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作者:二更更南京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可一書店

“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那就算不上個地方了。”

在南京,連鎖書店、舊書店、特色小書店數不勝數,書香浸潤着這座城市,勾勒出“文學之都”的氣質底色。

10月26日下午,讓人矚目的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終于拉開了試營業的序幕,南京人又多了一處詩意家園、精神栖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

當天,可一書店釋出的公衆号文章中,有一句話特别打動人:“等待一個書店,是最美的深情。”

事實也是,因為疫情的影響,讓這家書店開業一再推遲,“雖是姗姗來遲,畢竟,如約而至。”

01

作為一家以藝術書籍為主的老牌書店,可一是許多南京人的記憶。

從湖南路、南京藝術學院,再到今天的城東仙林,可一書店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但每次選址無不透露着鮮活的朝氣。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不同時期的可一書店,在南京留下的痕迹。

從地鐵二号線仙林中心站下來,跟着青春洋溢的大學生一路向北。邁過紅綠燈路口,右手邊方正的銀灰色建築體,便是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

地上4層,地下3.5層,占地面積8794平方米,這裡将服務周邊25萬在校師生和方圓五公裡居民,無疑是仙林又一座文化新地标。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可一書店外景。

從外觀來看,它的建築形态猶如一件圖書藝術裝置,靜靜躺在一片開闊的綠地上,靜待來人翻閱。

穿過綠地,北面還有一汪如鏡的湖水。這個時節,一旁的月桂香氣馥郁。此情此景,讓人心頭不由得愉悅,忍不住冒出念頭:走,讀書去!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綠地、碧湖、桂花香,這裡真是天然宜人的讀書地。

這個時候,隻需加快點腳步,乘上扶手電梯直抵負二層的可一書店,即刻便能圓夢。

02

試營業當天,走進仙林可一書店,立即被眼前巨大空間所震撼。放眼看去,都是滿滿當當的書籍。

在收銀台的背景闆上,寫着可一書店的主張——“讀書是最美的姿态”。一旁還擺放着一匹馬兒雕塑,這是南京雕塑家陳建華的作品。

陳建華在朋友圈分享,馬背上的馬鞍來自麗江喜洲古鎮馬幫後代家中,已有100多年曆史。活動當天,馬兒帶着詩和遠方奔赴到可一,見證了書店的盛大開幕。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閱讀,确實讓人靜心明目。

據書店總經理錢曉征女士介紹,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是個文化綜合體。這一點,主持書店設計的著名設計師陳衛新,給出了更具體的回答。

在書店,陳衛新介紹:“可一書店設計有美術館、文創館、小劇場、文學館、咖啡館等,這些空間的邊界都是開放的,互相聯系,組織動線轉折延續,圍繞中心服務台,形成整個書店功能空間的完整呈現。”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試營業當天,現場來了不少青春面孔。

之後,陳衛新還重點介紹了美術館和咖啡館的設計巧思。

美術館是藝術書店的重要部分,是以設計采用全内置發光膜結構吊頂,展區的采光均衡且有充分的舒适度。

咖啡館的主題是“雙城記”,桌椅家具、窗戶設計,包括喝咖啡的杯具都是“克隆”巴黎花神咖啡館。藝術與文字,閱讀與咖啡,在空間裡呼應。

陳衛新還強調:“每座城市都有兩面性,如同兩個城市的并置。也如同多元空間裡的迷屋,樓梯越多,分裂越多。人的每時每刻,都身處兩個城市之間。書店便是甄别、抵禦這種兩面性的一種工具。也許生活與藝術,生活與閱讀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書店内的美術館和咖啡館。

走進咖啡館,那些精緻吊燈、大理石咖啡桌、雪白窗簾,包括牆角的老舊鋼琴,都傳遞出優雅精緻的氣息。

題為“雙城記”的牆上,放着巴黎畫家的版畫和南京藝術家的畫作,這種巴黎和南京共情的視覺藝術、真正意義上的對話,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巴黎和南京,在咖啡館裡奇妙共存。

除此以外,可一書店内的文學館片區開設了可容納60人的閱讀空間,以及可容納12人的作家書房,用于作家和讀者互動交流。

仔細觀察這一帶牆壁,挂着範揚、孫曉雲、姚媛、吳思駿等藝術家的書畫,它們和大廳内5000多種中外文學藝術書籍一樣,可供閱讀。

這些不僅是藝術作品,同時也是藝術家們與可一書店一路友情的見證。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活動當天,可一書店上牌南京“世界文學之都”地标,意義非凡。

談起南京的文學著作,永遠繞不開《紅樓夢》。在書店内的“紅樓夢”主題文創館,傳統文化的精緻審美迎面而來。緊挨着的少兒書籍閱覽區,則是展現了童心和童趣的勃勃生機。

相信不久後,可一書店定能和仙林互相成就,共同滋養周邊文化生活!

03

試營業當天,仙林可一書店還同時推出兩場重磅文化藝術活動。

“無蔽之地·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在中心内的可一美術館開幕;根據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原著改編的明星版話劇《人世間》在可一實驗劇場舉行作家與主創對談。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活動現場。

在可一美術館,十一位90後的央美青年藝術家,經過大學、碩士、博士各階段嚴格系統的專業訓練,以畫作呈現青年人鮮活的現實體驗、所思所感。

正如藝術家吳思駿評點的:“既忠實與傳統,又有大膽創新,展現新一代學院派年輕藝術家的藝術追求以及精神風貌。”

這些年來,可一美術館一直緻力于推廣江蘇藝術名家、孵化年輕藝術家等展覽、收藏、講座等系列活動。也許這些東西是無形的,但相信它們對人、對城市的影響,日後會看得見。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在話劇《人世間》作家、評論家、主創人員見面會上,可一實驗劇場這個被巨大書架包圍的、開放式階梯空間,坐滿了熱心的嘉賓和觀衆。

據悉,這部由梁曉聲原著改編的明星版話劇《人世間》,将走進南京江蘇大劇院,連續上演四場。

活動當天,先是由主持人、評論家何同彬與著名作家魯敏,從文學角度進行對談。接着主演郭家銘、謝雲鶴、趙秦等演員登台,從各自的生命經驗與角色塑造的角度,分享話劇《人世間》創作感受,引起觀衆強烈共鳴。

随後,主演郭家銘應邀上台,演奏了他自己創作的鋼琴曲《晨》和《家》,一下子把觀衆帶進讓人遐想的音樂氛圍裡。最後,全體話劇演員和嘉賓、觀衆大合影,将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等了幾年,仙林終于等來了可一

▲活動當天,南京大學周曉虹教授、著名演員範明也來到了現場。

除了山川形勝、曆史人文等文化底蘊外,南京真正的魅力就是擁有許多書店、美術館、劇院、大學等場所,擁有一大批傑出人才的樣本。

仙林可一書店開業,将一批南京文化學者、教授、藝術家、設計師、媒體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激活,這些對城市氣質和人的影響,不言而喻。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南京,下了班去書店加餐,已經是最稀松平常的生活。

感謝像可一書店這樣的企業,堅守藝術定位的本分,幾十年如一日,不遺餘力地營造美、傳遞美、創造美。

它和南京許多書店同行一樣,為南京這座城市不斷加分,相信這種“可一”特有的文化現象,會在南京曆史上留下一筆。

撰文 ‖ 仙林布衣

視訊 ‖ 梅梅子

編輯 ‖ echo

圖檔來源 ‖ 可一書店、梅梅子

今日話題互動

你最喜歡南京哪家書店?

(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