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作者:燦爛海灘

揚州市位于江蘇省中部,有着兩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在漢末三國時期,該地分屬于徐州刺史部和揚州刺史部。據不完全統計,籍貫為揚州市籍的三國名人共有十一位。其中,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第一位江都區三國名人名叫皇象,隸屬于東吳帝國。皇象自幼酷愛書法,曾師從漢末書法大師杜度,擅長草書,被後世尊稱為“書聖”,其傳世之作為《天發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等。皇象早年步入仕途,在東吳帝國中後期曾擔任侍中一職,卒年不詳。第二位江都區三國名人名叫吳普,神醫華佗的弟子,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吳普用師父華佗所創的五禽戲鍛煉身體,數十年如一日,活到了九十多歲。此外,吳普還著有《吳普本草》六卷。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第三位江都區三國名人名叫華融,字德蕤,早年在山陰縣蕊山一帶隐居,後來得到東吳名士張溫的提拔,擔任太子庶子一職,後來擔任過左将軍、錄尚書事等職務,卒年不詳。第四位江都區三國名人名叫劉穎,是漢末時期的一位名士,以博學多才聞名江淮地區,早年與徐庶關系密切。不過,劉穎無意仕途,曾多次拒絕孫權的征召,卒年不詳。第五位江都區名人名叫徐彪,字仲虞,隸屬于東吳帝國,曾擔任過選部郎一職,後來遭到誣陷,自盡而亡。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第一位廣陵區三國名人名叫範慎,字孝敬,東吳大臣,于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步入仕途,擔任太子賓客。東吳建興元年(公元252年),孫亮即位,範慎被任命為侍中、武昌左部督。範慎曆經五朝,以剛正不阿聞名,得到孫亮、孫休、孫皓等幾位東吳皇帝的尊重,于東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病逝。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第二位廣陵區三國名人名叫吳碩,曾在東吳征虜将軍孫皎麾下任職,後來隸屬于揚武中郎将孫奂。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奂奉孫權之命向石陽地區發動進攻,吳碩随軍參戰,并因戰功被授予裨将軍一職,封關内侯,卒年不詳。第三位廣陵區三國名人名叫袁迪,是三國時期江東地區著名的在野名士,與陸瑁、濮陽逸等名士關系密切,但多次拒絕孫權的征召,終生不仕。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第四至第六位廣陵區三國名人出自著名的張氏家族,分别名為張纮、張玄和張尚。張纮,字子綱,早年在京城遊學,師從韓宗、濮陽闿。大将軍何進曾征召張纮為掾屬,但遭到張纮的婉拒。此後,張纮回到家鄉隐居,于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加入孫策集團,并提出了占據揚州、荊州的發展政策。統一江東之戰打響後,張纮成為孫策的主要謀士,為孫策出謀劃策。此後,張纮奉命出使許昌面見曹操,成功說服曹操放棄了圖謀江東的企圖。曹操非常欣賞張纮,将其任命為九江郡太守,希望張纮能夠為自己效力。然而,張纮以患病為由拒絕了這一任命,不久後回到江東。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執掌江東。張纮擔任長史一職,為孫權獻計獻策。在此期間,張纮曾建議孫權将都城遷至秣陵,這一建議後來也得到了孫權的采納。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3年),張纮病逝,時年六十歲。

江蘇省揚州市籍三國名人:江都區五人,廣陵區六人

張玄是張纮之子,早年加入東吳帝國,曆任南郡太守、尚書等職,以青介、高行而聞名,卒年不詳。張尚是張玄之子,早年以才思靈活而著稱,曾在孫皓時期擔任過侍郎、侍中、中書令等職,但最終卻被孫皓殺害。

參考書籍:《三國志》