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最近的電影院,有一部備受關注的國産動畫電影将重映。

這部動畫電影,正是拍攝于38年前,由上海美術電影廠出品的《天書奇譚》。

在中國動畫史上,上海美影廠是一座足以載入史冊的豐碑。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從1957年正式建立開始,美影廠成立60多年的時間裡,承包了幾代國人的童年回憶。

美影廠在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大貢獻是,讓“中國學派”動畫載譽世界,而完成于1983年的動畫電影《天書奇譚》,無疑是美影廠在八十年代的又一座藝術高峰。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影片是美影廠曆史上第二部時長超過一小時的動畫長片(此前僅有《大鬧天宮》一部動畫長片時長超過一小時),但囿于種種原因,這部本來是為院線準備的動畫長片,在當年沒能進入影院放映,僅在電視上以上下集播出過。

如今時隔38年,《天書奇譚》的4k修複版能夠進入院線放映,無疑讓很多看美影廠作品長大的觀衆,有了一次重溫童年記憶、補回那張欠了多年的電影票的機會。

《天書奇譚》

the legend of sealed book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天書奇譚》代表了國産動畫在當年的榮譽與輝煌。

正如很多影史經典的幕後誕生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影史傳奇。《天書奇譚》也不例外,影片從台前到幕後都堪稱國産動畫史上的最強陣容。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影片的創作緣起,是當年英國bbc電視台提出要與美影廠合作,計劃合作拍攝一部動畫電影。但當時中方團隊對英國編劇給出的四不像劇本并不認可,于是在合作前提出由美影廠重新創作劇本。

英方的原劇本中,故事原型取自《平妖傳》,編劇在此基礎上重新創作了劇本,很多情節幾乎都可以在中國傳統民間故事裡找到。影片于1980年開始劇本創作,但後來因種種原因導緻合拍沒能完成,是以才變成美影廠的獨立項目。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美影廠當時對此片非常重視,集結了當時國内多位最頂尖的動畫電影人加入幕後:

導演錢運達(《草原英雄小姐妹》、《邋遢大王奇遇記》)與王樹忱(《哪吒鬧海》、《山水情》),編劇包蕾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造型設計柯明(《張飛審瓜》、《曹沖稱象》),美術設計馬克宣(《哪吒鬧海》、《三個和尚》),配音陣容有丁建華、畢克、童自榮、于鼎等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幕後還有一位隐藏大咖:擔任影片美工的有日後的第六代導演婁烨。

除了幕後班底強大外,《天書奇譚》的成功主要來自于兩方面:

并不低幼且寓意深刻的故事情節,以及典雅考究古色古香的東方式傳統美學。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天書奇譚》的故事改編自古典名著《平妖傳》,但其實影片的情節與原著關系并不大,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編劇的原創。而讓人驚歎的地方在于,影片不僅展現了一個天馬行空的神話世界,更用趣味盎然又不失内涵的情節橋段,勾勒描摹了一幅人間衆生相。

故事講述,天宮“秘書閣”執事人員袁公,趁玉帝赴瑤池聚會之際,擊開石龛門,私取天書下凡,将天書文字刻在雲夢山白雲洞的石壁上,想要傳授給下屆世人。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袁公因洩露天機,觸犯了天條,玉帝罰他終身看守石壁天書。

不料,天書被三隻狐狸精給偷學,狐狸修成法術後,化作人形,到處危害百姓。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某日,袁公踏雲巡山,路遇一隻仙鶴,仙鶴生下一個蛋,袁公用法術将仙鶴蛋化為人形,取名蛋生。

為了将天書傳于人間,他囑咐蛋生等白雲洞口香爐升起彩煙,帶上白紙,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書,蛋生按袁公囑咐拓下了天書。

袁公又指點蛋生勤學苦練,運用天書為民造福。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蛋生繼承袁公的師命,攻讀天書,治蝗救災,為民除害。

然而在人間興風作浪的三隻狐狸精卻勾結官府,禍害百姓。蛋生追索天書,與狐狸精多次鬥法。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當蛋生與狐狸精争奪天書時,袁公到來,他收回了天書,從懷中掏出白色石鏡,将狐狸精壓死在雲夢山下。

袁公自料難逃天庭法網,把天書交給蛋生,囑他趕快把天書文字記在心裡。然後袁公用一把神火将天書燒盡。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霎時雷電交加,玉帝聖旨下達,将袁公擒歸天庭問罪

