列。為此,文兵夫妻又臨時給自己“加任務”,到這名困難老師家中進行了走訪。在核實情況并電話請示基金會的文季純理事長後,當場為其發放了5000元幫扶款。

項目負責人李詠梅和志願者肖承英分在第六組。在走訪過程中,他們了解到,三門鎮株木國小有一對雙胞胎,父親去年車禍身亡,母親智障殘疾。為此,李詠梅與肖承英又前往這對雙胞胎的家中核實情況,并當場墊付了4000元助學金。

基金會文季純理事長說,對于困難學生,隻要情況屬實,一定幫扶到底,直至他們家庭脫貧,或者學生本人完成學業。

(株洲晚報融媒體記者/鄭炜青 通訊員/彭程)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