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威庫斯被留在地球上已經過去12年了,那個說好要來接他的外星飛船始終沒有回來,不過這并不妨礙影迷們對《第九區》的熱情。2009年的這部科幻電影之是以如此受到追捧,跟精彩的劇情以及畫面表現不無關系,當然還包括南非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利用這部電影隐喻自己祖國的種族隔離制度。

本片其實留下了許多疑問,比如這些外星生物究竟來自哪裡;為什麼“大蝦們”看上去野蠻無序,卻能夠擁有遠超人類的科技水準等待,筆者就結合影片的劇情為大家解釋一下。
故事發生在20多年前,1982年一艘巨大的外星飛船懸停在南非首都約翰内斯堡上空,不過此後就完全沒有了動靜,直到三個月後人類主動打開了飛船的艙壁,才發現飛船記憶體在大量的類人外星生物。
首先這些外星來客之是以被稱為“大蝦”(prawns),隻不過因為它們外表看上去和地球上的昆蟲類似,再加上它們喜歡從垃圾堆裡尋找腐敗的食物,很像南非的一種巨型蟋蟀“城鎮大蝦”(parktown prawn),是以當地人才給它們起了這個稱呼。
也就是說,盡管“大蝦”可以聽懂人類的語言(說明它們擁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但是從來沒有對人類提過它們如何稱呼自己的種族,也沒有人聽到過它們來自哪裡,來地球的目的為何,這是很令人費解的對吧。
從影片中對一些科學家的訪談中可以得知,這些生活在“第九區”的“大蝦”都屬于某一個特定階級,不會獨立思考、缺乏主動性。雖然它們身體強壯,但是如果失去上司者,會立刻變得無序且混亂(有點類似蜂群中蜂後對工蜂的影響)。
不過顯然并非所有的“大蝦”都是這樣,至少主角遇到的那隻就表現得和其他同類完全不同。它不但擁有缜密的頭腦,還懂得“大蝦”科技的原理,能夠從它們的裝置中收集分離出“黑色流體”(black fluid),它甚至還為自己取了個人類的名字,“克裡斯托弗·約翰森”。
網上有些理論認為這些“大蝦”是難民,來到地球是為了避難。但如果這是一條難民船的話,為什麼“大蝦”在明明有能力與人類溝通的情況下,不直接闡明它們的目的呢?而且一艘難民船上居然有這麼多高科技武器存在,本身就難以讓人信服(也難怪mnu不信任這些“大蝦”對吧)。
光是從“第九區”的貧民窟裡,mnu(列國聯盟)就搜集到大量的高科技武器,而且從影片中展示出的效果來看,“大蝦”的武器無論是威力還是準确性都遠遠超過人類武器。
要知道,威庫斯都沒有受過特殊訓練,從來沒有接觸過外星武器,但是第一次使用就幾乎将mnu的雇傭兵團滅。
甚至“奈及利亞幫”那裡也擁有許多此類武器,它們肯定不會來自mnu,隻可能來自那些“大蝦”的私藏,但問題是這些“大蝦”是被南非政府主動接到地面上居住的,說明它們到達地面的時候是心甘情願的,這些手持巨大威力武器的生物甚至都沒有想過反抗。
是以,結合上文提到的種種迹象,都表明那絕不是一艘難民船,更有可能是一艘運奴船。這些生物在星際間穿行,目的是尋找有利用價值的星球,用“流體”将當地的物種改造成和它們外形一緻的“大蝦”當作奴隸。這些經過改造的奴隸缺乏自我意識,隻能依照群落中的首領指揮行事,一旦這種指揮被切斷,它們就隻能回到原始狀态,憑借本能活着。
克裡斯托弗的兒子曾經問起它們的母星有幾顆衛星,它回答有七顆,而地球隻有一顆,很明顯它知道自己種族的起源。由此可見,克裡斯托弗是那些原生“大蝦”的一員,是以才表現得和其他同類不同。隻不過它可能屬于某個中間階級(類似于領航員這種角色),導緻它雖然能夠了解自己種族的科技,但是缺乏上司其他“大蝦”的能力。
還記得克裡斯托弗和它兒子第一次看到威庫斯變異之後的反應嗎?它們完全沒有表現出驚訝的樣子,那個孩子甚至還把威庫斯當成了自己人,說明它們早就知道這種“流體”可以對生物體造成怎樣的影響了。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影片的結尾處,克裡斯托弗毫不猶豫地帶着它的兒子離開,丢下上百萬族人留在地球的集中營裡,因為它根本不在乎,那些“大蝦”本來就不是它的族人,隻不過是一些掠奪來的奴隸而已,以後再抓就是。
而之是以“大蝦們”會把目的地選在南非的約翰内斯堡,就是因為這裡遠離人類文明的中心,同時人口又足夠稠密,它們隻需要在人類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之前捕捉一些奴隸離開就行(當然也可能徹底占領地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飛船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出現了意外,導緻所有上司階級全部死亡(影片中的科學家判斷可能是由于疾病,不過筆者認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奴隸”階級的暴動),隻剩下克裡斯托弗這個領航員控制指揮艙脫離母船,下降到地面上才存活了下來。
影片的最後,克裡斯托弗向威庫斯保證三年後會回來接他,如果它不是在忽悠對方的話,那麼下次來到地球的可能就是一支完整的殖民艦隊了。
以上就是筆者對《第九區》那些外星“大蝦”的一些推測,再次聲明,這些不是官方資料,隻是個人不負責任地猜想,各位有不同意見的話歡迎給我留言,感謝閱讀!
#原創##科幻電影##第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