倘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天書奇譚》的故事其實非常成人化。

故事的最後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反派也絕非簡單的臉譜化。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影片設定了一個神、人、妖共存的混沌世界,來自天庭的神仙袁公私自偷盜天書,想要将天書傳授給下屆的人類,本意造福人類的袁公是以被稱處罰。

袁公追求“天道無私”,希望讓下屆人也擁有學習仙術的機會。他是天庭秩序的反抗者,一種傳統儒學觀念下的殉道者形象,而站在現代觀點來看,袁公又與古希臘神話中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的形象有異曲同工之處。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主人公蛋生是仙鶴的蛋孵化出來的,仙鶴隐喻着他出身高潔。化作人形的蛋生,既受到了袁公的教育熏陶,同時又因出生時受到一位老婆婆的恩惠,是以在習得天書法術後,蛋生繼承了亦師亦父的袁公的畢生理念,打算用天書造福人間。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蛋生在人間遇到的敵手是三隻狐狸精,他們同樣身懷天書法術,但卻用法術來危害人間,象征着人世間的種種貪婪欲望。狐母狡猾陰險,善于蠱惑人心;狐女妖豔魅惑,常以美色騙人;狐子阿拐癡傻盲從,跟随狐母狐女助纣為虐,三狐的邪惡更加突顯出主人公蛋生的純真。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除了興風作浪的狐妖之外,電影中的人類形象被塑造地也很傳神。寺廟裡的老和尚是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作為一方父母官的縣令和府尹是貪财好色的小人形象,而當朝的小皇帝卻是個嬌縱任性的熊孩子形象。這些人類角色愚昧貪婪、醜态百出,故事中的天書宛如洞察真相的照妖鏡,令他們逐一原形畢露。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而《天書奇譚》的一些情節設計也頗有深意。比如縣太爺搶到一個聚寶盆,源源不斷出金銀财寶,結果他的親爹掉了下去,一個又一個親爹冒出來吵吵,最終自食貪得無厭的惡果。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整部電影沒有用特别複雜的故事結構,也沒有宏大的場面,但全片的叙事極為流暢,情節緊湊,曲折生動,難得的是編導并不刻意說教,而是借助紮實鮮活的人物和情節,将主題潤物無聲地展現在觀衆眼中,留給觀衆思考。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關于電影的美學方面,《天書奇譚》是中國學派動畫的又一高水準力作,影片也集中地展現了中國學派獨具一格的動畫美學理念,即鮮明的傳統民俗風格元素,概括起來就是一種道地的中國風古典美學。

在影片中這種美學理念随處可見,比如:

故事中涉及了很多傳統民俗和東方仙俠文化,不少情節帶有傳統文人式的意趣與留白;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美術風格上也大量使用傳統民俗元素,平劇中的臉譜,剪紙、門神、泥娃娃等元素;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場景構圖借鑒了古典園林建築和潑墨山水畫,用工筆重彩繪制人文景觀,用淡雅水墨繪制自然景觀,将國畫的寫意美學展現地淋漓盡緻。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可以說,全片的每一幀的畫面都很考究,從細節中彰顯出匠心。

而這正是《天書奇譚》作為一部誕生于38年前的動畫,卻能至今被人稱頌的原因所在。

如今重映的《天書奇譚》,是以全新技術對影片的畫面做了4k高清修複。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在過去,動畫電影因為制作工序複雜,拍攝周期長,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創作條件有限,動畫誕生需要經曆鉛筆稿、描線、按編号上色、前景背景貼合、攝影機拍攝等繁瑣流程,每個鏡頭要畫幾十張紙,上千個鏡頭,就需要數萬張紙繪制。

老一輩動畫藝術家硬是用耐心與恒心,一筆一劃勾勒完成了這個浩瀚工程。

遲到38年,終于在影院看到這部9.2分神作,它憑何至今無法超越?

三十多年過去,當年《天書奇譚》的主創中,導演、編劇王樹忱,編劇包蕾、動畫造型設計師柯明、作曲家吳應炬、配音藝術家畢克、尚華皆已離世,導演之一的錢運達,如今也已年過九旬。

作為國産動畫的瑰寶,修複版《天書奇譚》從聲音到畫面,在保持原片精髓的基礎上煥然一新,既是對曾經驚豔世界影壇的中國學派動畫的弘揚,也是對曾經的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們的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