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作者:上觀新聞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場景重制:

1982年9月,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就香港前途問題與其進行談判。鄧小平提出,關于收回香港主權問題,可以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兩制)”的方案解決。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以2660票贊成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為香港回歸後的穩定繁榮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曆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

2019年國慶檔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由七位導演共同創作的影片,片中的七個故事,取材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個曆史性經典瞬間。影片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中,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每一個中國人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懷。

《回歸》是《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第三篇章,由薛曉路編劇、導演。故事以7月1日0時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為核心焦點,展現了1997年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前期談判、準備、彩排、舉行、完成的一系列過程。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規定英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歸還香港主權,但沒有明确具體的時間。中英雙方代表團曆經十幾輪的洽談,曆時好幾個月,最終确定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具體細節。中國政府強調,英國國旗在7月1日0時0分0秒降下,中國國旗在0分0秒升起是中方的底線。0時0分0秒是一個重大的、曆史性的時刻,它意味着淪為殖民地154年的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一秒鐘都不可以遲。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圍繞着“回歸”這一重大曆史性事件,影片在叙事上以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香港主權回歸交接儀式現場指揮安文彬(王洛勇飾)為主線,以香港市民鐘表匠華哥(任達華飾)與女警察蓮姐(惠英紅飾)為輔線,雙線并行,最終在香港正式回歸的那一秒鐘彙合,影片也達到叙事和情感的高潮。雙線叙事的運用使影片從不同的社會層面和視角共同揭示出,每一位為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做出努力和貢獻的人,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是曆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片中通過“對表”這一特定動作的反複呈現,不斷增強“時間”的曆史感和重要性。片中中方指揮安文彬建議英方香港主權回歸交接儀式執行總監莫林·厄爾斯對表時,特别強調手表是按照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和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校準時間。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華哥是片中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他既是“時間”的使者,又是曆史的親曆者,起到了連接配接和紐帶的作用。多年前漂泊來港的華哥,上岸時得到了女警察蓮姐的幫助,兩人後來結為夫妻,華哥也是以成為香港市民中的一員。華哥受到特邀,為英方指揮校準手表時,用傳承自父輩的精湛技術将誤差控制在半秒之内。在蓮姐出發執勤回歸交接儀式前,他又将校準好的來自父輩的手表戴在蓮姐的手腕之上。“時間”在華哥手上,變得力逾千鈞,又情深意重。華哥那塊祖傳的手表,曆經了“時間”的滄桑,又将見證“時間”的曆史定格與燦爛綻放。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導演在極其有限的篇幅裡,精準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征和背後的故事,擴充了叙事時間的厚度和長度。更重要的是,影片通過華哥把兩地人民血脈相連的情感含蓄又深沉地表達出來。華哥和蓮姐的這條叙事輔線采用了平民視角,在視聽語言和聲畫造型上,導演不僅保留了粵語原聲,還通過啟德機場、唐樓等地域空間,捕捉到濃濃的人情味和日常生活氣息,使影片散發着觀衆熟悉的港片風格。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回歸》中的重頭戲是表現香港回歸交接儀式。香港回歸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見證之一,交接儀式的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特别是宣告主權的那一秒鐘,需要中國國旗分毫不差地到達旗杆頂部,這将是萬衆矚目的焦點。片中,升旗手朱濤(杜江飾)領銜的儀仗隊為了完成任務進行了十分艱苦的訓練。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中,英方提前了12秒結束,打亂了原計劃,中方臨危不亂實施b方案。曆史給了電影充分的表現空間和機會,朱濤在等待國歌響起時精神高度緊張,電影采用了意識流的手法,利用一組夢境鏡頭來表現他的心理空間和精神世界。雖然隻是短短12秒,但等待的每一秒都令所有人感覺極其漫長,如此焦灼的等待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懸念感和情緒張力。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當我們的儀仗隊展現出國威、軍威,當國歌響起,升旗手頂住了巨大壓力完成了任務,五星紅旗準時升起,整個短片達到了情緒最高潮。每一位觀衆都被這曆史性的一刻深深打動,祖國強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緊接着鏡頭由儀式現場切到場外煙花絢爛的維多利亞港,華哥站在天台上振臂高呼,飒爽英姿的蓮姐發出指令更換帽徽。羅大佑演唱的《東方明珠》音樂響起,這是對香港與祖國久别重逢的深情演繹,導演也在此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熱烈又深情的政治抒情。

在短短二十多分鐘的篇幅裡,導演逐一還原曆史情境,講述交接儀式背後的故事,塑造典型人物。影片還植入了很多曆史紀錄片的鏡頭,帶領觀衆重回曆史現場。曆史的時針指在1997年7月1日零點那一刻時,大會堂全場肅立,幾千雙眼睛向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行注目禮。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世界史冊的一個瞬間!國歌過後,零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曆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标志着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回歸》可能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對曆史事件表現最為直接的一個篇章,主要人物和事件都取材于真實素材。導演薛曉路不僅拍出了宏大曆史的深刻性和厚重感,還表現出普通人愛國愛港的質樸感情,有氣度非凡也有情絲缱绻,張弛有度、剛柔并濟。

《我和我的祖國》:載入史冊的一秒鐘

這部由七位導演共同完成的集錦式作品,以優良的制作水準将衆多曆史瞬間的全民記憶融入影像之中,與觀衆産生了綿遠悠長的情感共鳴。影片無論在藝術品質、市場效果、票房和口碑等方面都收獲了不俗的反響,成為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又一個成功的範例。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推出“緻敬百年——用電影講黨史,追憶1921”特别策劃,以時間線索為主要脈絡,挑選能反映百年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和關鍵曆史場景的21部主旋律影片,通過影評導賞的方式,重溫1921年至今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群衆創造的輝煌曆史,展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之路。“緻敬百年——用電影講黨史,追憶1921”由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戲劇學院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策劃,特邀複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撰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